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麥57是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德宏州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通過穿梭育種方式選育出的小麥品種。
雲麥57株高93厘米,株型緊湊,分櫱力強,葉片深綠,植株整齊。方穗形,白殼,白粒,長芒,籽粒角質。高抗小麥稈鏽病,中抗小麥條鏽病、小麥葉鏽病和小麥白粉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麥57
- 審定編號:滇審小麥2008003號
- 品種來源:穿梭育種
- 選育者: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德宏州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作物名稱:小麥
選育過程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雲麥57為春性小麥,幼苗直立,株型緊湊,分櫱力強,葉片深綠,植株整齊,高93厘米,莖稈堅實,耐肥抗倒。生育期146天,比對照德麥3號晚熟6天,屬中熟品種。方穗形,白殼,白粒,長芒,籽粒角質,穗粒數45粒,千粒重41.2克。高抗小麥白粉病、小麥鏽病。
- 品質特性:2006年由雲南省種子管理站從雲南省田麥良種區域試驗的紅河、楚雄、德宏3個參試點選取樣品,送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測試分析,測試結果:容重830克/升,蛋白質含量(乾基)12.34%, 濕麵筋含量23.3%,沉降值44.1毫升;粉質儀分析:吸水率61.7%,麵團形成時間11.2分,穩定時間26.7分,弱化度22(F.U),評價值83;拉伸儀分析:最大抗延阻力725(F.U),延伸性12.2厘米,面積117.1平方厘米,達到了國家優質強筋小麥的標準。2007年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取樣品送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測試,測試結果:籽粒硬度79.5,籽粒蛋白(14%)12.9%,出粉率78.4%,常量沉降值63.5毫升,濕麵筋含量(14%)28.1%;粉質儀分析:吸水率67.1%,形成時間6.8分,穩定時間12.2分,耐揉指數30,麵包體積712.5,麵包評分79.0,達到優質麵包小麥的標準。
- 抗病適應:雲麥57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選取由雲南省及中國主要流行小種條中31號、條中32號、水源11-4和水源11-14等小種作為供試菌種,對雲麥57進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條銹測定,測試結果表明,雲麥57苗期表現免疫,成株期表現高抗。在德宏州各級區域試驗及大田生產中對病害高度免疫,具有較好的抗病、抗逆性。根據云南省田麥良種區域試驗的田間觀測結果,雲麥57高抗小麥稈鏽病,中抗小麥條鏽病、小麥葉鏽病和小麥白粉病。
產量表現
適種區域
栽培要點
- 精細整地。在前茬作物收後,儘早翻犁曬田。要求深耕,一般深耕到30~50厘米,要求耙田2次,把土粒耙碎、耙實,做到上松下實,利於出苗。深耕細耙後整墒,忌整塊播種,一般墒寬3米,溝寬30厘米,利於麥田通風透光,便於管理,做到溝直、墒平,土碎,利於排灌,為小麥創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長基地。
- 種子精選,藥劑拌種。實行精選機選種,對精選後的種子採用種衣劑包衣,或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適樂時)10毫升加40%甲基異柳磷乳油10毫升對水1千克拌麥種10千克。
- 適時適量播種。在日平均氣溫14~16攝氏度,地下5厘米地溫15~17攝氏度時播種,雲麥57最佳播種期為10月中旬至11月初,最晚不超過11月底。播種過早,氣溫過高,幼苗生長快、易徒長,病蟲害嚴重而影響產量;播種過晚,會造成出苗差、生長慢、長勢弱、後期病重,高溫逼熟不利於豐產。播種量為210~225千克/公頃,保證基本苗在1.33~1.6萬苗/公頃。大田小麥多採用撒播方式,往往造成下種不均、露粒、深粒等現象,造成出苗不齊、雜草多、不便管理,影響產量。撒播田塊一定要理溝整墒、均勻播種,無論用何種方式播種,都應做到播種覆土均勻一致,播種深2~3厘米適宜,不宜過厚或露籽。
- 合理施肥。雲麥57具有較好的耐肥、耐水特性,施足底肥是獲得高產的關鍵,施農家肥22.5~30噸/公頃和複合肥600千克/公頃,整個生育期追肥2~3次,在麥苗3葉期重施分櫱肥,施300千克/公頃為宜,以促分櫱,確保有效穗的形成。拔節肥及穗肥分別追施尿素75~150千克/公頃,提高成穗率,保證穗大、粒多、粒重、獲得高產。
- 適時灌溉。根據降雨情況,結合小麥生長的各個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適時灌好出苗、分櫱、拔節、抽穗、灌漿“五水”,保證小麥正常生長,籽粒飽滿。灌水時應注意速灌速排,忌淹水過深,影響根系發育,造成倒伏,影響產量及品質。
- 適時收穫。收穫早晚對小麥產量、品質都有很大影響,收穫不當會造成產量降低和品質下降。小麥收穫的最佳時期是蠟熟期(九成熟),選擇及時收穫、搶收搶打,確保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