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茂長

雷茂長,1936年生於山東,1960年畢業於山東工業學院,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165所原副所長、科技委副主任。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榮立部級一等功,是陝西省先進科技工作者、部級勞模。1996年,返聘負責液氧煤油發動機試驗技改項目。2000年,任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台總設計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茂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
  • 出生日期:1936年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1960年大學畢業後,雷茂長分配到航天101所一號試車台工作,參加了地對空飛彈某型號液體發動機首次試驗工作。1966年初到三線,參與並組織了二號試車台的設計和建設工作,進行了百餘次多型號發動機試驗。
40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液體火箭發動機試驗技術研究工作,參與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等多種型號發動機研製試驗和液氧煤油發動機試驗技術研究,為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研製試驗做出了突出貢獻。

個人經歷

場景一:上世紀60年代末,午夜的秦嶺深處,萬籟俱寂。位於山溝里的一幢樓上,有一個房間的燈依然亮著。燈下,一位年輕人在圖紙堆里時而演算,時而停下來思考。結束工作時,已是半夜,他一個人摸著黑走回5公里之外的家。
1960年,24歲的雷茂長畢業後來到航天101所液氣組從事設計工作。初出茅廬的他,一到單位就扎進試車台建設所需設備的外協加工中,走上海、跑北京,發現並解決了某型號雙層容器的加工難題。
1966年,和所有創業者一樣,雷茂長積極回響號召,義無反顧地來到秦嶺深處的小山溝,為架設中國航天的通天之路建功立業。初來山溝時,雷茂長家在農村的愛人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子女,來到試驗基地5公里以外的一個小村莊當了“插隊”農民。沉重的家庭負擔僅靠他每月62元的工資,實在難以支撐。為了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他動員全家在房前屋後想方設法種菜種地。生活的重擔並沒有把他壓倒,相反,他全身心地撲到了當時我國最大的地面及高空模擬試車台的建設中。
高空模擬裝置的設計是試車台的關鍵環節,擔任設計組組長的雷茂長在圖紙堆里潛心鑽研,終於攻克了這一難關,滿足了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的技術要求,提升了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試驗技術水平。
1970年發動機試車台建成投產後,為提高試驗技術水平,他帶領技術人員攻克了推力、流量測試技術關鍵,為某型號定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雷茂長先後擔任過165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技處處長、副總工程師和副所長等職務,在試驗技術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總能在細微處發現問題的癥結,剝繭抽絲,找到解決技術問題的鑰匙。擔任副所長期間,雷茂長分管165所所有型號發動機試驗試車工作,他又如饑似渴地鑽研起姿控發動機試驗技術。
在某重點型號姿控發動機試驗中,經常發現流量測試數據不穩定且偏差較大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該型號研製進度。為解決這一攔路虎,他組織建立了一個簡易真實介質標定校準系統,為該型號轉階段研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世紀80年代初,秦嶺深山遭遇到一場百年不遇的洪災襲擊。雷茂長搭建在山坡上的家,瞬間被洪水和土石流沖毀。而更為後怕和驚險的是,如果晚走10分鐘,後果不堪構想。洪災過後,雷茂長和同事們投身到165所重建家園的工程中。當時發動機試驗污水處理池積滿了近4000立方米的淤泥。該所領導把清理污泥的艱巨任務交給了第二研究室,時任主任的雷茂生二話不說,帶領全室人員,投入工作。寒冬臘月,滴水成冰,為了保護職工的身體,每次幹活前,他背上一壺酒,讓職工暖了身子後再下池,以致一度被大夥戲稱為“酒簍”。
場景二:那一刻,空氣凝固了,時間濃縮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這座亞洲最大的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台。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試車台導流槽下一團桔紅色的火焰噴射而出。此時,一位老者正在離試車台200多米遠的山頭上觀看這次試驗。
多年來,雷茂長獲得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榮立部級一等功,多次榮獲陝西省先進工作者、部級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並從1993年起就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按說,退休後也該好好地享享清福了。但是,當1999年中國航天面對挑戰,開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的時候,年過花甲的他寶刀不老,挑起了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台總設計師的重擔。
