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多村位於延長縣東南部,距雷赤鎮5公里,屬雷赤鎮最大行政村。人口超500以上。農產品主要以蘋果著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雷多村
- 外文名稱:LeiDuoCun
- 別名:雷多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延長縣
- 下轄地區:雷多村
- 政府駐地:雷多村委會
- 電話區號:0911
- 郵政區碼:717106
- 地理位置:延安延長東南部
- 人口:500
- 方言:宜川方言
- 氣候條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黃土高原
- 機場:延安二十里舖
- 火車站:延安站
- 車牌代碼:陝J
- 特產:蘋果、小米、土豆、紅薯、玉米
- 年均平均氣溫:9.5~11.4℃
- 行政代碼:213 220
- 年降水量:485mm
- 平均海拔:1113米
簡介,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交通,氣候,地貌,河流,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土地資源,農作物,礦產資源,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歷史文化,民間藝術,文物古蹟,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簡介
雷多村位於雷赤鎮北部高原,距離5.19公里,距縣城50.9公里。
雷多村影響國家退耕還林政策,集中植樹造林,目前村莊所轄區域主要以林木為主。生活收入主要以蘋果樹為主。村莊所轄區域具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建制沿革
雷多村行政村歸屬達妹頸陝西省延長縣雷赤鎮,建制不詳。
行政區劃
雷多行政村轄制兩個大隊,分別為雷多大隊和那溝大隊。
地理環境
位置
雷多行政村,位於陝西省東北部、延安地區東部,雷多河中游,北緯36°21'46.76'',東經110°14'27.45''。東臨那溝河,南接宜川以雷多河為界,西連趙家梁,北接上村。
村莊距各地里程為:西距延安市113.6公里,南距宜川縣城83.01公里,北距延長縣城50.9公里;南距省城西安經宜川安440公里,經宜川370.19公里;東北距首都北京繞宜川經青蘭高速、京昆高速938.16公里腿危采榜。
交通
雷多村地處延長縣與宜川縣自然分界線雷多河中游以北高原,地處雷赤鎮通往延長縣城交通要道。
1、通往延長縣城客車早8:30、9:30;
2、通往延安客車早:6:30,7:30;
3、通往宜川縣客車早:7:00 。
氣候
雷多行政村屬大陸性季風半乾旱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夏短冬長。
冬季:在強大的西伯利亞冷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乾燥少雪。從每年10月13日至次年4月10日,平均177天。平均溫度—3.6℃。
春季:極地大陸氣團削弱,熱帶暖氣團北進,氣溫回升,降水增多。祖邀盛因冷氣團的活動,氣溫日較差大,易出現寒潮、霜凍、大風等天氣。風多沙塵暴(黃風)和浮塵,常有春旱。從每年4月11日至6月10日,約61天。平均溫度10~22℃。
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氣溫高,降水多,多雷陣雨,時有冰雹。受冷空氣活動和地形影響,雨量分布不均,常有伏旱。從每年6月11日至8月10日,約61天。平均溫度23.1℃。
秋季:暖濕氣團與乾冷氣團交替,陰雨多,降溫快。晚秋天氣晴朗,秋高氣爽。從每年8月11日至10月15日,約66天。平均溫度為10~22℃。
雷多村濕潤狀況:乾旱5個月(3~6月、11月),嚴重乾旱3個月(12~2月)。半乾旱1個月(10月),濕潤3個月(7~9月棄享厚)。
地貌
雷多位於黃海敬狼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雷多地貌以黃土高原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13米左右。
河流
雷多隸屬內陸季風半乾旱氣候,水資源稀缺。
東西流經兩條河流,直入雷多河,旱季時長水域斷流。南經雷多河,直入黃河流域,乾旱季節會出現斷流。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雷多處於東部季風濕潤區與內陸乾旱區中緯地帶的過渡區,植被帶有過渡的特色。華北區系植物占主導地位,具有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性質,植被分布不均,森林稀少,灌木草叢較多。在地質時代早第三紀晚始新世時,至晚第三紀末期上新世(約4000~300萬年)和第四紀初期,雷多屬熱帶森林灌叢草原。氣候炎熱乾龍主寒詢旱,植被以灌木、草類為主,散生著稀疏的喬木。莎草科、蒿屬、豆科、禾本科占70%,木本植物占10%。氣候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植被演替,由熱帶稀樹灌叢草原演替為溫帶森林灌叢草原。約3000年前,延長林茂草豐。經歷代戰爭,森林嚴重破壞,本世紀四十年代,縣內林草尚茂密,後農墾採伐,森林逐漸稀少。境內植被現狀大都是次生植。
