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世文

雷世文,男,曾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博士後,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與媒介關係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世文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代表作品:《試論媒介“擬態環境”的文化修改作用》,《國際新聞界》
主要貢獻
《試論媒介“擬態環境”的文化修改作用》,《國際新聞界》,2005年第4期。
《現代報紙文藝副刊的學院文化色彩》,收《大眾媒介與中國現當代文學》(論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現代報紙文藝副刊的原生態文學史圖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第1期。
《論20世紀中國的革命文學》,《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
《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中的“無定本”現象》,《北京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野草〉:魯迅精神現象的詩學書寫》,《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中國現代文化生產中的媒介角色論略》,《北方論叢》,2008年第2期。
《魯迅的媒體批判文化觀探析》,《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著作:《魯迅研究大綱》,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略論早期魯迅關於“精神界戰士”的思考》,《河北學刊》,1997年第2期。
《論魯迅的“韌”性人格精神》,《魯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12期,
《中國現代新詩意象觀念的生成》,《湖南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一九三六年的魯迅》,《廣東魯迅研究》,1998年第2期
《一曲藝術薪火失傳的哀歌——評張煒的長篇小說〈能不憶蜀葵花〉》,《作家文摘》,2002年1月25日,第518期。
《〈示眾〉的超文本價值》,《名作欣賞》,2008年第5期。
《一個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評陳世旭的長篇小說〈世紀神話〉》,《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5日,第378期。
《中國當代小說的歷史哲學》,《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
《90年代詩歌創作的零度風格》,《詩探索》,2000年第1期。
《探求真相的文學批評》,《文藝報》,2010年12月1日。
《魯迅與母親書》,《人民日報》,2009年1月15日。
《抗戰烽火中的〈大公報·戰線〉對新文學的歷史貢獻》,《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2期。
《試論魯迅〈看鏡有感〉的文本寓意》,《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1期。
《電視劇〈亮劍〉突破了什麼》,《信息導刊》,2005年第48期
《電視節目與中國特色的農民文化建構》,《新聞知識》,2011年第8期。
《魯迅雜文中女性文化敘事的修辭訴求》》,《名作欣賞》,2011年第1期。
《回到文學批評》,《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1期。
《〈吃飯〉:人類掩飾文化的諷刺文本》,《名作欣賞》,2007年第9期。
《“雨巷詩人”的“園”與“天”——戴望舒詩歌意象圖式新探》,《文學評論叢刊》,2011年1月第13卷第1期。
《魯迅雜文批判的流氓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1年第6期。
《中國現代報紙文藝副刊的文人圈子》,《新聞知識》,2012年第3期。
《想像未知·〈愛麗斯漫遊奇境記〉導論》,《愛麗斯漫遊奇境記》,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8月。
《永遠的美麗·〈安徒生童話〉導論》,《安徒生童話》,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8月。
《故事的魅力·〈格林童話〉導論》,《格林童話》,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8月。
《新詩在二十世紀初對胡適的“誤讀”》,《人民政協報·學術家園》,2000年2月4日,第86期。
《真話之難——魯迅言語媒介文化觀的一個側面》,《魯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11期。
《永遠活在生活的背面》,《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7月25日,第1045期。
《現實與想像之間的情感關懷》,《人民政協報·文化周刊》,2002年9月3日,第20期。
《詩歌關鍵字新解》,《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綠原的詩》,《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2年第1期。
《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特色》,《人民政協報·學術家園》,第309期。
《文本細讀教學方法與大學精神》,《中國教育廣播電視報》,2011年6月6日。
《魯迅後期雜文中的反現代化書寫》,《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5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