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是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專職從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執政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等基礎理論與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的學術機構。經過多年努力,已經成為全省領先、國內知名、特色突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闡釋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先後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產生了向翔、張瑞才、王玉周、黃小軍、吳瑩等省內外知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為雲南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國家、省內相關部門和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一、歷史沿革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創業時期。1990年初,中共雲南省委決定,在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成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以下簡稱馬列所)。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決定由向翔同志負責籌建工作。1991年,馬列所正式掛牌成立,由向翔任副所長(主持工作)。1992年以後,肖颯、黃寧娜、李進參、孫玉昆、馮艷、張瑞才、姜若寧、王玉周、劉階群、任仕暄、張世貴等人先後從不同單位調入馬列所。至此,馬列所在機構設定和人員配備方面初步成型,研究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各種研究工作逐步展開。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建業時期。1994年11月,經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批准,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正式成立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中心的組織機構設在馬列所,研究力量包括馬列所和哲學所的科研人員。中心主任由向翔擔任,時任哲學所所長苗啟明任中心副主任。後增補了馬列所副所長張世貴為中心副主任。1998年底,馬列所和哲學所合併,以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名義合署辦公,同時馬列所和哲學所的建制仍然保留。2002年,張瑞才被任命為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7月向翔退休,張瑞才被任命為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3月,院黨組決定恢復馬列所和哲學所原來建制,兩所分設,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組織機構仍設在馬列所,劉階群被聘任為馬列所副所長(主持工作)。這一時期,馬列所人員變動頻繁,在所人員中肖颯外出讀博士,姜若寧借調外單位,除副所長劉階群外,有科研人員李進參,駕駛員孫玉昆。2003年,張秀芬從院機關黨委調入馬列所擔任所務管理科科長和支部書記,蘭文華碩士畢業來到馬列所任研究實習員;2004年,張睿蓮、字紫龍碩士畢業來到馬列所任研究實習員。2005年劉階群任馬列所所長。同年,徐珺從院老幹部處調入馬列所擔任所務管理科科長,張秀芬任專職研究人員;2006年吳瑩從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調入馬列所任助理研究員,普紅雁從院社會學所調入馬列所任助理研究員,蘭文華晉升為助理研究員並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同年9月,黃小軍由哲學所副所長調到馬列所任副所長。2007年張睿蓮、字紫龍晉升為助理研究員;2008年李婭婕碩士畢業到馬列所任實習研究員;2009年張戈碩士畢業到馬列所任研究實習員。至此,一支專職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科研隊伍雛形基本形成。隨著專業素質的日益提高和科研經驗的不斷積累,通過以老帶新等方式,馬列所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興業時期。2009年10月起,黃小軍任馬列所所長,吳瑩任馬列所副所長。這一時期,馬列所學科方向更加明確,隊伍結構更趨合理,科研力量更為充實。2010年,張秀芬晉升研究員。2011年,蘭文華晉升為副研究員。2012年,黃小軍獲得博士學位,溫曼由信息中心調入馬列所並考入雲南大學攻讀在職博士。2015年,吳瑩晉升為研究員,張少英博士作為人才引進入所。2016年,吳瑩獲得博士學位,張戈晉升為副研究員。2018年,張睿蓮晉升為研究員,張德兵從院人事教育處調入馬列所。這一時期,馬列所科研項目數量明顯增長,科研成果質量明顯提升,在全省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12月13日,經雲南省委編辦批覆同意,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正式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心辦公室設在馬列所,進一步加強了馬列所的研究實力。
2019年7月18日,經雲南省委編辦批覆同意,馬列所正式更名為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以下簡稱馬研院),由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黃小軍兼任院長,吳瑩、張戈任副院長,由吳瑩副院長主持日常工作。通過重大理論平台聚集力量、整合資源,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無論是科研人才隊伍的培養,還是學科方向的建設,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人才培養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始終注重對科研人員的學術培養,致力培養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人才隊伍。經過多年努力,逐漸建設成為一支講政治、高水平、專業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隊伍。截至目前,全院在職人員10人,其中專職科研人員9人。有博士學位獲得者3人,在讀博士2人;有享受雲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雲嶺文化名家2人,雲南省宣傳文化戰線“四個一批”人才1名,省委聯繫專家1人,院級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後備人才1人。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通過熟悉省情培養人才。成立之初,就著力推動全院科研人員加強對雲南省情的學習和把握。時任馬列所副所長向翔在課題研究、科研工作安排及平時例會中,一直強調科研人員對雲南省情的學習和把握。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主要是為相關部門編制規劃和到國有企業調研。