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刺激鎮痛

神經系統通過電信號發揮作用,根據這一基礎,使用電信號刺激不同的神經或腦區,以達到陣痛的作用,可稱為電刺激鎮痛。主要用於慢性疼痛和術後止痛。

根據刺激的部位不同,電刺激鎮痛可分為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脊髓電刺激以及中樞刺激。

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
作用機制
(一)閘門控制理論[1,2]
該理論認為傳導外周觸覺和壓力感覺的粗纖維(Aβ 纖維)興奮能抑制傳導痛覺和溫度覺的細纖維(C 纖維)上傳興奮信號。這兩類纖維都可把興奮性刺激傳至脊髓后角的第二級神經元(tract cell, T 細胞),同時也與T 細胞周圍的膠質細胞(SG 細胞)發生突觸連線,SG 細胞能抑制傳入T 細胞的外周疼痛刺激上傳至高位中樞。從粗纖維而來的刺激能增強SG 細胞的抑制用,而從細纖維傳入的刺激則削弱SG 細胞的抑制作用,表明SG 細胞對進入T 細胞的疼痛刺激起著閘門樣的控制作用:粗纖維傳入增強時,閘門關閉,進入T 細胞的傷害性刺激變弱;細纖維傳入增強時,閘門開放,疼痛刺激就不斷的上傳至中樞,產生持續性痛覺。TENS 技術正是基於閘門控制理論而產生的治療方法。主要採用高頻、低強度電刺激(大於50 Hz,一般為80 ~ 110 Hz;波寬0.1 ~ 0.2 ms),可興奮Aβ 纖維,進而興奮SG 細胞,抑制細纖維的疼痛刺激上傳。
(二)內源性阿片肽釋放理論[2,3]
韓濟生院士及科研團隊首次提出低頻(2 Hz)電針(electroacupuncture, EA)刺激可引起腦釋放內啡肽、脊髓釋放腦啡肽,高頻(100 Hz)電針刺激則能促進脊髓釋放強啡肽;同時,2/100 Hz(疏密波)可刺激上述三種阿片肽同時釋放,產生協同鎮痛效果。
臨床套用
1、套用於手術中鎮痛,以減少麻醉藥物用量;在術後輔助鎮痛降低鎮痛藥物使用劑量並能降低噁心和眩暈的發生率。
2、慢性疼痛,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痛,慢性腰背痛
3、癌性疼痛。儘管阿片類藥物及輔助鎮痛藥物可有效緩解多數患者的癌痛,但藥物治療相關副作用難以克服,這是影響臨床鎮痛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非藥物手段改善鎮痛效果並減輕副作用。由此看來,TENS 在該領域具有廣闊的臨床研究價值和套用前景。
脊髓電刺激鎮痛
脊髓刺激術(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指將脊髓刺激器的電極安放於椎管的硬膜外腔後部,通過電流刺激脊髓後柱的傳導束和后角感覺神經元,從而治療疼痛或其它疾病。
作用機制
硬膜外腔SCS可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內源性鎮痛物質的釋放。當低頻率電刺激時,可使腦脊液中的腦啡肽、內啡肽增多;高頻率刺激時使脊髓內強啡肽含量增多,釋放增加,從而發揮內源性鎮痛效應。也有學者認為SCS作用符合閘門學說:即脊髓存在有控制疼痛信號進入大腦的入口,低電流刺激脊髓後活化疼痛抑制神經纖維,因而關閉了疼痛信息的傳遞,進而緩解和阻斷疼痛感覺。
適應症:
百餘篇文獻對此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描述,並肯定了其治療效果。首先是脊柱損傷以及脊柱手術後疼痛症候群的治療,約占全部病例的70%,其次在治療外周肢體缺血性疼痛及截肢後疼痛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樞刺激鎮痛(DBS)[4]
迄今為止, 臨床上中樞刺激對慢性痛的治療還處於小規模實驗階段,一方面是由於中樞刺激治療疼痛效果不穩定, 另一方面則由於鎮痛的機制還不明確。現有的中樞刺激鎮痛方法包括深部腦刺激、運動皮層刺激等,即將電極植入中樞神經系統的深部核團或運動皮層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臨床上套用中樞電刺激鎮痛可緩解甚至消除慢性痛, 提高病患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打下基礎。目前已有將DBS用於治療癲癇或其它神經運動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因為慢性痛也牽涉到病患的情緒問題,所以DBS緩解慢性痛有利於改善病患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基礎研究而言,研究中樞電刺激鎮痛可以探索慢性痛的中樞機制,找出針對慢性痛的最佳神經靶點,提高鎮痛的成功率;通過研究中樞電刺激鎮痛的機制,還可以找出多個神經核團或結構間的機能聯繫,增加對慢性痛的形成和治療機制的了解。
[1] Melzack R, Wall PD. Pain mechanisms: a new theory. Survey of Anesthesiology, 1967, 11:89 ~ 90.
[2]李小梅. 經皮穴位電刺激的臨床鎮痛進展,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14,20 (11).
[3] Fei H, Xie GX, Han JS. Low and high frequency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release met-enkephalin and dynorphin A in rat spinal cord. Chin Sci Bull, 1987,
32:1496 ~ 1501.
[4] 周佳樹, 王錦琰, 羅非. 中樞刺激鎮痛方法及其機制研究評述. 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07, 13,(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