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美麗縣城”建設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及省委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縣城改造提升,促進全省新型城鎮化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現提出以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美麗縣城”建設的指導意見
  • 頒布時間:2019年2月1日
  • 實施時間:2019年2月1日
  • 發布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各州、市、縣、區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一、重大意義
縣城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也是聯繫大中城市、小城鎮和廣大農村的重要橋樑紐帶。建設“美麗縣城”對於我省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動全域旅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二、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乾淨、宜居、特色”三大要素,建設具有雲南特色的現代化“美麗縣城”。
(二)建設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屬地居民與流動人口需求相結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考慮屬地居民與流動人口的所需所急所盼,優先解決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縣城安置工作,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民生工程建設,讓人民民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因地制宜,現代化與特色化相結合。加強縣城規劃、建設與管理,建設一批功能設施齊全、公共服務完善、管理井然有序、人居環境良好的縣城。充分尊重各地資源稟賦、生態環境、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區位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性,注重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彰顯縣城的個性特點,打造形成一批獨具魅力的特色縣城。
——堅持品質提升,規劃、建設與管理相結合。嚴格劃定縣城開發邊界,發揮好規劃的“龍頭”作用,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政策,避免走“鋪攤子”、“攤大餅”發展道路。重點改造提升現有建成區,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注重提升縣城發展品質,推動縣城高質量發展。綜合運用市場、法律、行政和社會自治等手段,加強縣城精細化管理
——堅持產城融合,城鎮建設與產業培育相結合。堅持產業和城鎮良性互動,統籌規劃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區位等優勢,打造“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促進形成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聯動、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堅持問題導向,近期建設與長遠發展相結合。近期著力破解縣城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重點改造提升老城區、老街區、老社區、老廠區等已有建成區,重點解決縣城基本功能完善、人居環境提升等問題。遠期著力解決縣城的持續發展問題,重點加強產業培育、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繁榮發展新城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
(三)總體目標
按照“乾淨、宜居、特色”的目標要求,通過3年的努力,在全省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
(四)規劃引領
堅持規劃先行,穩步推進“多規合一”,精準確定縣、市、區發展定位和建設規模,科學合理布局城鎮空間、生態空間、產業空間,加強縣城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建築風貌管控,堅持“一張藍圖乾到底”,確保規劃嚴格有效落實。
(五)工作方式
按照“創建+推進”的方式,2019年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啟動“美麗縣城”建設工作,重點在現有建成區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升。省級按照“大幹大支持,不乾不支持”的政策導向,採取財政獎補、項目資金傾斜等多種方式支持“美麗縣城”建設。州、市和縣、市、區是“美麗縣城”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全面落實好“美麗縣城”建設工作。其中,全省市轄區的“美麗縣城”建設工作,以所在州市級政府為主推進建設。
三、建設內容
(一)共建乾淨家園
1.推進“廁所革命”。建設數量充足、分布合理、乾淨衛生的城市公共廁所,徹底消除縣城和旅遊景區內旱廁。城市公廁應達到5座/平方公里,繁華地段500—800米內有1座城市公廁。建設一定數量的智慧廁所、一類公廁和A級以上旅遊廁所。
2.加強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污水配套管網建設,推動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縣城污水集中收集及處理率均達到100%,污泥處理達到無害化要求。加快縣城生活垃圾中轉站、垃圾處理廠、垃圾分類等環衛設施建設,縣城垃圾收集及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徹底清除縣城垃圾遍地現象。推進縣城保潔工作,道路清潔變掃為吸、變掃為洗,機械化清掃保潔率達到70%以上。規範施工現場管理,實現建築工地、拆遷工地、道路施工現場100%圍擋,工地物料堆放100%覆蓋,施工現場路面100%硬化,駛出工地車輛100%沖洗,做到文明施工。
3.改造老舊小區。充分利用國家棚改政策,採取更新改造、集中拆除、置換盤活等多種方式,集中整治和改造縣城內老社區、老街區、老廠區、城中村、棚戶區等。逐步推進老舊小區實施物業服務,提高小區物業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和推進老舊小區電梯改造工作。
4.整治違法違規建築。加強城市綜合管制,依法整治未批先建、批後加建、私搭亂建以及侵占道路、河道、綠地、廣場等違法違規建築,該拆除的堅決拆除,徹底消除占道經營、亂排亂倒、亂搭亂建等亂象。
5.加強農貿市場建設。按照安全、整潔、衛生、方便原則,加強縣城農貿市場整治和建設,整治農貿市場髒、亂、差現象,建設若干規模不等的標準化農貿市場,方便民眾生活,徹底清除縣城內“以路為市”現象。
