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
雷池村狠抓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引導農民實施土地流轉,通過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和採取外引內聯的方式,催生了一批大棚蔬菜、苗木花卉、稻鴨共生、網箱精養等優質高效生態農業基地,逐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鄉黨委政府秉持科學發展理念,在確立“農業穩鄉、生態立鄉、工業興鄉”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強勢推進招商引資,極力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促進了鄉域經濟較快增長。依託岸線資源,規劃建設了雷池化學工業功能區和湖東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功能日益完善,入區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工業經濟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
雷池村濱江臨湖,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宜人宜居,宜工宜商。雷池大地人傑地靈,民風淳樸,物產富饒,商機無限。面臨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和
望東長江大橋及
G35濟廣高速接線工程建設這兩大機遇,望江經濟快速崛起指日可待,作為毗鄰縣城的
雷池村,區位優勢日益明顯,也正處於厚積薄發、加快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搶抓機遇,勇於挑戰,銳意進取,積極作為,緊緊圍繞“融入大縣城,建設
新雷池”的發展目標,同心協力譜寫更加壯麗的新篇章!
鎮居環境
雷池村為了創造一個和諧的人居環境,在做好城鄉規劃建設的基礎上,切實加大集鎮管理力度,組建成立了雷池鄉集鎮管理委員會,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大力整治和清除鄉集鎮亂搭亂建、占道經營攤點、“髒亂差”等現象,拆除違章建築多起,使集鎮面貌煥然一新。同時,改革鄉環衛管理體制,將環境衛生放到集鎮管理居委會,由管委會自主經營、自我管理,進一步落實了環境衛生責任人,鄉規劃辦協助監督管理,並實行“三線三邊”制度,將環境衛生責任落實到部門、幹部,搞好街道和住宅區環境衛生,有效地解決集鎮“髒、亂、差”的問題。該鄉還因地制宜做好集鎮街道兩旁的綠化美化工作,派出專人對鄉區內的街道、庭院進行綠化管理,嚴禁踐踏破壞街道的花草樹木,有效地增強和提高了集鎮服務功能,改善集鎮經濟建設投資環境和工作生活環境。
古村文化
雷池村境 內有雷池,在
望江縣城東部6公里處,緊靠
長江北岸,面積100平方公里,入江處為雷港。因古雷水自湖北黃梅縣界東流至此,積而成池,故名
雷池,亦名大
雷池。東晉時置大雷戌,為江防要地。鹹和二年(327年)歷陽(今和縣)鎮將蘇峻聯合壽春(今壽縣)鎮將祖約叛亂,向京都建康(含南京)進攻,忠於朝廷的江州刺史溫嶠慾火速統兵去保衛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權的庾亮得知後,擔心當時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報溫嶠書》中說:“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溫坐鎮原防,不要越
雷池而東。後來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範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語,即源於此。明天啟間(1621-1627年)
雷池口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從
望江縣華陽鎮流入長江。
《太平御覽(六十五卷)》引《孝子傳》:“孟宗為雷池監,作鮓一器以遺母,母不納。”孟宗,又名孟仁,三國時的江夏(今湖北黃崗西北)人,曾在望江
雷池地域任監魚官《三國志·吳志》中亦有此記載。這就是說,最晚是在三國時期,就有
雷池,並且設立了行政官員。這也就是說,在江淮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經有古
雷池的存在。
遠期規劃
安徽省國資委公布的一份對接招商表顯示:
望江縣雷池文博園項目意欲牽手中國
港中旅集團合肥分公司。(選址
雷池村境內)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達到15億元。項目內容包括以雷池典故、三孝故事、桃花源記、鞠公故事、渡江歷史、望江挑花、太陽山傳說等故事及蔡仲賢、倪模等歷史人物為題材,投資創作大型影視城,並弘揚軍事要塞文化、三孝文化、忠義文化等。此外,
雷池文博園還將建設健身、餐飲、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區及配套設施。公開資料顯示:港中旅集團創立於1928年4月,是
香港四大駐港中資企業之一,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