向翔、劉階群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全國百家大中型企業調查·雲南錫業公司”“全國百家大中型企業調查·雲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全國百家大中型企業調查·雲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劉階群主持由雲南省委宣傳部下達的“‘雲南人心目中的小康’大型問卷調查”課題,黃小軍主持的“開遠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以及“紅河‘美麗家園’建設與實踐”等,均是結合雲南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對省內國有大中型企業、州市、縣區發展情況的實地調研,通過這種深入實際的調研方式,幫助科研人員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和熟悉省情。向翔、張睿蓮等參與編寫的《雲南省情》《雲南省民族團結知識簡明讀本》等著作均為雲南省情研究的重要成果。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通過加強學習培養人才。這一人才培養思路貫徹於馬研院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年輕科研人員和新進入研究隊伍人員,最需要的就是發揚科學精神,築實理論基礎,提高科研能力。自成立以來,就形成了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制度,指定科研人員讀馬列著作,開展對馬列著作的學習討論。從2003年開始,全體科研人員精讀《西方政治史》,並結合“邊疆地區政治發展指標研究”等課題學習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從2018年開始,全體科研人員精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二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書籍,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提高科研人員的理論素養,夯實為人民做學問的理論功底。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通過學歷提升和學術交流培養人才。自成立以來,先後有王玉周、肖颯、蘭文華、黃小軍、吳瑩、溫曼、張戈、張德兵等科研人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通過提升學歷,馬研院目前在職人員中,有3人取得博士學位,2人博士在讀,成為了支撐馬研院科研事業發展的骨幹力量。同時,積極支持科研人員參與院組織的相關學術交流活動和高層次人才訪學計畫。2011年張秀芬到山東大學、浙江大學訪學,2012年吳瑩到中央民族大學訪學,2015年黃小軍到重慶大學訪學,2016年張睿蓮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訪學。張秀芬、蘭文華分別參加2010年、2014年、2018年的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黃小軍院長、吳瑩副院長率領科研人員多次參加全國社科院系統學術研討會。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人才。在多年發展中,馬研院已經形成了一系列關於課題研究的規範性制度,這些制度旨在培養科研人員不斷提升科研能力,產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課題調研前做好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的儲備、課題相關資料的網上查詢、調研提綱和調查問卷的設計製作、對調研中一些疑難問題的事前關注等。通過開展“交通運輸系統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研究”“大理州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研究”“五華區民眾思想狀況調研”“邊境地區基層黨建調研”“祿勸縣黨建扶貧‘雙推進’經驗研究”等課題,科研人員掌握了系統科學的研究方法,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三、學科建設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遵循注重基礎、凸現整體、立足當代、著眼實踐的建設思路,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研究、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大批標誌性成果,在省內外擁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與較大的學術影響,一些成果被各級黨委政府所採納並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學科研究方向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研究
加強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實質,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整體研究,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加強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相關的理論、思潮、流派研究,推動雲南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邁上新台階。同時緊密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所進行的豐富實踐和理論總結,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基本經驗。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邊疆民族地區落地落實提供智力支持。先後承擔、參與了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課題“邊疆民族地區文化安全研究”、省院合作課題“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及其在雲南的實踐研究”、雲南省委宣傳部委託課題“江澤民黨建理論及其在雲南的實踐研究”“鄧小平理論及其在雲南的實踐研究”“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研究”等。
2.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研究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對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的研究,涵蓋了機關、企業、學校、農村、社區等領域,產生了較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在全省黨建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先後承擔了雲南省社科規劃課題“雲南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雲南特色的黨建科學化路徑研究”(重點項目), “‘一帶一路’視域下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執政安全研究”“全面提升新時代雲南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研究”“提高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研究”(一般項目),完成了“國門黨建研究”“邊疆黨建研究”“雲南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研究”“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與‘橋頭堡’建設”“雲南交通運輸系統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研究”“昆明市提升‘小個專’黨建科學化水平研究”“‘兩強一堡’戰略背景下雲南非公企業黨建科學化研究”“香格里拉藏區黨建研究”“高速公路交巡警支隊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研究”“官渡區六甲街道黨的建設行動計畫研究”等課題。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研究
