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川(紅軍英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有外號叫“雲貴川”的紅軍英雄,從貴州入伍的苗族小戰士,是紅軍長征途中著名勝仗“臘子口戰役”的功臣,在此戰役後犧牲,年僅十七歲。

基本介紹

  • 本名:雲貴川
  • 民族族群:苗族
  • 出生地:貴州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 主要成就:紅軍長征“臘子口戰役”功臣
歷史回顧,戰役經過,英雄去向,

歷史回顧

臘子口鄉離甘肅省迭部縣縣城90公里,80多年前,紅軍長征經過這個險隘,與敵軍激烈交火。在當地人的傳說中,紅軍中有一位名叫“雲貴川”的少年英雄以一根竹竿翻越絕壁,帶領隊伍迂迴至敵後占領制高點,策應主力軍隊從正面攻破敵人堡壘。
記者走訪了解到,這位小紅軍在歷史上確實存在,是貴州苗族人,因不知道其姓名,戰友叫他“雲貴川”。

戰役經過

拿竹竿翻絕壁繞到敵後攻擊
臘子口鄉在迭部縣縣城東北處,沿線兩側的山峰險峻,幾近垂直的峭壁直插雲霄。臘子口是其中最險要的一處,最窄處僅有30米寬。
紅軍於1935年9月17日到達臘子口。占盡地利的敵軍,依仗臘子口易守難攻的地形,躲在碉堡里大肆掃射,正面進攻根本無法展開。紅軍決定組織敢死隊,迂迴至側面,攀上陡峭的崖壁,繞到敵人後方。
紅軍是如何攀上陡峭的懸崖?當地人流傳著“臘子口上降神兵”的傳說——一名紅軍戰士以一根竹竿翻越絕壁,繞到敵人背後,配合主力攻破敵人堡壘。這位“神兵”被認為是一名叫做“雲貴川”的小戰士。
在很多書上也有類似的描述:一位綽號為“雲貴川”的苗族戰士以一根帶鐵鉤的竹竿,勾住懸崖縫隙,順著竹竿最先爬了上去,將接好的綁腿,纏在樹幹上放下來,後來的戰士拉著綁腿一個接一個地全部上去。紅軍戰士爬上懸崖後,向懸崖下的敵軍陣地投擲手榴彈。敵軍後背突然遭襲,慌亂中逃離陣地。
飛奪瀘定橋也有他一份
臘子口戰役紀念館韓館長說,根據多方蒐集的可靠資料,“雲貴川”並非只是傳言,而是確有其人。他是一位在貴州入伍的苗族戰士。
在隨後的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雲貴川”早在3個多月前的飛奪瀘定橋一役,就已立下戰功。
楊成武將軍所在的紅四團被稱為“開路先鋒”,是在臘子口、瀘定橋率先突破敵軍防線的先遣部隊。奪取瀘定橋的22勇士、飛下臘子口的“神兵”都出自這支隊伍。
楊成武在1992年出版的個人回憶錄中,詳細記下了關於“雲貴川”的記憶片段。“那個小戰士只有十六七歲,中等身材,眉棱、顴骨很高,臉帶褐黑色,眼大而有神……因為他入伍時沒有名字,戰友們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雲貴川’。在奪橋戰鬥中,他攀援鐵索,和班長廖大珠一起衝進了火海。”
瀘定縣原人大主任王永模曾在上世紀80年代,赴京拜訪楊成武將軍,蒐集奪橋22勇士的資料。王永模一字一句記下了楊成武的原話:“‘雲貴川’是貴州苗族人,從小跟著父親在深山裡採藥謀生,練就了一身攀援的本領……”

英雄去向

臘子口戰役後雲貴川消失了
臘子口戰役後,“雲貴川”去了哪裡?對此,楊成武將軍的回憶錄中沒有提及,而長征史料中也沒有任何的記載。
致力尋找奪橋22勇士的王永模,也沒有找到“雲貴川”的下落。“雲貴川”的長征仿佛在臘子口戛然而止
時至今日,“雲貴川”的下落依然成謎。長征研究專家費侃如說:“當時貴州大約有1萬人參加了紅軍;這些戰士,大多在歷次戰鬥中犧牲,還有很多沒留下姓名;‘雲貴川’是貴州籍普通紅軍戰士的代表人物,他或許將成為貴州籍紅軍將士的代名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