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西地區,只有電白區電城鎮樓閣村流行“麒麟舞”。“麒麟舞”是電白古老的民間舞蹈藝術。逢年過節、神誕醮會,秋色出遊,人們舞起麒麟,以表達迎祥納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這與中國民間素有的“麒麟獻瑞”之說一脈相承。電城樓閣村的“麒麟舞”曾多次參加全國、全省的麒麟舞大賽,並因具有與珠三角乃至全國各地的麒麟無論在造型或舞蹈風格上都別具一格的地方特點而引起專家們的關注。
麒麟舞的由來,
麒麟舞的由來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天逢大旱,瘟疫流行,顆粒無收,民不聊生。土地公公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當即找來笑面佛,商討辟邪消災、拯救生靈的辦法。可是笑面佛也無奈,他只知道有一種叫麒麟的神獸有這般法力,但不知道到哪裡才能找到。這時土地公公想起了孫猴子,於是他們找來了孫猴子。孫猴子果然神通廣大,只見他一個筋斗雲躍上雲宵,四方一望,按落雲頭說:“有了有了,我帶你們去!”在孫猴子的帶領下,他們終於找到了麒麟洞。他們把來意一說,麒麟即答應隨他們下山。土地公公帶著麒麟來到人間,麒麟即施法,噴火獻瑞。頓時人畜安康,五穀豐登。此後人們便把麒麟奉為吉祥物,並把麒麟出山鎮災辟邪的故事編成舞蹈,謂之《三星會友·麒麟出洞》,每逢年節便進行表演。
有關資料記載,麒麟像鹿,獨角,全身生鱗甲,尾像牛。它身披鱗甲,舞起來威武生動,很有特色。通常以農村的曬穀場、空地為表演場地,舞麒麟分為頭套和尾套,統稱麒麟套,由一個男青年舞動麒麟頭,一個舞動麒麟尾,隨著打擊樂奏出輕、重、緩、急的各種節奏,表現麒麟活動過程以及喜怒哀樂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