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雲南地方立法等開展研究,積極服務國家和地方法治建設,為中央和地方立法承擔了大量的諮詢、論證工作。申報成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創新團隊”,每年推出一本《雲南法治建設藍皮書》。作為雲南省法學會民族法學研究會的依託單位,已經主辦了兩次民族法治理論研討會。
(二)學科建設特點
1.學科方向與時代發展的同向性
始終把學科建設放在工作首位,堅持學術研究與時代發展同步伐,在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的同時,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重點,長期關注邊疆民族地區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智力成果。目前,各個研究方向都已經擬定了建設規劃細則,明確了主要方向和學科帶頭人。
2.學科建設與隊伍建設的互動性
在布局研究方向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研究隊伍,形成有力的人才支撐,保障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的互動性。以學科建設帶動科研團隊建設,以科研團隊建設促進學科發展,使科研隊伍建設與學科發展並向而行。
3.學科方向與個人研究的一致性
要求科研人員選準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時保持個人研究方向與集體的學科方向始終一致,緊密圍繞學科方向精準發力,在科研產出和研究項目支撐下,凸顯集體攻關的協同效應。
4.學科平台與協同合作的創新性
依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創新團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研究創新團隊”,搭建多層次、多種類的學科共建共享平台,積極整合相關研究力量,吸引和集聚優秀科研人才。
四、科研成果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堅持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統一,以理論研究指導套用研究,以套用研究豐富理論研究的研究特色,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成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據不完全統計,自成立以來,共撰寫出版論著120餘部(含參編),發表論文、調研報告700餘篇,研究成果獲各種獎項90餘項(次),並多次獲雲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
(一)推出了一批理論研究的學術精品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研究成果
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試論市場經濟下的道德失衡與道德重建原則》(《雲南社會科學》,1994年4期)、《中國文化的原始特徵》(《學術探索》,1995年4期)、《西方主客二分理性精神的源流分合》(《前沿》,2009年4月)、《試論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接榫口》(《河南大學學報》,2009年9月)等。
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主要有《鄧小平理論與雲南跨世紀社會發展》(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江澤民黨建思想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歷史的豐碑:鄧小平與中國現代化》(《雲南社會科學》,2004年6期)、《雲南全面建設小康之路》(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徵》(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雲南日報》,2007年05月)、《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我省的成功實踐》,(《雲南日報》,2009年10月)、《八項規定: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新舉措》(《社會主義論壇》,2013年2期)、《建設儉約雲南反對官僚主義》(《雲南日報》,2013年10月23日)、《牢牢把握和堅定堅持黨的民族工作正確方向》(《中國民族》,2013年第12期)、《新中國成立後黨的民族文化政策在雲南的實施效果評價》(《學術探索》,2014年第4期)、《堅持協調發展建設幸福雲南》(《雲南日報》,2016年3月25日)、《美麗家園—美麗中國建設的紅河實踐》(2016年)、《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及其在雲南的實踐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大眾化》(雲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做新時代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雲南日報》,2018年5月17日)、《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引領力》(《雲南日報》,2018年10月22日)、《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戰略任務》(《社會主義論壇》,2018年10期)等。
2.關於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研究
主要有《國際大氣候與國內小氣候對黨的建設提出來的新課題》(《紀念建黨70周年論文集》,1991年)、《論兩個先鋒隊與黨的先進性》(《雲南日報》,2003年3月)、《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理論概述》(《學術探索》,2004年12期)、《雲南銅業集團黨組織建設狀況調研報告》(《學術探索》,2004年12期)、《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雲南日報》,2005年2月)、《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努力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雲南日報》,2006年1月)、《邊疆民族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的特殊性研究》(《社會主義論壇》,2006年6期)、《著力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雲南日報》,2006年9月)、《以黨的作風建設凝聚黨心民心》(《雲南日報》,2010年3月)、《雲南交通運輸系統黨建科學化研究系列叢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楊善洲精神的黨內教育價值》《雲南日報》(2013年8月20日)、《雲南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年)、《藏區黨建的香格里拉樣本》(《社會主義論壇》,2014年10期)、《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創新與雲南的實踐探索》(《雲南社會科學》,2017年5期)、《黨建扶貧雙推進之祿勸實踐》(雲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在整改提升中展現黨建新氣象》(《雲南日報》,2017年12月21日)、《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創新性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黨的領導是西疇精神得以產生和發展之政治保證》(《社會主義論壇》,2018年11期)等。