眾所周知,航天運載能力反映的是一個國家自主進入空間的科技水平。為了確保自己的領先地位,美國、俄羅斯等世界航天大國紛紛潛心研製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我國對於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污染火箭的渴望,更是幾代航天人心中的夢想,是中國在新世紀繼續保持航天大國地位,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關鍵所在。而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台的建設,就是實現這一夢想的平台。
在發動機試車台的建設者中,雷茂長作為一名有著數十年黨齡的老黨員,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擔,他要用心血和汗水讓夕陽變得更美。
人們忘不了在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台建設立項過程中,雷茂長嘔心瀝血寫就的三個“第一份”:
——1999年5月8日,一個很普通的星期六。這一天,雷茂長挑燈夜戰起草了第一份《在西安建設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試車台初步技術方案》,拉開了建設新試車台的帷幕。
——1999年5月13日,
他和幾位老專家起草的第一份《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研製技術保障條件項目建議書——發動機試驗》,成為了這個項目的立項依據。
——1999年7月30日,又是雷茂長起草的第一份《在西安地區建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台綜合效益分析》報告,成為中咨公司評估的依據。
為了該項目的儘早立項,他不顧年老體弱,往返於北京、西安和建設工地之間。白天,他考慮工程設計,統籌計畫安排;晚上,又接著挑燈夜戰,整理資料,分析各種難題。
2000年9月7日,是雷茂長終生難忘的日子。國防科工委等國家有關部委終於批准了在西安地區建設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試車台項目。這一天,他像個孩子似地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和發動機試驗系統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雷茂長,深感這一全新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試驗區設計的艱難。作為新台總設計師的他,時刻告誡自己,要打破常規,瞄準當前世界航天試驗技術發展前沿;要通過超前的設計和周密的考慮,把新試驗區建成技術一流、設備一流的試驗區。
如果說試驗區的土建工程是整個試驗區的基礎的話,那么系統設計則是試驗區的核心。設計工作的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建設項目能否按期完工,將對整個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進程造成負面影響。面對數十個大系統、數百個分系統、數千張圖紙的設計畫圖、數萬台的儀器設備的選型,他沉著冷靜地組織幾個副總工程師分頭把關,逐項核審。大系統套分系統,分系統套子系統,整天埋在圖紙堆里,年輕人都覺得有點吃不消,更何況對一個年近古稀的人。
然而,為了新試驗區的早日建成,確保各項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雷茂長一聲不響地潛力思考試車台的總體設計。為了不影響設計進度,他經常帶病到建築設計院討論,那一幕幕忘我工作的場面和風風火火的勁頭,就連設計院的領導也連聲稱讚。
為了確定試車台和其它各工號的建設位置,他和年輕人一道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同時,翻山越嶺,幾乎把選點附近的溝溝坎坎都轉了個遍。人們忘不了1999年他為了摸清山脈地形狀況,帶著有關人員翻山越嶺,一個乾饅頭就著礦泉水湊合一頓飯的情景。人們更忘不了當時他拄個木棍爬40多度、落差145米的陡坡,滿頭大汗,幾步一休息。看著他挺直的背影、堅定的步伐,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在雷茂長的腦海里,裝滿了新台建設的每一根電線電纜,裝滿了試驗系統每一個技術環節,裝滿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一腔熱情。因為他清楚,這個項目技術難度之大、工藝系統之複雜、科技含量之高,前所未有。他率領165所新台設計隊伍,從國內外發動機試驗技術中汲取營養,廢寢忘食,勇克難關,使設計方案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5年1月5日,我國新建的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試驗區考台試車成功。試車台經受住了考驗,拿到了承擔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動力系統試驗任務的“通行證”。
場景三:有一次,為了儘快確定發動機試車台高位水池的位置,他拄著木棍又要往山上爬,一個年輕技術人員勸他說:“已經看了多次,您就別上去了,我們看了回來給您匯報。”聽了這話,他異常嚴肅地說:“設計人員如果不對自己的設計方案仔細推敲,取得第一手資料,又如何經得起別人和時間的檢驗?”說完,他徑直向山上爬去。
熟悉雷茂長的人都知道他對技術問題特較真、愛較真、敢較真。這一鮮明的個性特點,在航天六院可是遠近聞名。有人將他這一性格歸納為:不惟上、不惟權,只惟實。在為165所論證“長二捆”火箭發動機、載人航天火箭發動機和液氧煤油發動機試驗系統這三大項目中,雷茂長懷揣精心編寫的報告,往返北京、西安和秦嶺深山之間,與上至司局長、基地主任及有關專家,下至普通技術人員,據理力爭,有時吵得面紅耳赤。他總說:“發動機試驗技術來不得半點馬虎,特別是方案求證階段,不吵幾次,心裡沒底啊!”
