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梯鄉(雲梯畲族鄉)

雲梯鄉

雲梯畲族鄉一般指本詞條

雲梯鄉,又稱雲梯畲族鄉,成立於1992年11月,現有雲梯、白鹿、毛坦、千秋(畲族村)4個村,面積51.1平方公里;人均七分耕地十畝山場,是典型的山區鄉。全鄉人口6100人,由畲、回、苗、漢四個民族組成,其中畲族人口1800人,東南面和浙江安吉縣、臨安市交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梯鄉
  • 外文名稱:Yun Ti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寧國
  • 下轄地區:無
  • 電話區號:0563
  • 郵政區碼:242300
  • 面積:51.1平方公里
  • 人口:6100人
  • 方言:吳語、閩南語、湖北語等多語言交叉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四級分明
  • 著名景點:千秋關、落花塢、白沙塢、毛坦、紅旗水庫等
  • 機場:無
  • 火車站:寧國站
  • 車牌代碼:皖P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歷史名人,畲族旅遊,畲族歌會,千秋關,唐宮山,畲鄉紅,釀造工藝,營養價值,獲得榮譽,

歷史沿革

雲梯畲族鄉歷史文化悠久,素有歷史古鎮之稱。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畲漢同胞交融發展,共同進步,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雲梯就曾出現過文化、經濟的繁榮時期,清朝及民國時期設雲梯鎮。境內有千秋關、銅嶺關、壕塹關、烽火台、炮台等歷史古蹟,尤其是千秋關被列入《中國名勝詞典》,成為寧國市的八大風景之一。

經濟發展

2009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7995元,較上年增長15%。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雲梯畲族鄉大力發展“三竹兩果”為重點的高效經濟林,運用規模經營與庭院經濟相結合的模式,把早竹從庭院內零星拓展出來,進行成片開發,按照“山頂種植用材林,山腰種植經濟林和山腳種植早竹林”的布局,大力開發高效林業。還多次組織早筍大戶到浙江考察,引入實用科技和新品種,增強筍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到2008年底,全鄉經濟林已達3.9萬多畝,人均6畝經濟林。其中,早竹面積已達1.2萬畝,筍乾竹1.3萬畝,毛竹6000畝,山核桃超過萬畝。全鄉基本形成了山核、種養殖、高山蔬菜、筍乾等特色農產品格局。同時,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也相繼創辦,一群農產品經紀人走南闖北開拓市場,雲梯畲族鄉成為寧國的“早竹之鄉”,“雲梯筍乾”也在步入江浙市場後成功進入上海麥德龍超市,打入上海市場。 今年上半年,雲梯畲族鄉的筍竹人均收入就達到了2914元。
在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該鄉立足轄區內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深厚的畲族文化底蘊,大力發展旅遊產業。該鄉多次組織相關人員到位於天目山南麓的浙江省西北部的臨安市考察旅遊工作,邀請了浙江浙東旅遊規劃設計院對該鄉進行旅遊項目規劃,開發西北邊的龍王山,對發展旅遊進行著周密地籌劃。
為了進一步的促進雲梯畲族鄉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我們的構想和舉措是:以加快發展工業經濟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增強發展後勁;以集鎮建設為載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農業增收、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營造一流的生態環境,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

歷史名人

吳潛:1217年進士第一,為科舉時期,寧國第一個狀元。宋寧宗在寧國城立“狀元坊”旌表。端平元年宋理宗詔潛進諫朝政,淳佑十一年,提任參知政事,後拜左丞相兼樞密使。開慶元年封“崇國公”,進封“慶國公”,“許國公”,後為立太子之事,與帝意見相左,被謫於四川西昌等地,景定三年卒於循洲。德佑元年,帝念潛生前對國有功,詔令給予平冤昭雪,恢復原官職,贈謚“少師”。
吳柔勝:康熙八年中進士,初任國小博士,後出任都昌縣元簿,贛縣尉,刑工部架閣文字升國子正,出知隨訓。棗陽二城,建“忠勇軍”。又調任湖北通判兼武昌知訓,後旋升“華文閣”。
朱一松:明嘉慶八年中進士,累官刑部郎中,所至有聲。
朱一柏:明嘉慶三十一年中舉,因平海寇有功,旋任廣西慶遠府知府。

畲族旅遊

寧國市雲梯鄉,又稱雲梯畲族鄉,下轄雲梯、白鹿、千秋、毛坦四個行政村,54個村民組,總人口6131人,其中畲族人口約占30%,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鄉。據公開資料顯示,該鄉東南面和浙江安吉縣臨安市交接,全鄉總面積51.1平方公里,境內風景秀麗,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是黃浦江錢塘江、水陽江的源頭之一。境內有千秋關、銅嶺關、壕塹關、烽火台、炮台等歷史古蹟,尤其是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千秋關被列入《中國名勝詞典》,成為寧國市的八大風景之一。據云梯畲族鄉黨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畲族文化得到更好弘揚,該鄉每年都舉辦“三月三”畲族歌會活動,通過畲族山歌、畲族婚嫁習俗、畲族舞蹈等節目,傳承和弘揚畲族文化,展示畲鄉新變化。

