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世俊,男, 1958 年 6 月1日出生,山東省壽光市人,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農學學士,農業推廣碩士學位。現任園林工程系副主任,教授,雙師型教師,省級教學團隊成員,學院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學術骨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世俊
- 性別:男,,
- 出生: 1958 年 6 月1日
- 籍貫:山東省壽光市人
人物教學,承擔項目,工作成就,
人物教學
主講《果樹栽培》、《園藝學概論》、《現代農業》等課程。教學評估工作榮立個人三等功、集體一等功。多次獲學校優質教學獎,主持學院精品課程1門。承擔學院、省、全國教研課題6項。獲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濰坊職業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
承擔項目
承擔學院、省科研課題3項。主、參編出版專業圖書 6 部,副主編、參編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2部,在省級及其以上期刊發表論文39篇,共完成116萬字。獲山東省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1項,山東省農業科技優秀論文獎1項,濰坊市科學技術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濰坊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濰坊職業學院優秀著作三等獎1項,論文獎7項。
工作成就
作為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帶頭人,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多渠道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改善教學條件,大力推進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頂崗實習的力度。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支持的“園藝生物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2005年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投資340萬元建設“園藝生物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同時與企業合作,引入了企業的管理模式、生產技術實訓,學生參與生產與管理。參與山東省教育廳定為職業教育“十、百、千”工程建設的十處實訓基地之一“農林綜合實訓基地” 建設在進行之中,建設與教學、學生實習實訓相結合,建設的過程成為項目教學、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的過程。結合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創立了“321”的教學模式,三年中,第一階段用3個學期,學習理論知識,掌握必需、夠用的理論基礎;第二階段用2個學期,學習專業技能,訓練動手能力;第三階段用1個學期,進行綜合實訓,並與就業相結合。第二階段在校內基地進行,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校內外基地相結合,校內為主。以《果樹栽培》為龍頭,《果樹病蟲害防治》相配合,一年四季為線索,校內基地為依託,實踐為中心,高新實用技術為重點,實際理論一體化,圍繞中心和重點編寫教學大綱和組織教學。使教學與基地建設緊密配合。專業課的所有教學實習,均按季節管理要求,使課程與課程之間,教學與生產之間相互銜接與配合。總結成果《果樹專業教學模式的探索》在《中國農業教育》發表,2006年獲第十五次濰坊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相關教研課題“種植類專業模組式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獲第二屆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教學融入基地建設之中,真正實現了工和學的有機結合。參與建設的依託實訓基地,集教學、科研、生產、社會服務“四位一體”的實訓模式,“依託實踐教學基地,構建套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研究,2005年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三等獎、濰坊職業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帶薪頂崗實訓是園林工程技術、園藝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性實訓,也是學生畢業實習前的過渡階段,在發展與穩固現有校外實訓基地基礎上,不斷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開闢壽光市園藝場、昌樂縣朱漢鄉、臨朐縣大關鄉、濰坊市寒亭區雙楊鎮等校外實訓基地,到2008年校外實訓基地由原8家壯大到18家,其中重點實訓基地達5家,一般實訓基地達13家。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相應的職業崗位,緊緊依託山東省、濰坊市果樹產業和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逐步增加緊密型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數量,與企業逐步建立互動機制,擴展功能,規範管理。在滿足正常教學使用的同時,積極承擔對外技術服務。實訓中心實行全面對校內外開放,既可便於在校學生個性及特長發展需要,又可發揮區域性實訓基地優勢,為兄弟院校和企事業單位職工、下崗再就業人員開展技術培訓。研究論文《農校種植專業校內教學基地功能淺析》在《中等農業教育》發表,並獲山東省第二次中等農業教育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參與“依託實踐教學基地,構建套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獲第六屆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論文評審一等獎;總結成果《創建高水平實訓基地,培養技能型人才》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發表。參與“園林技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與實踐”研究列為“十一五”期間全國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農業職業教育科學研究課題,2009年獲研究課題二等獎。參與“園林施工技術輔助教學資源建設”研究列為山東省教育廳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