人們發現,經常與人“吵”的雷茂長,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容易接近。不管擔任什麼職務,他始終一如既往地顯得那么樸實和平易近人。許多20歲出頭的年輕人都時不時地和他開開玩笑,找他逗逗樂兒。有時候外出坐車,為了緩解旅途的勞累,他還會用濃重的山東口音為大家講幾個笑話,就像一個“老頑童”。每每遇到難題,還不忘虛心學習,比方說碰到電腦方面的問題,他也會恭恭敬敬地給小他三四十歲的年輕技術人員遞上一根煙,然後再請教,而且聽得總是很認真、很專注,讓人覺得他是那樣的虛心好學。
而最讓人動容的是,雷茂長對發動機試驗技術嚴謹苛刻的背後,更有一縷對家庭、對老伴至美的純樸柔情。165所的老職工都知道,他的愛人比他大了整整七歲。老伴常年有病,雷茂長工作再忙,也要想方設法擠出時間陪老伴看病。退休以後的雷茂長,最大的心愿就是陪老伴散散心。然而,新任務、新挑戰、新擔子一個接一個,他只能把逛公園散心的日期推了又推。直到與老伴的金婚紀念日過後,雷茂長才陪著她逛了一趟公園,在美麗的鬱金花旁,留下了相互攙扶的恩愛合影。
作為第一代創業者,雷茂長披肝瀝膽,把最寶貴的年華奉獻給了秦嶺深山。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他又把生命的餘熱全部貢獻給了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試車台建設。最近,航天科技、科工兩大集團公司聯合授予雷茂長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稱號。
群山有情舒壯志,老驥無韁向天歌。為航天事業辛勤工作一生的雷茂長,無怨無悔。
整個採訪過程,雷茂長平靜的外表,掩飾不住內心的激情。說到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試車台建設期間的苦辣酸甜時,他竟幾次哽咽。然而,對自己在這一國家重點工程中發揮的作用,卻總是避而不談。相反,說得最多的都是國防科工委、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上級單位的關懷和他同事們的拼搏奉獻。似乎這樣一個亞洲最大的試車台的建成投產與他並無多大關係。而事實上,當採訪他的同事時,我們知道這位兩鬢斑白的老專家,為了試車台的建設可謂操碎了心,難怪後來有人乾脆就叫他“總操心”。
當筆者問他,您曾多次立功受獎,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完全可以退休在家頤養天年。可是在即將邁入古稀之年,卻又奔波忙碌在建設一線,這是為什麼時,他樸素的語言表露出由衷的情感:“讓我一個退休在家的老頭子繼續工作,是領導的信任,也是組織上的重託。年齡不饒人,這幾年來的工作確實勞累,覺得力不能及,但我沒有退縮,在有生之年還能為航天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自己的榮幸,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機遇。”
看雷茂長就像一棵不老松,雖老但朝氣一如青春年少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