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梁河中新世植物化石與古氣候重建

《雲南梁河中新世植物化石與古氣候重建》是依託蘭州大學,由吳靖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梁河中新世植物化石與古氣候重建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吳靖宇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以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氣候變化為巨觀背景,以雲南梁河中新世植物化石為研究對象,擬開展精細的古植物分類學和定量化的古氣候重建研究。葉結構特徵和角質層微細構造相結合,對化石植物葉片進行準確鑑定,進而恢復植物群的古植被組成;對比古植被信息和現代植被資料,探討研究區植物多樣性的演化過程。利用共存分析法、葉緣分析法、氣候-葉片多變數分析程式定量重建植物群的古氣候參數;結合前人研究成果,揭示研究區的新近紀古氣候變化趨勢。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探索植物演化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與回響。

結題摘要

在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巨觀背景下,通過對滇西梁河等地新近紀植物化石的分類學和解剖學研究,進行了定量化的古氣候重建。本項目對研究區晚新近紀地層進行了詳細的地層劃分和對比工作,重新厘定了南林組和芒棒組的層位關係和地質時代,系統地採集了晚中新世、早上新世南林組以及晚上新世芒棒組連續層位的植物化石,同時查明了芒棒組下段早上新世地層的化石保存情況。葉結構特徵和角質層微細構造相結合,對化石植物葉片進行準確鑑定,進而恢復植物群的古植被組成,並探討研究區植物多樣性的演化過程。對研究區裸子植物柏科側柏屬(Platycladus)化石進行了研究,發現該屬在晚中新世時期有著比現在更廣的地理分布,並認為中新世以來的青藏高原劇烈抬升以及亞洲季風的增強促進了該屬的地理遷移。對金縷梅科紅花荷屬(Rhodoleia)植物化石進行了系統研究,並對該類化石的昆蟲取食痕跡進行了統計分析。對殼斗科錐屬(Castanopsis)的研究發現,該屬的地理分布與新近紀以來的氣候演變有密切關係。此外,申請人還利用氣孔參數法等對古氣候古環境進行了定量重建,取得了一些重要數據和成果。在本項目的資助下,項目負責人參與了其他雲南地區新近紀植物化石的研究工作,對滇西南晚中新世蕨類植物水龍骨科盾蕨屬(Neolepisorus)以及鼠李科冀核果屬(Ventilago)的形態和多樣性特徵進行了研究。本項目正式發表(標註)SCI論文9篇,中文核心論文2篇,其中項目負責人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7篇;另有2篇第一作者論文正被SCI期刊審稿。本項目在雲南新近紀化石植物多樣性以及古氣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對認識我國西南地區植物多樣性的根源、青藏高原的抬升及其環境效應以及植物-氣候-人類生存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際套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