畲族歌會

農曆三月初三春意盎然,畲家處處鳥語花香。這一天,寧國畲鄉人民迎來了畲族的傳統節日。在美麗如畫的雲梯畲族鄉,一場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動——“三月三”歌會正在舉行。
穿戴著色彩艷麗的民族服飾,踏著《好日子》的歡快節奏,安徽畲鄉·雲梯“三月三”歌會拉開了大幕。畲鄉對歌《茶歌》、畲族婚嫁民俗表演、小合唱《唱不完的畲鄉好春光》……一系列精彩的節目讓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的觀眾享受了一場獨特的民俗文化盛宴。
“唱了30年歌,這是第一次表演給這么多人看。”第一次登上大舞台表演的村民藍根樹告訴記者,希望能夠通過這場盛會讓更多的人了解畲族的文化,把畲族文化更好地弘揚出去。

千秋關

千秋關位於天目山西麓,寧國市南部,與浙江省臨安市橫路鄉交界,距寧國市區60公里。千秋關古名千秋嶺。千秋嶺高398米,溪谷幽深,層巒疊崗,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是皖南寧國通往浙江餘杭的咽喉要道,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嘉靖寧國縣誌·關津橋渡》記載:“千秋關,治東南一百里,宋南渡時所建”,置關戍守京城臨安,始名為“千秋關”,寓千秋萬代吉祥如意之名。原有指揮洞,點將台、炮台等設定,關頂置炮九門。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軍駐守此關,又安裝大炮數門,今已廢圮。關東邊山岡上通往豪圲關的跑馬槽依稀可辨。現存千秋關洞門為清朝鹹豐三年(1853)重修,增設外關。內關與外關間隔約30米,因修公路,外關已毀,內關仍存。關基用大塊方石迭砌,關殘高3.82米,長25.25米,厚7.17米,拱門高2.24米,寬2.05米,關門上嵌石匾,橫鐫“千秋関”三個大字。
資治通鑑》記載,五代十國後梁乾化三年(913),吳國吳王楊隆演遣吳行營招討使李濤帥眾二萬人,經千秋嶺,攻打吳越國。吳越國錢元瓘在千秋嶺上大敗吳國軍隊,俘李濤及副將鹹知進和士兵八千餘人。
續資治通鑑》記載:元至正十一年(1351),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李二、羅田率紅巾軍攻占寧國縣後,於次年,分兵南征,攻占千秋關。元軍副萬戶董搏霄設計戰敗徐壽輝義軍,復奪回千秋關。收復於潛、安吉、廣德、寧國、徽州等地。
古代千秋關多次發生激戰。1928年冬,為了推翻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千秋關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寧國縣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寧國特支,點燃了寧國的革命火種,千秋關一帶成為寧國革命根據地之一。
1937年3月,國民黨192師500兵力,由江蘇潰逃取道千秋關,與挺進浙江的紅軍第二團第十支隊相遇,在千秋關上激戰數小時。紅軍擊斃192師8人,繳獲輕、重機槍9挺,步槍85支。時稱千秋關遭遇戰。
千秋關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千秋嶺“山嶽若城廓之狀,風土有生化之機”(吳潛先祖吳仁壽語),她孕育了關下一代又一代的棟樑之材。
千秋關下盛氏家族,自唐代始,人才輩出,先後三十餘人在朝為官,其中盛璫、盛豫、盛度最富盛名。盛豫仕吳越國,926年至930年任餘杭令,後升為太傅。978年隨吳越王錢俶赴大宋國都城開封,獻吳越國版圖戶口冊歸宋,授度支郎,贈太師。出使歸來,盛豫舉止安詳,神態自若。人說:“盛太傅無憂色,吾屬安矣。”在吳越歸宋,全國統一的歷史關鍵時刻,盛豫起到了安定人心,促進團結的作用。
北宋有“三蘇”,南宋有“三吳”。三吳的家就在千秋關下雲梯村。父親吳柔勝,淳熙八年(1181)進士。柔勝三子吳淵,嘉定七年(1214)進士。柔勝四子吳潛,嘉定十年(1217)進士第一,為科舉時期寧國縣第一個狀元。
千秋關下還孕育了中國一代佛學宗師——宗杲,他對佛教事業孜孜以求,終身探悟,一心向佛,創立看話禪,為中國佛教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北宋欽宗皇帝(1126年)賜其紫衣袈裟、封其為“佛日大師”;南宋孝宗皇帝(1162年)封其為“大慧禪師”。
千秋關下仙家村的仙克謹,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吏部尚書奚季虎、吳璞(吳潛長子),參知政事饒虎臣,兵部侍郎虞儔,大理寺卿奚士遜,……都是從千秋關下走出去的進士。
當年“風雲廣州港,威鎮上海灘”的上海警備區司令楊虎(1889—1966),也是從千秋關下走出去的。
千秋關古代詩人題詠頗多,唐代詩人羅隱題詠《送梅處士歸寧國》:“十五年前即別君,別時天下未紛紜。亂罹且喜身俱在,存沒那堪耳更聞。良會謾老悲曩跡,舊交誰去吊荒墳。殷勤為謝逃名客,想望千秋嶺上雲。”詩人一路目睹戰亂後的悽慘景象,發出內心的感慨,。一個“雲”字將千秋嶺的壯麗景象描寫得淋漓盡致,多么想再此相望。同時,借“想望千秋嶺上雲”來表達晚年能再次見到老朋友的美好願望。“想望千秋嶺上雲”傳為千古佳句。
南宋兵部侍郎寧國人虞儔,賦詩《千秋嶺》:“輕陰漠漠雨班班,嶺上風來一解顏。已是去天才尺五,卻令緩步有躋攀。飛泉百道縈羅帶,列岫千峰擁翠鬟。應是北堂春正滿,幾回回首望家山。”詩人為什麼“幾回回首望家山”呢?是捨不得離開這風景秀麗的家山嗎?並非完全這樣。從他回家鄉所作的另一首詩《和陳倅題留奉聖》(奉聖舊為寧國縣白雲山禪院名):“……饑饉有流離,十室九不爨……”連年不斷的戰爭,給家鄉帶來巨大災難。家鄉的百姓十戶就有九家因為沒有米而不燒火做飯,因饑饉而流離失所。一道高峻的千秋關似萬里長城一樣,把家鄉推向了“長城”關外。他怎能不一次次地回首深情眺望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百姓啊!
清光緒五年(1879)始,浙中景寧、蘭溪一帶畲族同胞陸續遷來寧國,環千秋關山脈居住,鑿石造田,田大者可臥,小者可坐,層層梯田,螺旋而上。而今千秋關所在地為雲梯畲族自治鄉。
104省道(河千公路)經千秋關右側越關而過,為皖、浙的主要交通線。今天,千秋關隧道即將打通。
1981年,千秋關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承載,被載入《中國名勝辭典》。1987年被列為寧國縣重點保護文物。