6.淨化空間環境。做好城區一級幹道管線入地工作,因地制宜規範城區一級幹道空中電力線路改造,提升幹道整潔度。清理整治違規設定的門牌、路牌、廣告牌、霓虹燈、讀報欄、公告欄等設施。兼顧功能照明和景觀照明,實施縣城亮化工程,縣城主幹道、主街區及標誌性樓宇亮化照明設施達到100%。
7.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以治理城市揚塵污染、淘汰縣城建成區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控制機動車污染等為重點,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7.2%以上。加大露天餐飲、燒烤油煙治理力度,推行無煙燒烤。徹底消除黑臭水體,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以整治建築施工噪聲、交通噪聲、商業及社會活動噪聲為重點,加強城市噪聲污染治理,城市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到70%以上。
(二)營造宜居環境
1.加強縣城路網建設。加強高速路口、機場、車站、港口碼頭等交通節點到縣城連線線的改造完善工作,實現通暢快捷。修復縣城街區的破損、坑窪路面,全面消除縣城內“斷頭路”,解決好城區過境交通問題。優先發展縣城公共運輸,提高公共運輸分擔率。縣城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縣城道路面積率達到15%以上。有鐵路、機場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通達的縣城,若有條件,可考慮建設小型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無縫接駁”和“零換乘”,使客運貨運進出城區通暢快捷。
2.加快推進停車場建設。按照小型化、分散化原則,科學合理布局建設縣城停車設施,基本杜絕占道、街邊、路邊亂停車現象。規劃人口規模≥50萬人的縣城,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應達到機動車保有量的1.1—1.3倍。規劃人口規模<50萬人的縣城,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應達到機動車保有量的1.1—1.5倍。縣城新建居住小區停車位配建標準不低於1個/戶。適度超前考慮充電樁布局問題。
3.加強供排水設施建設。加強縣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縣城供水管網改造與建設,提高供水可靠性和安全性,每個縣城的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保障水質穩定達標。鼓勵建立健全再生水回用體系並建成試點或示範項目。加強縣城排水設施建設,推進排水系統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健全排水許可行政監管機制。
4.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縣城4G網路全覆蓋,積極開展縣城5G網路試點。加快推進縣城光纖入戶改造工作,實現接入能力達到200兆/秒。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機場、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實現免費全覆蓋。按照智慧城市的理念,加快推進城市管理數位化平台建設,提高縣城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效率、質量。
5.加強教育設施建設。優先發展教育,合理配置中國小和幼稚園資源,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以上,10萬人口以上30萬人口以下的縣城至少建成1所一級高中,30萬人口以上的縣城力爭建成2所一級高中,切實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子女入學問題。
6.加強醫療衛生設施建設。聚焦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建設等級完善、分布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每個縣具有1所縣辦綜合性醫院,有條件的建設1所縣辦中醫類醫院(含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等),暫不具備設定中醫類醫院條件的,縣級綜合性醫院中醫科或民族醫科室要達到《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和《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縣城公立醫院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不低於1.94張。規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定,加強標準化建設,縣城每萬人口擁有2—3名全科醫生。每個縣城原則上有1個城市公辦養老機構。
7.加強居民住房保障。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縣施策、分類指導,夯實當地政府的主體責任,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租購併舉,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解決縣城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問題。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範圍,每年將1/3的可分配公共租賃住房用於解決農業轉移進城人口住房問題。
8.加強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設施建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更好滿足人民民眾公共文化需求。縣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達到文化和旅遊部等級評估三級以上標準。縣級公共體育場館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社區、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布局一定量的全民健身器材,方便民眾就近健身。鼓勵利用老舊公共建築設定城市規劃展示廳及公益性展覽館、圖書館、文化館。鼓勵有條件的民族自治縣建設民族博物館。按照高質量和高品質發展要求,加強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旅遊縣城積極招商引資建設五星級酒店,以“一部手機游雲南”為平台,加快景區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提升改造,助推全域旅遊發展。
9.開展縣城綠化美化行動。加強縣城周邊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加強縣城面山、縣城入口、縣城內重點區域、主街區和河湖岸線的綠化美化工作,加強縣城古樹名木的保護,注重縣城小景小品的設計打造。鼓勵創建園林縣城、國家森林城市。大力提升縣城園林綠化水平,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道路綠化普及率≥95%,林蔭路推廣率≥60%,河道綠化普及率≥85%。發動民眾參與縣城人居環境提升治理,鼓勵開展縣城“美麗家居庭院”、“園林式單位”、“園林式小區”創建活動,推動形成大家動手搞清潔、搞綠化、搞建設、搞管護,形成持續推進機制,共建美麗家園。
