電影院線內涵
所謂電影院線,是指經營者通過掌握相當數量的
電影院,在某一城市或地區建立放映網路,壟斷某一新版影片的公映,從而獲取巨額經濟利益的經營體制。因此,在電影放映行業,電影院線是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經營體制。
發展歷程
最初的“翻牌院線”
儘管《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明確要求各電影院線要以影片為紐帶,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實現一個發行主體和若干影院的有機組合,實施“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運營模式,使中國的電影行業真正實施歐美已開發國家電影行業的現代院線制。但是,由於當時國內整個電影行業對於院線制都較為陌生,國內首批的30條電影院線幾乎全為各省市原電影公司的翻牌公司,僅世紀環球院線和中影星美院線兩條院線可以認定為真正意義上的電影院線。
民營院線的大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電影行業對院線制認識的深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外資影院和民營影院的實踐。1999年12月,香港百老匯影城北京新東安店正式開業。隨後,百老匯影城又陸續在國內創建了14座系列影城。大陸出現了與國內傳統的禮堂式和多廳式影院有很大不同的新型電影院。根據《外商投資影院暫行規定》,外資對影院的持股比例不能超過49%,但在北上廣等七個試點城市,則可以高達75%。
2004年初,美國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與萬達集團宣布,將合作共建“華納萬達國際影院”,並很快在大連等5個城市建立了5座具有五星級水準的多廳影院。這些影院“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四統思路”構成了中國電影行業現代院線制的雛形。
2005年,美國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宣布退出中國影院市場,旗下影院由萬達集團收回。隨後,萬達集團全資投建成立了國內首個民營院線公司——萬達院線。與國內其他36個電影院線不同,萬達院線在“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新型運作模式下發展迅猛,並在2009年創下八億元票房紀錄,躍居國內電影院線票房榜首。
2012年,在併購美國AMC之後,萬達院線成功晉級亞洲第一大電影院線。萬達院線的飛速發展,產生了很強的輻射帶動效應,國內影院投資商紛紛認識到現代院線制的巨大優勢。浙江的橫店院線以及廣東的大地院線等民營的“四統”院線逐步成為中國電影院線的生力軍。
國有背景院線的崛起
在國內民營電影院線飛速發展的刺激下,國有背景院線由院線制實施之初的翻牌院線也奮起直追。在上海,以原市電影公司為基礎,成立了上海聯合電影院線,連續多年蟬聯電影院線票房榜首位置;在北京,以原市電影公司所屬影院為主,成立了北京新影聯電影院線,占終端市場80%以上的份額。在廣東,以原省電影公司所屬影院為主,成立了南方電影新幹線院線。廣東、雲南電影公司與中影公司聯手,成立了中影南方電影新幹線。這些國有背景的電影院線,在加大對原有影院改建力度的同時,還注重吸納、兼併新影院。例如,上海聯合電影院線與寧波電影公司合併;北京新影聯電影院線與北方電影院線合併。
國有民營院線大融合
隨著電影行業改革進程的加快,中國的電影院線發展迅猛。得益於文化產業的繁榮和數位技術的套用,民營院線和國有背景院線在更廣泛的領域開展合作,出現了融合的趨勢。例如,中影星美院線是由中影集團與星美集團聯合組建而成,而金逸珠江院線是有金逸集團和珠江院線聯合組建而成。前者一直穩居國內電影院線榜單前三,後者與中影南方新幹線不分伯仲。
院線制實施十多年來,中國電影院線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運營理念均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包括萬達院線、大地院線、橫店院線和金逸院線在內的直營院線在依靠“四個統一”提高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的同時,逐步開始整合各方資源,輸出先進的院線經營管理經驗,並取得市場主導地位。即使一些中小型的院線如河南的奧斯卡院線和四川的太平洋院線也在實現“四個統一”的基礎上,逐步打破地域限制,成長成為全國性的院線公司。
發展狀況
截止到2014年底,中國城市院線數為47條。2014年,城市院線總票房為294.21億元。國內47條城市院線中過億院線達33條,同比增長4條,增速下降1.7%;占總體城市院線數的70%,份額增加7%。城市院線票房集中度繼續提高,過10億院線共有10條,比上年增加4條,是城市院線數量的21%,占據城市票房的66.7%,基本符合"二八規律",隨著院線市場成熟度的推進,中小院線將進入被兼併收購的階段。
院線排名
2014年全國院線票房冠軍為萬達院線,總票房為421226.38萬元,占全國票房比例14.32%,同比增長33%,蟬聯5年冠軍。大地院線票房增速最高為48%,首次進入前三甲。數據顯示,2010-2013年全國TOP10院線前三甲連續四年被萬達院線、中影星美、上海聯合院線霸占。2014年大地院線成功挺進前三甲,獲得季軍。大地院線近5年影院數迅速增長,截至目前達到490家,但其運營效率不佳,較低的平均票價未帶了較高的上座率。在影院數量的優勢上應注重提高運營效率,在2015年有望超越中影星美院線。
北京新影聯電影院線連續5年排名下滑,2014年位居第10名,但其與第11名票房差距較大,高於第11名四川太平洋院線14198.5萬元,預計2015年將繼續保持在院線TOP10梯隊里。中影數字院線同比增長47%,增速僅低於大地院線,中影數字院線後來居上,2013年進入榜單TOP10,2014年名次火速上升3位,位居第7名,在票房、場次、人次上的增速在全國院線中均位列前茅,2015年有望超越浙江時代院線,排名再上升。
前景展望
2002年,中國電影院線銀幕數量僅為1843塊,2009年增長到4723塊,7年間增長2880塊,日均增長1.1塊。但從2010年起,銀幕數量迅猛增長,2011年比2010年增加3030塊,達9286塊;2012年突破1萬大關到13118塊,2013年比2012年增長5077塊,達18195塊,日均增長13.9塊。進入2014年,院線銀幕數量以日均增速約為18塊的速度暴漲,截至2014年底,全國銀幕總數達到2.36萬塊,新增銀幕5397塊。
2014年,中國影院建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新建和擴改建影院總投資約161億元,新增影院1015家,全國電影院線內影院達到5598家,同比增長22.15%。
從票房上來看,中國2014年的電影票房為47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位列第二。然而,從每十萬人銀幕數來看,中國電影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2014年,中國每十萬人銀幕數為1.72塊,大約為韓國的1/3,美國的1/7。假設中國每十萬人銀幕數達到4塊,那中國銀幕數將達到55000塊,與2014年的23592塊相比還缺30000多塊,按每個影院5塊銀幕來算,還需要建設6000個影院,由此可見,未來電影院線及影院建設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