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配血,全稱為電子交叉配血,是採用現代電子信息化技術進行臨床交叉配血的技術手段。電子交叉配血具有減少人力、資源浪費,保證血液安全等優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配血
- 別稱:電子交叉配血
簡介,優勢,安全性,節省人力物力,節省時間,減少血液浪費,推行難度,缺乏相關立法,信息化技術落後,
簡介
電子配血
電子配血,是將信息化技術套用到配血中的一種技術,就是將獻血者的血液信息和患者的血液信息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系統判讀和傳輸ABO和RhD血型鑑定結果、審核血型信息並選擇相容性血液輸注。
電子交叉配血由密西根大學醫療中心於1992年最先提出,到21世紀初,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瑞典等國家套用較廣泛,香港所有的公立醫院也已經實施電子配血。
2012年9月份開始,東莞在厚街醫院、東華醫院試行了小範圍的電子交叉配血,並與血清血配血相對照,均無誤差。
2013年9月,東莞市衛生局及中心血站擬在市人民醫院率先實施電子配血的臨床套用,東莞成為率先在國內開展電子交叉配血的城市。
優勢
安全性
作為臨床醫療救治中的重要手段,輸血前對供血者和受血者進行交叉配血試驗是決定能否輸血的必須程式。目前(2013年),中國都是採用傳統的血清學方法,這種配血方法費時較長,且血液及血標本的交接過程較多,增加了差錯隱患。將電子信息技術融合到配血套用中,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能減少差錯隱患。
節省人力物力
人工交叉配血
電子配血將大力促進臨床用血及輸血科工作,能夠節省配血中所耗費的人力、減少輸血需求、縮短配血時間及降低配血的基本耗材和試驗設備的經費支出。
節省時間
實行了電子配血的醫院將血庫放在手術室或搶救室,一旦需要,30秒—1分鐘內即可完成配血,而中國醫療機構完成一次人工交叉配血一般需要30分鐘。
減少血液浪費
電子配血還便於醫院靈活運用血液資源,減少血液過期報廢。而目前(2013年),醫療機構血液報廢情況是比較嚴重的。按照規定,血液報廢率應控制在3‰,但在臨床實際中,不少醫療機構遠遠超過這個數,約是其的七八倍,有的甚至達到10倍。而對於小型醫療機構來說,報廢率就更高。
推行難度
電子交叉配血技術便捷、準確、實用,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香港已經套用多年,在內地卻較少有醫療機構使用,這是由於,儘管電子配血相對傳統方式有很多優點,但從法律推動、傳統觀念以及信息化技術都有一定要求。
缺乏相關立法
香港是採取了立法形式來推動血液管理使用,而內地如果沒有相關法規,多數醫療機構還是停留在過去的做法上,傳統觀念拴住了前進的步伐。
信息化技術落後
相對於一些先進國家,中國醫療機構信息化發展的速度還是太慢,首先是缺乏一個好的信息軟體,來進行電子配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