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雷鋒墓
1962年8月15日,雷鋒犧牲於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時任市委書記
沈越將為自己老母親準備的棺木獻出來;同月17日,10萬撫順軍民自發地湧向街頭,站在20多千米的沿途兩側,護送雷鋒的靈柩到葛布烈士陵園。
1964年4月3日,雷鋒墓從葛布烈士陵園遷到望花公園。
1965年,重修雷鋒墓,墓高1.5米,呈圓形葵花式混凝土墓體。
1969年,重修雷鋒墓,高3.7米,呈半球五角星底座混凝土墓體。
1983年,重建雷鋒墓。
雷鋒紀念碑
1963年3月11日,中共撫順市委做出《關於回響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進一步在全市深入開展學習雷鋒運動的決定》。決定中包括為了永遠紀念雷鋒,宣傳和學習雷鋒,在市區望花公園內(現址)修建雷鋒烈士紀念碑、亭和雷鋒事跡陳列室等項內容。
1963年11月21日,由撫順市民政局上報撫順市人民委員會,經分管副市長批示同意,正式向遼寧省人民委員會提出報告,在市區望花公園內(現址)修建雷鋒烈士紀念碑。
1982年,改建雷鋒紀念碑。
建築格局
雷鋒墓
雷鋒墓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全部採用花崗岩石結構。墓體上部為遼寧省法庫縣產的一整塊灰色梯形花崗岩石,重7.5噸,下部為黑色磨光花崗岩基石。墓前有北京建築藝術雕塑廠用漢白玉精雕的四季花卉花環,斜嵌在黑色的花崗岩方石上。墓後有一座長6米,高2.1米青島嶗山產的褐色花崗岩石制的臥碑,碑正面凹處刻有“雷鋒同志之墓”六個金色大字,由當代書法家舒同書寫。碑的背面是泰山產的黑色花崗岩,刻有介紹雷鋒生平的行書,為書法家周而復所書。
雷鋒紀念碑
雷鋒紀念碑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主體高13.4米,由花崗岩構築,碑體正面鐫刻著毛澤東同志手書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碑體背面是由《毛澤東選集》、糧食、武器和方向盤組成的浮雕,碑體上方是一顆由天然紅色花崗岩雕刻而成的五角星,碑體下部嵌刻著以雷鋒模範事跡為內容的漢白玉浮雕,塑造了雷鋒刻苦學習、請戰、風雨中送老大娘、和少先隊員一起植樹等生動感人的逼真形象。
文物遺存
雷鋒墓前廣場上聳立著一尊雷鋒全身塑像。像高5米,基座高3米。雷鋒身穿棉軍裝,手捧《毛澤東選集》,身背衝鋒鎗,昂首闊步,向前走來。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雷鋒,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2月18日生於湖南省望城縣一個貧農家庭。解放前,他一家親人相繼死去,雷鋒不滿7歲便成了孤兒。解放後,他積極參加土改鬥爭。1956年高小畢業,先後在鄉人民政府和中共望城縣委當通訊員、公務員。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參加根治溈水工程中,被評為工地模範。1958年到鞍山鋼鐵公司當推土機手,三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五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標兵。196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團營嘉獎多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當選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年僅22歲。1963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雷鋒同志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
相關詩文
當代·王振綱《謁雷鋒墓》
舉步一人萬眾從,前塵不愧逝後名。
陵園自古傷情地,惆悵難宣立熱風。
當代·姜顏華《雷鋒墓前》
凸起的石墓
在雨中沐浴
青松像綠色的衛士
在四周佇立雨水沿著石階在腳下徘徊
我撥開雨簾將你攝進眼裡
我要洗出一張照片
帶給百里以外的伴侶
我要讓這雨水洗掉我身上的塵埃
使我的思想與你的精神縮短距離
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涵的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之一。雷鋒精神內涵豐富,包括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活動建設
2022年3月3日,為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59周年,遼寧省暨撫順市各界向雷鋒墓敬獻花籃儀式。
文物保護
1979年8月16日,雷鋒墓和雷鋒紀念碑被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雷鋒墓和雷鋒紀念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雷鋒墓和雷鋒紀念碑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雷鋒路東段61號雷鋒紀念館內。
開放時間
09:00—16:00(每周一全天閉館)
交通線路
撫順市內乘公交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至雷鋒紀念館站下車,即可到達雷鋒墓和雷鋒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