10.加快建設城市公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水系、鄉土特色樹種花木、節能環保建築材料,積極推進城市公園建設,每個縣城至少建成1個符合《公園設計規範》要求的綜合公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0%。
11.加強公共安全設施建設。加強縣城抗震、消防、防洪、人防等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設施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高應急管理水平,不斷增強縣城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三)打造特色風貌
1.加大建築外立面改造力度。充分考慮當地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因素,結合當地建築風格、元素和特點,加強城市風貌設計,對縣城主街道、標誌性建築外立面進行風貌提升改造。民族自治縣和邊境縣、市風貌提升改造要凸顯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國門口岸形象。
2.打造主題街區。堅持尊重歷史、尊重人文、生態優先,體現地域特徵、民族特色的理念,通過3年的努力,每個縣城打造若干條特色鮮明的主題街區或者歷史文化街區、民族風情街區。
3.修繕歷史文化遺存。做好縣城內重要歷史建築、歷史街區的保護和修繕工作,弘揚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提升縣城文化內涵。鼓勵有條件的縣城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或歷史文化街區。
四、要素支撐
(一)加大財政支持。2019—2021年,共籌措300億元資金用於“美麗縣城”建設,其中,省財政每年安排40億元,3年總計120億元,以獎代補專項用於支持“美麗縣城”建設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直有關部門,採取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安排省級既有專項資金等方式,每年籌集60億元,3年總計180億元,用於支持“美麗縣城”建設工作。對國家級貧困縣、深度貧困縣、民族自治縣加大傾斜支持力度。各州、市、縣、區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籌措相應的資金用於“美麗縣城”建設。2019年,在全省範圍內,評選出20個左右,2020年、2021年每年評選出40個左右建設成效顯著的“美麗縣城”,省人民政府將統籌考慮建設成效和大、中、小縣實際,給予以獎代補資金支持。
(二)保障土地供給。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避免借“美麗縣城”建設之名擴大規劃建設區域或變相進行“圈地”。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儘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前提下,開闢綠色通道,對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依法依規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修改。盤活存量,合理安排,優先使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建設用地指標以縣級、州市級為單位調劑平衡,縣級、州市級確實難以保障的,可申請使用省級預留建設用地指標予以保障。
(三)多渠道籌措資金。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採取財政資金引導、引進社會資本、金融機構貸款以及當地居民參與等多種渠道籌措“美麗縣城”建設資金。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美麗縣城”建設,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槓桿撬動”和“放大效應”。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美麗縣城”建設信貸支持力度,與各級財政資金、項目業主投入資金形成聯動。採取政府補貼和民眾自籌相結合的方式,調動屬地居民參與“美麗縣城”建設的積極性。
(四)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培育社會文明新風,提倡人人遵紀守法,遏制亂貼亂畫、亂吐亂扔等不文明行為,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鼓勵爭創國家文明城市和衛生城鎮。
(五)提升縣城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沉,推動城市管理執法向街道、社區延伸,健全格線化管理模式。以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健康、民政、住房城鄉建設等領域為重點,推進“一部手機辦事通”建設,推動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省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全省“美麗縣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定建設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省發展改革委,具體負責“美麗縣城”建設的統籌協調、動態管理、考核評價、監督檢查等日常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調配合,發揮部門行業主管優勢,加大資金、項目傾斜支持力度,結合部門職能職責,制定細化的建設標準,積極推進“美麗縣城”有關工作落實。由省政府督查室牽頭,加大對全省“美麗縣城”建設督查檢查力度,對領導不力、工作不實、行動遲緩、推諉扯皮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或約談。各州、市、縣、區也要成立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推進小組。
(二)壓實主體責任。各縣、市、區是“美麗縣城”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明確責任分工、強化工作措施、倒排時間節點、按月調度協調,紮實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工作。各州、市要按照省人民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建立工作機制,推進和督促指導所屬縣、市、區“美麗縣城”建設工作,確保“美麗縣城”建設工作紮實有序推進。要力戒形式主義,嚴禁在“美麗縣城”建設中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
(三)尊重首創精神。各州、市、縣、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探索和創新。充分發揮和調動當地政府、屬地居民參與“美麗縣城”建設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好“美麗縣城”建設工作。
