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又稱永州花鼓戲,是湖南省傳統民間小戲劇種之一,舊稱花燈,或名調子,零陵花鼓戲是由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子戲合併而形成的地方戲劇種,是湖南花鼓戲六大流派之一。其流傳至今已有130年的歷史了。分布區域主要在:永州所屬九縣以及衡南、新寧、邵陽、常寧和粵北、桂北等地,是分布區域相對較廣的地方戲曲劇種。

零陵花鼓戲融劇情、音樂、舞蹈三位一體,以四功(唱、做、念、打)和五法(手、眼、身、法、步)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民族地方戲劇種特色,《中國戲曲志∙湖南卷》和《湖南地方戲劇種志》均有收錄。零陵花鼓戲已成為永州歷史文化名城尚存的、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永州歷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乃至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零陵花鼓戲
  • 又稱:永州花鼓戲
  • 舊稱:花燈,名調子
  • 屬於:湖南民間小戲劇種之一
歷史,劇目,解放前,改革開放以前,改革開放以後,

歷史

零陵花鼓戲,舊稱花燈或調子,源於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子戲。祁陽花鼓燈源於清嘉慶年間形成的民間“車馬燈”和巫師的“出臉子”兩種歌舞演唱形式。道縣調子戲則由乾隆年間傳人的民間“獅子戲”發展而成。新中國建立後,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子戲藝人會合於永州,組成專業劇團,逐漸融匯而定名零陵花鼓戲。
光緒二十二年(1896),創辦學字館,館址設道縣上追塘,學徒20餘人,出科後成名藝人有黃彩學、黃渾學、黃文學等。翌年,清字館在道縣創辦,學徒20人,3個月出科後成名藝人有蔣建玉、黃講學、廖有仔、何玉清、黃德清等。民國6年(1917),老人醜班創辦於道縣,學徒20人。翌年,斌字館創辦於祁陽,學徒8人。民國10年(1921),雙字館創辦於祁陽閣公祠,學徒8人,後成名的有旦行周開才、徐昌玉、唐陽生,小生徐昌元。民國12年(1923),玉字館開館於祁陽,收徒8人。同年,清風園在祁陽起班,唱半戲半調,在祁陽、東安及廣西恭城、陽朔一帶流動演出達14年;得利園起班後,唱花鼓燈,在祁陽縣境內流動演出達19年;雙喜園,唱半調半戲,在祁陽、東安、藍山、常寧及廣西平樂等地流動演出前後達10年。民國13年(1924),和字館在祁陽開館,收徒8人。翌年,榮慶園、喜慶園創辦,前後活動時間達20餘年。民國16年(1927),廖有仔班創辦於道縣,收徒兩屆,出科後成名藝人有范恩友、范年友、萬和卿、萬多卿等;玉字館開館於祁陽,學徒15人,成名藝人有李占雲、陳玉潤、彭玉美、劉玉芳等。民國18年(1929),六和班在道縣創辦,學徒17人,出科後,成名藝人有醜行塗勝清,旦行彭滿城。翌年,明字館在祁陽開館,前後收學徒200名,首批學徒20名,半年出科後,成名的有旦行何明亮、醜行何燕清、小生何連雲等。翌年,鳳喜園起班,唱祁陽花鼓燈,活動時間1年,主要在祁陽、新田、藍山、嘉禾、宜章及廣東連縣、樂昌、韶關等地演出。民國22年(1933),松字館在祁陽開館,收徒10人。同年,同樂園創辦,主要在祁陽、新田、藍山、桂陽、嘉禾等地演出。民國26年(1937),春蘭園在祁陽組班,主要在祁陽、零陵、東安及廣西全州等地演出,4年後散班。民國30年(1941),蔣建苟班組班,主要在道縣、江華及廣西北部流動演出,3年後散班。民國33年(1944),玉盛班開班於道縣,學徒17人,出科後,成名藝人有李碩德、楊傳鈞、李進忠、楊慶忠等。民國35年(1946),三多班創辦於東安,前後授徒80餘人。同年,廖青年班起班道縣,在道縣、寧遠、江華、永明及廣西富川、恭城等地唱半戲半調,3年後散班。新中國建立後,1951年,成立由肖定揚等29名祁陽花鼓燈藝人組成的零陵縣大眾楚劇團,1952年,道縣調子戲藝人張霞清等14人進入大眾楚劇團,祁陽花鼓燈與道縣調子戲合流,1956年改名為零陵縣花鼓戲劇團。1959年,道縣現代戲劇團成立,1965年解散。1969年,零陵縣花鼓戲劇團撤銷,1978年,恢復零陵花鼓戲劇團建制。1979年,雙牌縣花鼓戲劇團成立,1989年解散。至1991年,僅存永州市花鼓戲劇團(1984年由零陵縣花鼓戲劇團改)。該團1991~1994年連續兩屆被省文化廳評為先進單位。

