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寺(敦煌雷音寺)

雷音寺(敦煌雷音寺)

雷音寺位於敦煌市至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公路的左側,距市區約4公里。傳說古時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後被風沙所埋。1989年,由國內外佛教團體和敦煌市佛教協會捐贈,重建了雷音寺。1991年6月落成開光,並對遊人開放。雷音寺原名解脫庵,亦名觀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無瑕禪師創建,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音寺
  • 地點敦煌市至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
  • 重建:1989年
  • 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
寺院介紹,寺院構成,雷音寺現狀,

寺院介紹

雷音寺位於敦煌市至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公路的左側,距市區約4公里。傳說古時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後被風沙所埋。1989年,由國內外佛教團體和敦煌市佛教協會捐贈,重建了雷音寺。1991年6月落成開光,並對遊人開放。

寺院構成

雷音寺占地43畝,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寺門橫額"雷音寺"三字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寺門西開,全寺由1個正殿,2個陪殿和僧房、施主客房組成,共有殿閣房舍百餘間,供奉佛、菩薩、羅漢、弟子塑像37身。其中,正殿為大雄寶殿,殿內有一尊白玉佛像,系緬甸華僑捐贈,佛像兩側各塑菩薩一身,並有彩塑十八羅漢,形象逼真。

雷音寺現狀

現任方丈為道證法師,繼承前輩家業,修建寺廟,護法安僧,維護著敦煌正信佛法的住世與流傳。
山間的景色四季迷人,山頂的文化積澱深遠。冷、雲杉原始森林和那覆蓋厚重的原始植被,由婆娑虬枝支撐的萬頃杜鵑花林,野草芬芳、錦繡的大草甸,雪水靜靜流淌過神秘莫測的草澤泥潭,山峰峻峭、怪石嶙峋,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環境。聽那密林古剎傳來的悠悠鐘聲,目睹山頂出土的古代印章、明清瓷器,聽當地百姓講厚重的歷史。
觀賞秋日的雲海日出,閱覽春夏的草地杜鵑,穿越冬季的林海雪原,是山頂四時的勝景。
寺無山門,第一殿為彌勒殿,第二殿為大雄殿,加上兩邊廂房,構成一個天井。1991年,在大雄殿後新建了觀音殿,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尊觀音像為柏楊木雕,高4.8米,胸前雙手合十,其餘千手並伸,成法輪狀,莊嚴肅穆,別具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