(四)制定實施方案。各縣、市、區要按照“建設內容項目化”的工作思路,在“美麗縣城”建設工作啟動後,一個月內制定具體化、項目化的“美麗縣城”實施方案,報州、市人民政府審查,審查通過後的實施方案,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各縣、市、區按照審查通過的“美麗縣城”實施方案開展建設工作。
(五)嚴格考核評估。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雲南省“美麗縣城”建設考核辦法》,完善考核程式,強化結果運用,充分調動各地各部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六)做好調度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按月調度“美麗縣城”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推進中的重大事項,及時協調解決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
(七)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好輿論引導作用,採取新聞發布、專題報導、項目推介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美麗縣城”建設工作,營造有利於加快推進“美麗縣城”建設的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雲南省人民政府
2019年2月1日

解讀

2019年1月16日,十屆省委常委會第116次(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美麗縣城”建設的指導意見》(雲政發〔2019〕8號 ,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了便於各級各部門以及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和推動檔案的貫徹落實,營造有利於推動我省“美麗縣城”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加快推進好全省“美麗縣城”建設工作,現就《指導意見》出台背景、總體考慮、主要內容等作如下解讀:
一、《指導意見》出台背景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李克強總理“推動縣城改造提升”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作出的“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工作部署,為加快推進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全省縣城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生態文明排頭兵和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起草了《指導意見》,圍繞美麗縣城建設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建設內容、要素支撐、保障措施方面提出指導意見。2018年12月24日,省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進行了研究,2019年1月16日,十屆省委常委會第116次(擴大)會議進行了審議。
二、《指導意見》的總體考慮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乾淨、宜居、特色”三大要素,建設具有雲南特色的現代化“美麗縣城”。
三、《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
一是重大意義。縣城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也是聯繫大中城市、小城鎮和廣大農村的重要橋樑紐帶。建設“美麗縣城”對於加快我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動全域旅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二是總體要求。從基本思路、建設原則、總體目標、規劃引領、工作方式5個方面提出了建設“美麗縣城”的工作要求。提出按照“創建+推進”的方式,2019年,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啟動“美麗縣城”建設工作,重點在現有建成區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升,按照“乾淨、宜居、特色”的目標要求,通過3年的努力,力爭在全省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
三是建設內容。提出了“共建乾淨家園、營造宜居環境、打造特色風貌”三個方面的21項重點建設內容。
1.共建乾淨家園。一是推進縣城“廁所革命”;二是加強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是改造老舊小區;四是整治違法違規建築;五是加強農貿市場建設;六是淨化空間環境;七是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
2.營造宜居環境。一是加強縣城路網建設;二是加快推進停車場建設;三是加強供排水設施建設;四是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五是加強教育設施建設;六是加強醫療衛生設施建設;七是加強居民住房保障;八是加強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設施建設;九是開展縣城綠化美化行動;十是加快建設城市公園;十一是加強公共安全設施建設。
3.打造特色風貌。一是加大建築外立面改造力度;二是打造主題街區;三是修繕歷史文化遺存。
四是要素支撐。從加大財政支持、保障土地供給、多渠道籌措資金、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縣城管理水平5個方面提出了要素支撐。財政支持方面。2019—2021年,總計籌措300億元資金用於“美麗縣城”建設,其中:省級財政每年安排40億元,三年總計120億元,以獎代補專項用於支持“美麗縣城”建設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級有關部門,通過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安排省級既有專項資金等方式,每年籌集60億元,三年總計180億元,用於支持“美麗縣城”建設工作。對國家級貧困縣、深度貧困縣、民族自治縣加大傾斜支持力度。各州(市)、縣(市、區)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籌措相應的資金用於“美麗縣城”建設。2019年,在全省範圍內,評選出20個左右,2020年、2021年每年評選出40個左右建設成效顯著的“美麗縣城”,省政府將統籌考慮建設成效和大、中、小縣的實際,給予以獎代補資金支持。
五是保障措施。《指導意見》從加強組織領導、壓實主體責任、尊重首創精神、制定實施方案、嚴格考核評估、做好調度協調、加大宣傳力度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保障措施。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