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之都

電子垃圾之都

電子垃圾之都是指成為全國較大的廢舊電子電器拆解基地和再生五金塑膠的集散地——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由於貴嶼有21個村300多家企業、經營戶5500多戶,從業人員6萬多人,大規模從事廢舊電子電器及塑膠拆解加工、每年拆解處理廢舊電子電器和塑膠達155萬噸,因此,貴嶼是中國乃至世界最為聞名的“電子垃圾之都”。

當地每年深加工生產各種五金材料達60萬噸,相當於開採了200萬噸礦石,因此,貴嶼也被稱為“城市礦山”。貴嶼還有約20萬外來的困苦農民工,他們也幾乎完全投身於當地的“垃圾產業”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垃圾之都
  • 位置: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
  • 性質:全國較大的廢舊電子電器拆解基地
簡要概述,從業人員,工藝原始,經濟發展,政府整治,

簡要概述

貴嶼和浙江台州是中國兩個最大的廢舊電子垃圾拆解基地,貴嶼每年要吞吐掉約三百萬噸電子垃圾(大部分源於走私,由於地方政府獲利高,國家屢禁不止),在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各種各樣的可利用資源的大量回收的同時,對環境的嚴重污染引起世界性的關注。
電子垃圾之都
為了獲取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屬和元器件並從中獲利,在這個位於潮陽區西部的粵東小鎮貴嶼,數萬人從事著焚燒廢電器和塑膠的回收和分解工作,他們用硫酸水沖洗電路板,並焚燒那些無法再回收的垃圾,讓這個小鎮成了世界聞名的廢舊電子電器拆解基地和再生五金塑膠的集散地。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貴嶼人涉及舊五金電器拆解工作,他們用1200年前的工藝來處理21世紀的垃圾,這樣的電子垃圾處理工藝讓貴嶼飽受污染之苦。

從業人員

在貴嶼,80%的家庭均參與到廢舊電子電器拆解和再生五金塑膠行業中。若按貴嶼人口15萬計算,則參與當地垃圾產業的人數將達到12萬。此外,貴嶼還有約20萬外來農民工,也幾乎完全投身於當地的“垃圾產業”中。

工藝原始

時至今日,貴嶼人仍然沿用1000多年前的原始工藝,分解著21世紀的電子垃圾。
電子垃圾之都
通常,貴嶼的一級拆解作坊多數是大型的金屬回收拆解作坊,無論什麼樣類型的機器都拆,而且數量巨大。作坊一般從海外供貨方直接拿貨,貨物運到之後先進行簡單篩選,將可以使用的二手電器挑出轉手給二手電器商。同時,也會挑出自己不需要的某些類型的電器轉手給其他的二級拆解作坊,然後再組織工人拆解。拆解完成之後,由於它們本身一般都會回收某些類型的金屬,比如銅、鐵、鋁等,留下需要的材料之後,它們再將各種分好類的材料轉手給其他專門作坊。這些一級拆解作坊是其他專門作坊的主要貨源。
二級拆解作坊則主要是拆解回收各種專門的材料。它們是貴嶼電子垃圾拆解業的主體部分,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在早期它們多數情況下是從拆解作坊拿貨,但是近幾年它們也能夠從外地供貨方直接獲得自己需要的各種原材料。
此外就是各種回收生產作坊及工廠:這是貴嶼當地提升產業結構和完善產業鏈的自發經濟行為的衍生物,並在近年政府的支持下迅速發展。

經濟發展

歷史上,由於貴嶼處於一片低洼地的中央地帶,屬於嚴重的內澇區,農業生產基本沒有保障,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為維持生活,貴嶼鎮當地大部分農民以“挑八索”為生,即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收購雞鴨毛、豬骨、廢舊銅錫以及塑膠物品,進行回收轉賣。
時間一長,便在當地形成收舊利廢的傳統行業。改革開放以後,這種傳統被保持了下來,廢舊塑膠、五金、電子電器回收利用行業等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達到發展高峰,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潮汕地區提及貴嶼人,人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收破爛的”。
現在,在貴嶼鎮內,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主打“垃圾產業”,比如龍港、仙彭、仙馬、渡頭等幾個村(居)主要從事的是廢舊塑膠回收,而貴嶼鎮中心所在地華美,以及北林、南陽等村(居)則是電子垃圾拆解的主戰場。
中山大學和綠色和平組織的一份報告曾將這種“產業集聚”與經濟學上的“集聚效應”區分開來,認為貴嶼的每個村均為同姓聚居的宗族,具有對內互相幫助、對外一致團結的強烈傾向,這樣,宗族內互通信息,宗族外則互相保密,從而在貴嶼鎮形成了一塊塊非常明顯的拆解業生產區域。

政府整治

電子垃圾之都”正面臨事關十多萬從業人員轉型的大考驗挑戰。廣東省已向當地下了“最後通牒”:如不能在2015年底前建成循環經濟園區並讓所有廢舊電子產品拆解戶入園,這項產業將被徹底取締清理。貴嶼“集中拆解、集中治污”有了些許實質突破,可多數電子拆解戶囿於成本將大幅提升等考慮仍不願接受“入園”,加上資金缺口大、資質審核難、監管範圍大等因素,“電子垃圾之都”轉型之路仍是舉步維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