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學淇是嘉慶十九年進士,任山西和順縣知縣、貴州永從縣知縣,歷充丙子乙未同考官。父鐏著有《古今服緯》,學淇承家教,好為討論之學。
基本介紹
- 本名:雷學淇
- 字號:字瞻叔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順天通州
人物履歷,人物著作,
人物履歷
雷學淇,字瞻叔,順天通州人。父鐏,字宗彝,乾隆二十七年舉人,選江西崇仁縣知縣。道光初元,詔天下臣民嚴冠服之辨,鐏著《古今服緯》以申古義,抑奢侈。至九年書成,年九十矣。
學淇,嘉慶十九年進士,任山西和順縣知縣,改貴州永從縣知縣。生平好討論之學,每得一解,必求其會通,務於諸經之文無所牴牾。以父鐏著《古今服緯》,為之注釋,附以《釋問》一篇、《異同表》二篇。又以《夏小正》一書備三統之義,究心參考二十餘年。以《堯典》中星、諸經歷數,采虞史伯夷之說,據周公垂統之文,檢校異同,訂其譌誤,網羅放失,尋厥指歸,著《夏小正經傳考》二卷。又考定經、傳之文,為之疏證,成《夏小正本義》四卷。
每慨《竹書紀年》自五代以來頗多殘闕,爰博考李唐以前諸書所稱引者,積以九年之蒐輯,頗復舊觀。嘗謂:“孟子先至梁後至齊,此經之明文,即無他左驗,亦當從之為說。況《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后元十五年齊威王薨’,‘十七年惠成王卒’,然則惠王后元十六年齊宣王始即位,孟子至梁,當即在後元十六年王卒之前一歲也。《史記》誤謂惠王立三十六年即卒,故云三十五年孟子至梁,而以惠王改元之後十六年為襄王之世。今據竹書稱梁惠會諸侯於徐州,改元稱王,故孟子呼之曰王。《史》謂孟子至梁之二年惠王卒,襄王立,以本經考之,其言可信。但卒於改元後之十七年,非三十六年也。襄王既立,孟子見其不似人君,乃東至齊,據《竹書》即齊宣即位之二年也。梁至齊千數百里,故曰:‘千里而見王’。若孟子先見齊宣王,由鄒之齊六百餘里,不得雲千里矣。齊人取燕,《孟子》明謂宣王時事,《史記》於齊失載悼子、侯剡二代,將威、宣之立,皆移前二十二年。於齊人伐燕事,不知折衷《孟子》,而《年表》謂在湣王十年,司馬溫公終求其說而不得,乃將宣之即位下移十年,以遷就《孟子》。自後說者疑信各半,實皆未有定論。今據《紀年》,則伐燕在宣王七年,實周赧王之元年。凡《孟子》書所記古人年歲,以《史記》、《漢書》之說推之皆不合者,以《紀年》推之無不合。”且以《竹書》長曆推驗列宿之歲差,歷代之日蝕,自唐、虞以來,無有差貸。嘗自云:“傳、箋、注、疏取捨多殊,非敢訾議前賢,期於事理之合云爾。”他著有《校輯世本》二卷,《古今天象考》十二卷,附《圖說》二卷,《亦囂囂齋經義考》及《文集》三十二卷。
學淇,嘉慶十九年進士,任山西和順縣知縣,改貴州永從縣知縣。生平好討論之學,每得一解,必求其會通,務於諸經之文無所牴牾。以父鐏著《古今服緯》,為之注釋,附以《釋問》一篇、《異同表》二篇。又以《夏小正》一書備三統之義,究心參考二十餘年。以《堯典》中星、諸經歷數,采虞史伯夷之說,據周公垂統之文,檢校異同,訂其譌誤,網羅放失,尋厥指歸,著《夏小正經傳考》二卷。又考定經、傳之文,為之疏證,成《夏小正本義》四卷。
每慨《竹書紀年》自五代以來頗多殘闕,爰博考李唐以前諸書所稱引者,積以九年之蒐輯,頗復舊觀。嘗謂:“孟子先至梁後至齊,此經之明文,即無他左驗,亦當從之為說。況《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后元十五年齊威王薨’,‘十七年惠成王卒’,然則惠王后元十六年齊宣王始即位,孟子至梁,當即在後元十六年王卒之前一歲也。《史記》誤謂惠王立三十六年即卒,故云三十五年孟子至梁,而以惠王改元之後十六年為襄王之世。今據竹書稱梁惠會諸侯於徐州,改元稱王,故孟子呼之曰王。《史》謂孟子至梁之二年惠王卒,襄王立,以本經考之,其言可信。但卒於改元後之十七年,非三十六年也。襄王既立,孟子見其不似人君,乃東至齊,據《竹書》即齊宣即位之二年也。梁至齊千數百里,故曰:‘千里而見王’。若孟子先見齊宣王,由鄒之齊六百餘里,不得雲千里矣。齊人取燕,《孟子》明謂宣王時事,《史記》於齊失載悼子、侯剡二代,將威、宣之立,皆移前二十二年。於齊人伐燕事,不知折衷《孟子》,而《年表》謂在湣王十年,司馬溫公終求其說而不得,乃將宣之即位下移十年,以遷就《孟子》。自後說者疑信各半,實皆未有定論。今據《紀年》,則伐燕在宣王七年,實周赧王之元年。凡《孟子》書所記古人年歲,以《史記》、《漢書》之說推之皆不合者,以《紀年》推之無不合。”且以《竹書》長曆推驗列宿之歲差,歷代之日蝕,自唐、虞以來,無有差貸。嘗自云:“傳、箋、注、疏取捨多殊,非敢訾議前賢,期於事理之合云爾。”他著有《校輯世本》二卷,《古今天象考》十二卷,附《圖說》二卷,《亦囂囂齋經義考》及《文集》三十二卷。
人物著作
又撰《古今天象考》十二卷,《圖說》二卷,《夏小正經傳考》二卷,《本義》四卷,《亦囂囂齋經義考》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