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雷紋地連弧紋銅鏡

雲雷紋地連弧紋銅鏡

此鏡直徑21.3厘米。三弦紐,凹面形圓鈕座。以一周綯紋將鏡背分隔為內區和外區。以雲紋和三角形雷紋組成雲雷地紋,主紋為八內向凹面連弧紋,連弧的交點直達外緣。外區邊緣有綯紋一周。寬素緣,低卷邊,鏡體較薄。是戰國中晚期楚國地區較為流行的銅鏡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文物注釋,漢代銅鏡,

基本信息

名稱:雲雷紋地連弧紋銅鏡
雲雷紋地連弧紋銅鏡雲雷紋地連弧紋銅鏡
注音:yún léi wén dì lián hú wén tóng jìng

文物注釋

雲雷紋青銅器上一種典型的紋飾。基本特徵是以連續的“回”字形線條所構成。有的作圓形的連續構圖,單稱為“雲紋”;有的作方形的連續構圖,單稱為“雷紋”。雲雷紋常作為青銅器上紋飾的地紋,用以烘托主題紋飾。也有單獨出現在器物頸部或足部的。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春秋戰國時期仍見沿用。在粵系的銅鼓上,雲雷紋是作為主導紋飾套用的,常見密布於鼓面中心太陽紋的周圍,象徵太陽與雲雷共存於天際,這是南方民族對雲雷崇拜的一種反映。
連弧紋鏡古鏡之一種。主要流行於戰國漢代戰國連弧鏡均為圓形,背面以弧線或凹面寬弧帶連成圈,作為主紋,弧數有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等多種,以八弧最為常見。戰國連弧鏡,可分素地連弧紋鏡,雲雷紋連弧紋鏡和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三種。

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漢代銅鏡漢代銅鏡
歷史意義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銅鏡 ,以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 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