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學系列講座》是依託北京工業大學,由韓曉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顯微學系列講座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韓曉東
- 依託單位:北京工業大學
《電子顯微學系列講座》是依託北京工業大學,由韓曉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電子顯微學系列講座》是依託北京工業大學,由韓曉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項目摘要材料的結構是性能的基礎。材料的顯微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是材料學家和物理學家都非常關注的問題。電子顯微鏡為材料研究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
胡正明,1947年7月出生於中國北京,微電子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傑出講座教授。胡正明於1968年從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1969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73年博士畢業後前往麻省理工學院任助理教授;1976年回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
吳全德對“金屬超微粒子-半導體薄膜材料的結構和特性”的研究,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4年,因電子顯微學基礎和納米結構研究,獲北京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人才培養 據2015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顯示,吳全德院士在1999年至2000年共培養出...
學院承擔著物理學一級學科的研究生教學任務和物理學科的本科教學任務。研究生教學開設課程85門,其中秋、春季學期開設專業核心課24門,專業普及課44門,專業研討課9門,公共選修課1門;夏季學期開設高級強化課3門,專業研討課3門,公共選修課4門;此外還有貫穿3個學期的科學前沿系列講座40餘講。本科生教學開設課程25...
朱靜長期從事材料科學和工程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教學和人才培養。20世紀60年代未至80年代未從事超高強度馬氏體時效鋼的合金化原理、強韌化本質等一系列套用基礎研究,80年代初開始電子微衍射研究,之後從事高溫結構材料、納米材料和技術、固體表面與界面、應力誘導相交、微量元素偏析特徵等研究。朱靜是我國分析電子顯微學...
張澤長期從事準晶、低維納米材料等電子顯微結構研究,將原子層次顯微結構分析與材料科學中重要問題相結合。人物經歷 1953年1月29日,張澤出生於天津,原籍北京。1980年,從吉林大學物理系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83年,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987年,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其...
FEI 的雙束 (DualBeam) 儀器結合了聚焦離子束工具的銑蝕功能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的成像能力與分辨力。 這些尖端儀器是三維顯微學和材料表征分析、工業故障分析以及工藝控制套用的首選解決方案。 這些儀器旨在為高產量半導體與數據存儲製造行業以及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實驗室提供整合式樣品製備和 1nm 尺度內的微量分析。Qu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