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煤層氣資源及開採地質條件

雲南省煤層氣資源及開採地質條件

《雲南省煤層氣資源及開採地質條件》是2018年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勇、羅俊、申建、林玉成、吳財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煤層氣資源及開採地質條件
  • 作者:秦勇、羅俊、申建、林玉成、吳財芳
  • 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 頁數:288 頁
  • 定價:1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646384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雲南省煤層氣資源及開採地質條件》建立了以可采量和富集程度為基礎的煤層氣資源類別評價標準,分析和計算了煤層氣資源量及其分布規律,獲得了對雲南省煤層氣資源特性的進一步認識。分析了主要煤田煤儲層的裂隙-孔隙發育特徵、吸附性和基本力學性質,結合煤層氣試井和排采試驗資料闡釋了主要煤田煤儲層物性的分布規律和地質控制因素。以滇東地區為重點,耦合分析了煤層氣成藏關鍵要素和成藏效應,預測了煤層氣有利區帶的展布規律。分析了不同地質條件、不同開採方式下的煤層氣可采性特徵,以及鑽井、完井方式和排採制度對煤層氣井產能的影響及開發技術對地質條件的適應性,提出了主要煤田煤層氣開發的技術方案模式。
《雲南省煤層氣資源及開採地質條件》適合於煤層氣地質科研人員、勘查開發技術人員、煤層氣勘查開發企業決策人員和研究生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煤層氣資源評價基礎
第一節 煤層氣勘探開發與研究現狀
一、煤層氣資源評價與預測
二、煤層氣地質條件研究
三、煤層氣勘探開發試驗
四、煤礦瓦斯抽采與利用
第二節 煤田地質概況
一、區域地層與含煤地層
二、區域構造與盆地構造
三、區域岩漿活動及現代地溫場分布
四、水文地質條件
第三節 煤炭資源及其分布
一、煤炭資源概況
二、煤炭資源區域分布
三、煤炭資源的層域分布
四、煤類及其資源量
第四節 評價研究方法
一、評價內容與目的
二、評價流程與技術方法
三、評價結果表述與提交
第二章 煤層及其物質組成
第一節 聚煤規律與煤層分布
一、晚二疊世聚煤規律與煤層分布
二、晚三疊世聚煤規律與煤層分布
三、新近紀聚煤規律與煤層分布
第二節 煤的岩石學組成
一、上二疊統煤的岩石學組成
二、上三疊統煤的岩石學組成
三、新近系煤的岩石學組成
第三節 煤的化學組成
一、上二疊統煤的灰分產率和全硫含量
二、上三疊統煤的灰分產率和全硫含量
三、新近紀煤的灰分產率和全硫含量
四、煤化作用程度
第四節 煤的孔隙率與孔隙結構
一、煤的孔隙率分布
二、煤的孔隙結構
第三章 煤層含氣性及其地質控制
第一節 煤層含氣量預測方法
一、地質類比分析法
二、實測解吸數據外推法
三、等溫吸附一含氣飽和度法
四、低階煤層含氣量數值模擬方法
五、深部煤層含氣量預測方法
第二節 煤層氣化學組成與風化帶
一、煤層氣化學組成統計特徵
二、煤層氣化學組成區域分布
三、煤層氣化學組成的垂向分布
四、煤層氣風化帶深度
五、恩洪向斜煤層重烴氣異常地質影響因素
第三節 煤層含氣量及其分布
一、煤層含氣量統計特徵
二、煤層含氣量區域分布
三、煤層含氣量層域分布
四、煤層含氣量埋深分布
第四節 煤層氣富集的地質控制因素
一、煤層厚度和頂板岩性對煤層含氣量的影響
二、沉積層序與疊置煤層氣系統
三、煤層含氣量的煤岩與煤階控制
四、構造特徵與煤層氣保存條件
第四章 煤層滲透性及其地質控制
第一節 煤層滲透性預測方法
一、注入壓降試井法
二、測井曲線解釋法
三、數值模擬法(應力滲透率)
四、構造曲率法
第二節 煤體結構與煤層裂隙觀測結果
一、鑽孔煤層編錄及觀測結果
二、礦井採樣觀測結果
第三節 煤體結構的地球物理測井解釋
一、煤體結構測井曲線解釋方法
二、煤體結構測井解釋成果統計特徵
三、煤體結構區域和層域分布特徵
第四節 煤層試井滲透率發育與分布
一、煤層試井滲透率區域分布
二、煤層試井滲透率層域分布
三、影響煤層試井滲透率發育的地質因素
第五章 煤層氣能量系統及其地質控制
第一節 煤層氣能量系統的構成和顯現
一、煤儲層的三相物質組成
二、煤儲層的彈性能
三、煤儲層壓力和流體動力條件及其影響因素
四、煤層氣能量系統的評價方法
第二節 含煤地層的地下水動力條件
一、地下水動力場與煤儲層壓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二、基於水頭高度換算的等效煤儲層壓力
三、等效煤儲層壓力的埋深分布
第三節 煤儲層試井壓力及其分布
一、煤層試井壓力統計特徵
二、煤層試井壓力的區域分布
三、煤層試井壓力的層域分布
四、煤層試井壓力的埋深分布
第四節 煤層彈性能及其地質控制因素
一、煤層彈性能統計特徵
二、煤層彈性能區域分布
三、煤層彈性能深度分布
四、煤層綜合彈性能及其選區地質意義
第六章 煤層氣資源量及其可采潛力
第一節 煤層氣資源量估算參數
一、煤層含氣性參數取值
二、煤層氣採收率參數取值
三、煤層氣資源量/儲量分類分級
第二節 煤層氣資源量估算結果
一、煤層氣資源量統計特徵
二、煤層氣地質資源量區域分布
三、煤層氣資源量層域分布
四、煤層氣地質資源量深度分布
第三節 煤層氣資源可采潛力
一、煤層氣可采資源量及其分布
二、煤層氣可采資源基礎類級
三、煤層氣井產能數值模擬分析
四、煤層氣井排采試驗結果分析
第七章 煤儲層可改造性及其技術選擇
第一節 煤儲層可改造性及其地質控制
一、煤儲層可改造性及其增產意義
二、煤儲層傷害的地質影響因素
三、煤儲層增滲可行性與地質影響因素
四、強化煤層氣可解吸性及其地質影響因素
五、煤層工程穩定性的地質影響因素
第二節 煤層氣地面井開採技術適應性分析
一、地面井原位開採技術的地質約束與適應性
二、地面井排水降壓技術的地質約束與適應性
三、地面井煤儲層增滲地質約束與技術適應性
四、煤儲層注氣增產地質約束與技術適應性
第三節 煤層氣抽采模式與優先技術
一、應力約束型煤層氣資源卸壓抽采技術
二、應力-壓力協同釋放煤層氣抽采技術
三、煤層氣分類開採模式與技術選擇
第四節 老廠礦區煤層氣地面開發試驗先導區選擇與描述
一、老廠礦區煤層氣地質背景
二、老廠礦區煤儲層描述
三、老廠礦區煤層氣資源潛力
四、老廠礦區煤層氣地面開發技術建議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一、以可采資源量和富集程度為基礎的煤層氣資源類別評價標準
二、上二疊統煤層含氣性分布特點及其控制因素
三、上二疊統煤層滲透性發育狀況及其地質控制特點
四、煤層能量系統的基本特徵和煤層氣成藏效應
五、煤層氣資源分布與可采潛力
六、煤儲層可改造性及煤層氣開採適用技術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