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以及“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江蘇省重點學科進行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 所在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 研究領域: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
  • 成立時間:2009年4月
簡要概況,研究領域,科研平台,科研團隊,儀器設備,學科前沿,交流合作,研究成果,建設目標,

簡要概況

,圍繞煤層氣基礎地質科學問題,以豐富和發展我國煤層氣勘探與開發地質手段、加快煤層氣勘探步伐、提高我國煤層氣資源級別、完善和發展我國煤層氣成藏地質理論、提高煤層氣有利區帶預測精度,進而促進我國煤層氣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國家需求為研究目標,具有鮮明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的學科特色。2009年4月,教育部科技司主持實驗室專家論證會對我校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進行了論證,並通過論證。會議由教育部科技司基礎處張擁軍副處長主持,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教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侯泉林教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煤層氣公司副總經理徐鳳銀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湯達禎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鐘寧寧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王生維教授組成,其中汪集暘教授擔任專家組組長。我校副校長劉炯天、秦勇,江蘇省教育廳科技處王曉天處長出席了會議,學校科技處、重點實驗室項目組、學校相關學院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通過討論,專家形成了論證結論,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教授代表專家組宣讀了論證結論。專家組認為:實驗室建設方案圍繞我國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學問題,定位準確,研究方向特色鮮明;實驗室單元設定合理,隊伍建設措施到位;實驗室科研條件建設計畫充分,新建設構想合理可行;實驗室管理機制健全,運行規範;經費概算合理,資金基本落實。專家組一致同意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建設。

研究領域

基於國家需求,目前已形成了五個穩定研究方向:
1、煤層氣成藏動力條件與地質選擇過程
2、煤層氣資源評價與有利區預測理論與方法
3、煤層氣富集高滲區形成機理
4、煤層氣地震勘探信息處理理論與方法
5、煤儲層排采動態地質效應及機制
五個研究方向以煤層氣基礎地質和套用地質為主,兼顧地質技術開發,目的是以基礎研究帶動技術創新,為國家煤層氣產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煤礦安全生產、大氣環境保護等提供支持。

科研平台

根據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任務、目標,以及近期和中期工作規劃,設立4個研究室。在研究室內,根據需要設立課題組,實行項目動態管理。目前研究室設定如下:
第一研究室:煤層氣探測理論與方法研究室
第二研究室:煤層氣成藏作用研究室
第三研究室:煤層氣資源特性研究室
第四研究室:煤層氣排采地質研究室

科研團隊

實驗室擁有一支知識結構合理、學術氣氛活躍、學風嚴謹且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和中青年骨幹為主體的研究隊伍。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3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4人,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高級工程師4人;35歲及以下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達100%,45歲以下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占71%,研究方向覆蓋面廣,學歷層次高,研究特色突出,發展潛力強勁,研究團隊在國內外同領域具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為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儀器設備

世界銀行貸款、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資助、“211工程”以及“985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促進了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實驗室目前面積3500 m2,擁有1000元以上各種儀器設備174台件,固定資產總值1636多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大型精密儀器設備29台(件),總計價值727萬元。實驗室圍繞煤層氣基礎研究配備了較為先進的測試設備和特色實驗研究系統,在儀器設備、工作環境、組織管理等方面具備了國內外同類實驗室的先進水平,近5年來培養了煤層氣地質領域碩士和博士70餘人,具有承擔國家煤層氣基礎研究領域重大科技項目和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能力。

學科前沿

我國面臨能源消耗急劇增長、油氣資源供求關係緊張、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大氣環境污染嚴重等巨大壓力,沁水盆地南部、阜新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南部韓城地區煤層氣小規模商業化生產實現了突破。這一戰略背景,使煤層氣勘探開發受到我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然而,與保障煤層氣產業可持續發展以滿足能源供給、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國家重大需求相比,我國煤層氣勘探及相關基礎地質研究相對滯後。建設“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對煤層氣勘查與開發所面臨的重大基礎與技術基礎問題開展研究,是為滿足國家煤層氣產業及相關行業可持續發展要求的一個重大舉措。該實驗室是煤層氣研究方面的第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建設,有望利用和發展教育部以及中國礦業大學前期在此方面較為深厚的研究基礎,搭建高層次的煤層氣地質研究平台,取得對國家需求有支撐作用的重大研究成果,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專業研究隊伍,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門研究人才,使實驗室在煤層氣地質研究領域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交流合作

近5年來,實驗室舉辦國際會議2次。2008年與昆士蘭大學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聯合舉辦了“2008年亞洲太平洋煤層氣學術會議”,來自世界14個國家的23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實驗室多人在會議組織機構擔任學術職務。2004年參與舉辦了第五屆國際採礦科學與技術討論會,邀請多位國內外相關專家作了專題報告。實驗室已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美國阿克倫大學、台灣中央大學、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局、澳大利亞聯邦工業與科學研究院以及美國GREKA能源公司、美國AMOCO東方石油公司、美國Shell石油公司、澳大利亞Santos、QGC、Arrow、Dawson等煤層氣公司建立了科學研究、學術 交流和人才培養機制。先後與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局、美國GREKA能源公司和Shell石油公司等機構和企業進行國際科研合作。近三年來,先後委派3名教師和4名博士生赴國外大學進行高訪或聯合培養。實驗室依託單位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工程、物理和建築學院於2008年簽訂了全面合作協定。這些工作,擴大了本實驗室的國際學術影響,加強了與國際同行的聯繫,推動了實驗室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進程。

研究成果

多年來,實驗室在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方面形成了一批居於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內本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科學技術創新實力,而且成為本學科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與重大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國際上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與影響。近年來,實驗室圍繞煤層氣地質與勘探中存在的重大科學問題,承擔了包括國家煤層氣重大專項、國家973計畫課題、國家863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一批高層次基礎研究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195項,在煤層氣成藏動力條件及其控藏效應、多相介質煤岩體滲流特性物理模擬與數值模擬、煤層氣成藏過程數學模型及數值模擬軟體、煤層氣有利區帶動力學定量預測理論與技術、重點煤礦區煤層氣資源潛力評價等方面取得創新成果,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研究特色與優勢。科研成果獲獎1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13項,國家及省部級優秀博士論文4篇次;獲得國家專利9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1項、國家軟體著作權8項;出版學術專著11部,發表論文300餘篇,被SCI、EI等收錄110餘篇。

建設目標

實驗室建設目標是:面向落實煤層氣勘探開發戰略基地的國家需求,針對我國煤層氣產業近期~中期亟待解決的重大地質科學問題與技術基礎問題,重點研究與煤層氣成藏作用、煤層氣富集高滲區分步規律、煤層氣資源潛力預測、煤層氣地震勘探信息處理、煤儲層排采動態效應等有關的科學與套用基礎問題,研究成果總體上居於國際前緣;搭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煤層氣基礎地質研究與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平台,力爭在3~5年期間形成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能力;大力培養和引進能夠跟蹤國際發展前沿、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建設一支在國際同學科領域具有強大學術影響力的創新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