3.關於邊疆民族地區法治建設研究
主要有:《論依法執政是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統一》(《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6期)、《依法執政:執政方式的邏輯轉換及道路建構》(《雲南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5期),政治文明建設藍皮書文章《堅持黨的領導推進依法治國》《準確把握基本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憲治國推進具體實踐》《從十八屆四中全會看雲南的依法治省》《依法治省的關鍵是依法治權》等。
4.決策諮詢研究成果
主要有《雲南社會各階層思想狀況思考與對策建議》《策劃雲南·雲南省“十三五”規劃對策研究》(《策劃雲南·雲南省“十三五”規劃對策研究》,2014年)、《邊疆民族地區完善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對策建議》(《策劃雲南·雲南省“十三五”規劃對策研究》,2014年),《加強雲南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上傳播陣地建設的對策建議》(《雲南智庫建言獻策》,2015年第5期)、《雲南城鎮化進程中農村集體經濟培育與發展對策建議》(《雲南智庫建言獻策》,2015年第6期)、《完善雲南基層黨員激勵工作的對策建議》(《雲南智庫建言獻策》,2016年第9期)、《昆明市建設區域性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對策建議》(《社會主義論壇》,2017年1期)、《關於構建我省容錯糾錯機制的建議》(《雲南智庫要報》,2017年6月)、《關於加強昆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幫扶的對策建議》(《雲南智庫要報》,2018年3月)、《提升雲南非公經濟組織黨建科學化水平對策建議》(《雲南智庫要報》,2018年3月)等。
(二)科研成果的社會效應
1.獲獎情況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獲得各類科研獎項達90餘項。主要有《鄧小平理論與雲南扶貧攻堅》獲第一屆雲南文化精品工程獎;《正確認識和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若干問題》一文入選全國第二屆鄧小平理論討論會,後獲雲南省政府頒發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一些方法論問題的現時代意義》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雲南的貫徹及其啟示》獲雲南省文化精品工程獎;《電視文化分析》、《媒介時代的宣傳策劃》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九屆社科著作三等獎;《開遠市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規劃》獲第十一屆省人民政府社科著作三等獎;《德宏州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獲滇緬合作論壇二等獎;《德治與法治探析》,獲第十七屆省人民政府社科二等獎;《新中國成立後黨的民族文化政策在雲南的實施效果評價》榮獲南省第十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邊疆民族地區網路意識形態建設研究》,獲雲南省第二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改革開放40年黨在雲南的執政實踐及成功經驗》獲雲南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
2.被轉載情況及其他社會效應
《正確認識和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若干問題》《簡論鄧小平政治發展思想》《鄧小平發展中國經濟的思路》三篇文章被收入中共中央黨校編輯出版的《鄧小平理論研究文庫》;《中國城鎮化之路新探索:來自雲南大理新華村的啟示》(《學術探索》,2013年第4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新華文摘》轉摘。另外,數十篇文章被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紅河州戶籍改革研究”課題及成果,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瞭望東方周刊》等媒體紛紛報導,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推動了中國戶籍制度的改革;率先在全省首次提出和完成《開遠市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規劃》,成功指導開遠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並成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規劃的主要參考;多次參與雲南省委和省政府重大報告、決策的調研、起草、修改、徵求意見、建議工作;多次參與雲南省委重大理論宣講工作。省級重點課題“社會歷史主體研究”,分析與研究社會歷史主體,較早地提出了人的主體性與主體地位問題;完成省級重點課題“中國文化特徵論”,從中國、西方、印度三者倫理思想和倫理文化比較的視角,打破了傳統的中西比較模式;《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與哲學基礎》,為深化鄧小平哲學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搭建地方治理交流平台,成功籌劃舉辦開遠高層發展論壇,邀請國內一批農村問題研究知名專家,如溫鐵軍、黃平、房寧到會交流和發言。承擔了2009年雲南省六十周年成就展主執筆,受到好評;2017年,承擔的昆明滇池旅遊度假區“區域化旅遊黨建1697模式”課題成集入選全國優秀基層黨建案例;2018年雲南省委宣傳部重點調研課題“雲南邊境文化安全”主執筆,調研報告被中宣部採用。2018年10月22日,馬列所的專家學者在雲南日報理論版推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整版理論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托各類科研和宣講平台,始終把宣傳中央精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工作主線,傳播科學理論、宣講時政內容,使基層民眾進一步增進對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理解和支持,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推動雲南改革發展。近幾年為雲南省交通系統各行業、紅雲紅河會澤煙廠、滇池度假區管委會、高支隊等各部門進行黨建知識的培訓達數十次。此外,相關人員作為雲南省委宣講團的成員,積極配合雲南省委宣傳部等深入各地開展對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及雲南省第九次、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等一系列的宣講活動,受到了普遍好評;還受部分廳局、企業和地州市縣的邀請作宣講報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向翔、張瑞才、任仕暄、黃小軍、吳瑩、張睿蓮、張戈等對外宣講總數近600場次。
