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八版)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八版)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八版)》是一本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hompson編寫,由麥格羅希爾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作者: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hompson
  • 譯者:曾偉禎
  • ISBN:9789861574974
  • 頁數:602頁
  • 定價:NT$ 900
  • 出版社:麥格羅希爾
  • 出版時間:2007-12-128
  • 裝幀:平裝 /19*26cm / 全彩 / 初版
  • 副標題:形式與風格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李安說:「David Bordwell我是很熟的,他寫的書,去讀,沒錯!」與其他大多數媒體相比,電影是一種年輕的媒體。繪畫、文學、舞蹈與戲劇都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是電影問世只有一百年出頭。即使這段期間相當短,但是,這個新事物已經成為一種活潑有力的藝術形式。
在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第八版)中,作者更針對新世代讀者的需求,重新編排章節,許多章還加上更多新的、更易讀的內容,包括華文讀者會感到熟悉及認同的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場面調度,和王家衛導演「重慶森林」的深度分析;此外,還增加「深度解析」的專欄與更多新片資料,以增加閱讀的新鮮感及認同感。許多網路資源搜尋資訊,也加在章末,供讀者進一步查閱。最令人興奮的是,其實我們平常收集的原版DVD電影裡,常會收錄幕後花絮及製作過程的紀錄片,收納當代電影技術的製作過程,正是無可比擬、超級棒的教學影片!作者細心幫忙找出具代表性的影片,加以分類,與章節的主題結合,更是不用進電影課堂,就可以在家自己充實學習的現成影像教材。
目 錄
前言
第一部份
電影藝術與製片第一章 電影即藝術:創意、科技與商業
第二部份 電影形式第二章 電影形式的重要性第三章 敘事是一種形式系統
第三部份 電影風格第四章 鏡頭:場面調度第五章 鏡頭:攝影第六章 剪接:鏡頭之間的關係第七章 電影的聲音第八章 總結:風格是一種形式系統
第四部份 電影的種類第九章 電影類型第十章 紀錄片、實驗電影及卡通片
第五部份 電影分析評論第十一章 電影評論:範例分析附錄
第六部份 電影史第十二章 電影藝術與電影史電影光碟相關資訊名詞解釋圖片資料來源索引

作者介紹

大衛.鮑德威爾 (David Bordwell)
擁有愛荷華大學電影碩士及博士學位,是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電影學院的榮譽教授。著作包括The Films of Carl-Theodor Drey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Making Meaning:Inference and Rhetoric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n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The Cinema of Eisenstei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On the History of Film Styl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lanet Hong Kong: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Figures Traced in Light: On Cinematic Stag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The Way Hollywood Tells It: Story and style in Modern Movi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s Press, 2006)。曾榮獲優良大學教授獎,並獲頒哥本哈根大學榮譽學位。
克莉絲汀.湯普遜 (Kristin Thompson)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榮譽研究員,擁有愛荷華大學電影碩士學位,及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之電影博士學位。著作有Eisenstein’s Ivan the Terrible: A Neoformalist Analy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Exporting Entertainment: Americ’s Place in World Film Markets, 1907-1934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85);Breaking the Glass Armor: Neoformalist Film Analy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Wooster Proposes, Jeeves Disposes, or, Le Mot Juste (James H. Heineman, 1992);Storytelling in the New Hollywood: Understanding Classical Narrative Techniqu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Storytelling in Film and Televis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Herr Lubitsch Goes To Hollywood: German and American Film after World War I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5);The Frodo Franchise: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Modern Hollywoo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2007),並於業餘時間從事埃及古物學研究。
兩位作者合著Film History:An Introduction(McGraw-Hill, 1994;國內已由廖金鳳先生翻譯為《電影史》上下集,由台灣麥格羅.希爾公司於2000年出版),並與珍娜.史塔格(Janet Staiger,紐約大學電影教授)合著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 Film Style and Mode of Production to 1960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