唐宮山

唐宮山位於千秋村,海拔800至900米,常年氣候溫潤,適合亞熱帶植物生長。春季尤其是以映山紅聞名遐邇。隨著最近幾年政府對外旅遊的宣傳以及度假村的興起,諸多遊客於每年春季3、4月份主峰欣賞映山紅。但是同樣這些生長將近幾百年的映山紅需要當地政府和人民的保護。
雲梯鄉(雲梯畲族鄉)
雲梯鄉(雲梯畲族鄉)
雲梯鄉(雲梯畲族鄉)

畲鄉紅

紅麯酒是寧國市雲梯畲族鄉山里非常獨特的植物花果加工而成,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工原料,加工出來的紅米酒甘醇綿柔,受到了市民的喜愛。

釀造工藝

農曆十月,雲梯畲族鄉各家各戶都在蒸糯米飯釀製紅酒。碩大的飯甄正在蒸煮糯米飯。已蒸熟的米飯要倒在竹墊上攤晾降溫,然後加入特製的紅酒麴進行攪拌,待冷了後放入大缸中,按照一斤米兩斤水的比例加入甘泉水(如果想要酒精度低一點,可以加大兌水比例),進行密封發酵,大約經過一個月時間左右,畲鄉紅酒就釀成了。從糯米的浸水泡發到最終紅酒沉澱過濾後可以飲用,畲鄉紅的加工程式有上十道,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是紅酒麴的使用。紅酒麴是畲鄉山里非常獨特的植物花果加工而成。不使用任何化工原料,加工出來的紅米酒甘醇綿柔。進入秋冬季,畲鄉的家家戶戶都會釀製紅米酒,用來招待遠方親戚和朋友。

營養價值

作為畲族傳統的手工工藝酒釀飲品,畲鄉紅酒有著獨特加工工藝和風味獨特的口味。加工時要選擇上好的糯米和紅酒麴,此酒以純糧釀造,主要成份是糯米再配以紅酒麴和甘泉水,利用畲族千年傳統釀造工藝,最大限度地將各種有益成分調節融合,轉化至酒中。畲鄉紅酒性情“柔中有剛、淡中透濃”,不僅口感綿長、味道甘醇全面、飲後不上頭,而且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常飲此酒還能長壽美容。以前,畲族人家只要有女人懷孕,婆家都要提前釀這種紅麯酒,在坐月子時燉補品用,比如雞、魚、肉等配以當歸、枸杞、大棗、花生,用紅麯酒煨熟,供產婦食用。碰到家裡有能喝酒的,一次要釀好幾缸。另外,畲民常用紅麯酒燉紅燒肉,不但美味無敵而且吃後精神抖擻、體力充沛。有詩讚道:逃暑迎春復送秋,曾因雨雪上畲寮。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碗能消萬古愁。
除了這些特產之外,還有清明粑粑,山核桃、筍乾、茶葉成為當地經濟的主要來源

獲得榮譽

2017年12月26日,被國家民委評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雲梯鄉(雲梯畲族鄉)
雲梯鄉(雲梯畲族鄉)
雲梯鄉(雲梯畲族鄉)
雲梯鄉(雲梯畲族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