五、學術活動
(一)主辦和參與各級學術研討
主辦、承辦學術研討會。2001年7月,與中國社科院和武漢大學哲學系合作,在昆明召開了全國社科院系統鄧研中心主任工作會議暨理論研討會和“馬克思主義2001年國際學術討論會”,邀請美國、英國、義大利、以色列等6個國家的19名外國學者到會進行了交流。作為會長單位,連續5年承擔雲南省哲學學會年會的籌備和組織工作。2017年、2018年舉辦了兩屆雲南省民族法學學會理論研討會。2018年,承辦了雲南省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討會、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理論研討會。2019年,承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理論研討會。
參與學術研討會。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積極參與每年由中國社科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辦、地方社科院輪流承辦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即全國社科院系統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聯席會議。2015年,向翔、張秀芬、張戈參加了“紅河州‘美麗鄉村’建設理論峰會”。2016年,吳瑩一行參加了在安徽舉辦的全國社科院系統馬克思主義理論研討會,張戈參加了第四屆社會主義國際論壇。2017年,張德兵參加了第三屆 “馬克思主義與21世紀社會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黃小軍、吳瑩、張秀芬等參加了由雲南省社科聯主辦的雲南社科學術沙龍。2019年,張德兵參加了第六屆“執政黨建設高端論壇”,張戈參加了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二十四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此外,還積極參加雲南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省哲學學會、省科社學會、省思維科學學會、省法學會等團體舉辦的各種理論討論會,同省內外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廣泛聯繫,經常開展學術交流、資料交換與項目合作。
(二)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
國際學術交流。1995年,向翔受越南共產黨中央胡志明思想研究院之邀,到越南訪問並講學。2000年,向翔、肖颯受美國馬州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中心之邀,到美國講學並參加2000年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2015年,吳瑩參加中國社科院青年學者訪問團到日本進行學術訪問。2018年,黃小軍參加院學術訪問團出訪美國。
國內學術交流。派出研究人員到國內著名的學術機構訪學,並接待了多家科研機構的訪問和調研。2016年,與廣州南站地區管理委員會、雲南農村幹部學院合作舉辦“廣州南站地區管理委員會、石壁街道辦事處領導幹部培訓班”。各科研人員作為學會會員,積極參加雲南省哲學學會、科社學會、法學會、思維學會等學會的學術活動。2019年,積極發揮省級社科研究機構作用,與紅河學院簽訂合作協定,擬就邊境地區黨的建設等課題進行合作研究。
六、治院精要
(一)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首要保障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始終堅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正確處理正確政治方向與學術自由的關係,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闡釋和回答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在學科設定、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一直強調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在討論事關研究所發展重大事項、發展方向時,始終強調黨對科研工作的領導,強調意識形態在科研工作中的極端重要性。把正確方向貫穿於一切科研活動之中,從學科的設定到個人研究方向的確立,從著作論文中的學術觀點到微博微信中的言論,沒有出現過與黨的方針政策不一致之處,更沒有出現過與黨的政治主張相悖離的情況。
(二)把加強科研誠信建設作為立業根基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在多年發展中始終堅守科研誠信底線,把科研誠信理念貫穿於科研管理和團隊建設中,要求科研人員在科研活動中堅守底線、嚴格自律、講求誠信、注重質量,追求出經得起考驗的高品質成果,為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馬研院支部要求黨員科研人員發揮好模範帶著作用,耐得住寂寞,“板凳坐得十年冷”,堅持為人民做學問而不為名利寫文章。深入基層,深入社會實踐,拿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作品。同時,注重建立健全院內科研誠信制度化建設,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制度,為科研誠信制度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
(三)把打造團結共進的科研隊伍作為重要支撐
打造一直團結奮進的高素質科研團隊直接決定著科研所的發展質量。在多年發展中,馬研院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科研團隊管理機制,從團隊培養到結構最佳化,基本形成一體化作戰、研學相長的團隊建設路徑,整個科研團隊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在重大課題集體攻關中,做到相互配合、各展所長、密切合作。正是這種良好的合作關係,促成了和諧共生的團隊精神。
(四)把創造共同成長的工作氛圍作為主要抓手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尊重個體差異,追求共同成長,強調個人的學術發展與馬研院的學科發展一致,把馬研院的發展融入全院的發展大局。圍繞地方社科院轉型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學科發展方向。同時,要求全體科研人員將個人科研統一到馬研院科研方向上來,形成集體與個體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此外,和諧友愛是馬研院代代傳承的治院美德,同事之間互幫互助、關係良好,全所職工凝聚力、向心力持續增強。
回望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走過的歷史進程,從初創到成長,從成長到日趨成熟,每一步都越來越穩健,前進的道路越來越光明。未來的馬研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為依託,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領和推動雲南馬克思主義研究全面提質、整體提升。在哲學社會科學的春天裡,馬研院必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務實創新,行穩致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