劇目

解放前

清末民國時期唱半戲半調,多為“二小戲”或“三小戲“,但均被官府視為“淫戲”,發布文告嚴禁演出,宗族亦禁止婦女和青年觀看,花鼓戲演出或偏於官府不及的偏僻鄉村,或深夜演出。這一時期先後上演的劇目有《打零陵婆》、《唐飛雄坐監》、《盜草》、《三看親》、《觀花偷桃》、《包魚換子》、《貧富斗》等。新中國建立,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子戲合流後,表演分設醜、旦、生、淨四大行旦,醜行、旦行、淨行三大臉譜,運用扇形、步法的變化表達情節,並使用舞台布景,服飾亦較齊全。
零陵花鼓戲零陵花鼓戲

改革開放以前

1952年8月,零陵大眾楚劇團排練《四畝大丘》參加湖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1955年,零陵大眾楚劇團排練《水牛》參加湖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馮祥昌獲演員三等獎。1957年零陵縣花鼓戲劇團排演《雲南尋夫》參加湖南省戲曲匯報演出。1964年,專區組隊參加湖南省現代戲會演,演出現代花鼓戲《月明心亮》。1972年,地區舉辦專業文藝團體創作節目調演。1973年9月,地區舉辦專業文藝團體創作節目調演,上演花鼓戲劇目13個。1975年11月,地區舉辦地方戲移植革命樣榜戲和歌劇創作節目調演,上演零陵花鼓戲移植的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等劇目。1976年,地區舉辦專業劇團創作節目調演,同年5月,地區組隊排演《響姑》、《炸龍頭》參加湖南省專業劇團戲劇創作節目調演。

改革開放以後

1978年9月,地區舉辦專業劇團創作節目會演,零陵縣花鼓戲劇團等獲演出、音樂、舞台美術獎,《綠林哨兵》獲劇本獎。1980年,零陵縣花鼓劇團排練《雕龍寶扇》,參加全區專業劇團創作節目調演,獲演出一等獎。1981年,零陵縣花鼓戲劇團排練《雙還帳》、《拆牆》參加全區各專業劇團創作節目巡迴觀摩演出,獲演出和劇本一、二等獎。1983年,地區舉辦專業劇團創作節目暨戲曲青年演員調演,上演劇目有《春碓》、《假報喜》、《湘子服藥》、《谷城會》、《蓮花吐艷》。其中《蓮花吐艷》獲演出一等獎、劇本二等獎。1985年,永州市花鼓戲劇團排練《破瓢記》參加零陵地區首屆瀟湘藝術節戲劇調演,獲演出、導演、音樂、優秀劇本獎。至1991年,零陵花鼓戲共有劇目200餘個,其中傳統劇目152個。新中國建立後,專業劇團上演劇目近100個,有30個劇目在省地演出中獲獎。其主要劇目有:《雲南尋夫》、《打安徽》、《拷打梁氏》、《趕子牧羊》、《舂碓》、《假報喜》、《討學錢》、《賢女勸夫》、《湘子服藥》、《烏英曬鞋》、《寡婦上墳》、《雙還帳》、《蓮花吐艷》、《四畝大丘》、《水牛》、《月明心亮》、《渡口把關》、《響姑》、《炸龍頭》、《綠林哨兵》、《谷城會》、《盜草》、《雕龍寶扇》、《兩家親》、《破瓢記》等。1991~1995年,境內花鼓戲劇團以農村巡迴演出為主,共演出大型神話、傳統古裝、現代花鼓戲26個。其中:1991年創作演出大型花鼓戲《野坳谷》參加全省新劇目調演,獲演出、導演、演員、燈光、舞美、伴唱等6項大獎;1994年移植排演花鼓戲《死去活來》參加省新劇目匯演獲演出、演員、作曲等4項獎;1995年移植排演大型花鼓戲《黃荊樹》參加全區第四屆瀟湘藝術節專業劇團匯演獲演出、導演、作曲、舞美、演員等9項獎。劇團自編花鼓戲劇目18個,主要有《野坳谷》、《算命記》、《打狼》、《打銅鑼新傳》、《貓鼠談》、《兩個父親》、《石頭記》、《古屋春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