其中植物資源豐富,含有數十種中藥藥材。記市主要野生動物有狼(已滅絕),野山豬、兔子、貓頭鷹、鷹、 野山雞、山雀等。
土地資源
雷多處於黃土高原腹地,主要以疏黃土為主。解放初大開荒,可耕地資源豐富,人均可耕地面積達10畝以上。
1998年回響退耕還林政策,進行植樹造林。綠化覆蓋率100%,夏天氣候宜人,是避暑的好去處。
農作物
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菸葉、小米、糜子、麻子、紅豆、黑豆、綠豆等豆類為主。
退耕還林以後,已不進行農作物種植。主要以蘋果樹為主,輔助玉米蔬菜類等作物。
礦產資源
具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人口民族
雷多行政村人口全部為漢族,姓氏主要有薛、李、楊等。人口500以上。目前村莊人口老齡化嚴重,青年人已外出務工為主。
政治體制
雷多行政村:雷多大隊、那溝大隊。
村委書記:郝宿梅
經濟概況
雷多村60%人民進入小康 時代,人均年收入3-5K左右。約20%人口處於貧困狀態。
2010年蘋果產業突破100W。
社會事業
教育
雷多村九年義務教育;
雷多國小六年義務教育‘
現已全部撤銷。
歷史文化
民間藝術
秧歌舞又稱“地秧歌”,是普及全省的傳統集體舞。秧歌舞舞隊一般由11人組成,其中花旦4人、童子4人、老旦、丑角、媒婆各1人。內容多以愛情故事為題材,可以表演出70多個隊形變化,持續時間達2小時之久。秧歌舞除舞蹈外,大場秧歌為一完整的社火隊;小場秧歌只包含說書、唱曲、小戲等內容。
文物古蹟
文物古蹟因戰爭動亂,風雨侵蝕,多數遭到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物管理部門4次進行普查,搶救和保護了一些文物古蹟。但“文化大革命”中,文物古蹟又遭劫難,散佚流失,拆除搗毀,損失頗多。1984年,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後,加強保護措施,落實管理責任,改善管護條件,收集出土文物,分類造冊登記,進行研究鑑定。1988年普查,確定雷赤鄉前河遺址。
風景名勝
暫無
著名人物
李延科:縣醫院院長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雷多處於東部季風濕潤區與內陸乾旱區中緯地帶的過渡區,植被帶有過渡的特色。華北區系植物占主導地位,具有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性質,植被分布不均,森林稀少,灌木草叢較多。在地質時代早第三紀晚始新世時,至晚第三紀末期上新世(約4000~300萬年)和第四紀初期,雷多屬熱帶森林灌叢草原。氣候炎熱乾旱,植被以灌木、草類為主,散生著稀疏的喬木。莎草科、蒿屬、豆科、禾本科占70%,木本植物占10%。氣候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植被演替,由熱帶稀樹灌叢草原演替為溫帶森林灌叢草原。約3000年前,延長林茂草豐。經歷代戰爭,森林嚴重破壞,本世紀四十年代,縣內林草尚茂密,後農墾採伐,森林逐漸稀少。境內植被現狀大都是次生植。
其中植物資源豐富,含有數十種中藥藥材。主要野生動物有狼(已滅絕),野山豬、兔子、貓頭鷹、鷹、 野山雞、山雀等。
土地資源
雷多處於黃土高原腹地,主要以疏黃土為主。解放初大開荒,可耕地資源豐富,人均可耕地面積達10畝以上。
1998年回響退耕還林政策,進行植樹造林。綠化覆蓋率100%,夏天氣候宜人,是避暑的好去處。
農作物
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菸葉、小米、糜子、麻子、紅豆、黑豆、綠豆等豆類為主。
退耕還林以後,已不進行農作物種植。主要以蘋果樹為主,輔助玉米蔬菜類等作物。
礦產資源
具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人口民族
雷多行政村人口全部為漢族,姓氏主要有薛、李、楊等。人口500以上。目前村莊人口老齡化嚴重,青年人已外出務工為主。
政治體制
雷多行政村:雷多大隊、那溝大隊。
村委書記:郝宿梅
經濟概況
雷多村60%人民進入小康 時代,人均年收入3-5K左右。約20%人口處於貧困狀態。
2010年蘋果產業突破100W。
社會事業
教育
雷多村九年義務教育;
雷多國小六年義務教育‘
現已全部撤銷。
歷史文化
民間藝術
秧歌舞又稱“地秧歌”,是普及全省的傳統集體舞。秧歌舞舞隊一般由11人組成,其中花旦4人、童子4人、老旦、丑角、媒婆各1人。內容多以愛情故事為題材,可以表演出70多個隊形變化,持續時間達2小時之久。秧歌舞除舞蹈外,大場秧歌為一完整的社火隊;小場秧歌只包含說書、唱曲、小戲等內容。
文物古蹟
文物古蹟因戰爭動亂,風雨侵蝕,多數遭到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物管理部門4次進行普查,搶救和保護了一些文物古蹟。但“文化大革命”中,文物古蹟又遭劫難,散佚流失,拆除搗毀,損失頗多。1984年,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後,加強保護措施,落實管理責任,改善管護條件,收集出土文物,分類造冊登記,進行研究鑑定。1988年普查,確定雷赤鄉前河遺址。
風景名勝
暫無
著名人物
李延科:縣醫院院長
地圖信息
地址:延安市延長縣張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