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夢山(山西交口縣雲夢山)

雲夢山(山西交口縣雲夢山)

雲夢山位於隰縣以北、交口縣城西15公里的石口鄉橋上村。雲夢山海拔1800米,地處一地質斷裂帶上,裸露的懸崖石壁高數十丈,呈彎曲條帶狀分布,構成雲夢山的主體。雲夢山文化底蘊深厚,相傳春秋戰國時代縱橫家鼻祖鬼谷子曾在這裡修道,留存有講經洞、孫臏洞、龍泉洞等大量文化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夢山
  • 位置:隰縣以北,交口縣南石口鄉
  • 海拔:1800米
  • 景點:冰塔奇觀、孫臏洞、龍泉洞等
簡介,特色,

簡介

“誰雲名勝僅天台,此地簾岩曙色開。洞裡無天雲自靄,峰頭有日雨時摧。野僧採藥沿崖走,好鳥銜花傍水來。乘興登臨遙極目,恍似二島一蓬萊。”(《隰州志》)
這首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的古詩,營造出一個如夢幻般的人間仙境,讀來令人神往。這是古人對交口縣雲夢山的稱頌。只聽雲夢山這個名字,就有了一種詩畫般的感覺,再讀這首詩,雲夢山便仿佛呼之欲出就在眼前了。
雲夢山
這樣一個好去處,在隰縣以北、交口縣城西15公里的石口鄉橋上村。雲夢山海拔1800米,地處一地質斷裂帶上,裸露的懸崖石壁高數十丈,呈彎曲條帶狀分布,構成雲夢山的主體。雲夢山林木茂盛,谷深幽靜,山峰雲環霧繞,有雲山夢境的味道、故名。這裡最值得稱道的是絕壁廟宇、天然岩洞、峭壁懸棺和懸崖飛瀑,這一切都撩撥起遊人探險的好奇心。
雲夢山的廟宇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據碑碣記載,可知漢唐以來即有修建,但年代久遠無文字記載,唯明嘉靖年間,始有碑記,碑曰系慶元年所築。查“皇慶”至今,亦已670餘年。在70多米高的絕壁之上,天王殿、三清觀、玉皇廟、財神廟、水母娘娘廟等一字排開,左右約百餘米,各處廟宇都依山勢就石窟而修築,內側利用石壁,外側則砌以磚石,採用單檐歇山磚木結構,樣式大小各異,高低錯落,更顯奇巧。遠遠望去廟宇巍峨,疏密有致,點綴於崇林幽壑、蒼松翠柏之間,別具特色。在清代,此地遊人如雲,近代戰爭頻繁,屢遭破壞,坍塌不堪。1980年,交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過去,要去看雲夢山的天然岩洞,路徑只有一條,就是鑿刻於懸崖峭壁上的石階,石階非常陡峭,只能容納一個人艱難地攀爬。現為了方便遊人參觀就修建了一條木棧道,此道是在峭壁上鑿孔打樁,縛以木椽而成,雖然壁上有一條手扶鐵鏈供遊人維繫安全,可是走在上面,依然顫顫悠悠。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正是因為腳下有這種顫巍巍的感覺,才更觸發了他們獵奇探險的興致。
雲夢山
雲夢山最著名的岩洞,要數龍泉洞、鬼谷洞、孫臏洞和龐涓洞。龍泉洞在大雄寶殿的北面,《隰州志》記載說:“探奇者窮數日之力,莫測其遠近也”。交口縣建立後,曾有不少人結伴前往探險,發現洞內通道分岔較多,高低寬窄不等,有時僅容匍匐前進,洞內涼氣逼人,有水流之聲,斷道深澗難於跨越,終難尋得洞底,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雲夢山的左上方,有一大壑口,古稱龍泉。泉水從石壁上飛瀉而下,形成瀑布,直衝谷底深潭,猶如水珠簾掛在天然石窟門上,甚為壯觀。古碑文稱其為“水簾洞”。到了嚴冬,滴瀑成冰,水落冰增,冰堆成塔,人稱“冰瀑”。“冰瀑”或丈許,或兩三丈,最高時達七十多米,玲瓏剔透,晶瑩奇妙,恰似冰雕玉琢,景色奇特而壯觀。

特色

雲夢山風景區山奇水秀,曲徑通幽,景色迷人。整個峰崖為密林所覆蓋,每當春日,山花撲鼻,蜂飛蝶舞。深秋季節,楓葉滿崗,可與北京西山的紅葉相媲美。更有各種珍禽異獸不時地出沒於林間,讓遊人流連忘返。
冬季來臨,雲夢山的“冰塔奇觀”吸引著眾多遊人!
雲夢山(山西交口縣雲夢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