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會澤鉛鋅礦志》是景維祥、曾祥恕編纂的地方志,1992年10月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會澤鉛鋅礦志
- 作者:景維祥、曾祥恕
- 出版時間:1992年10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指導思想 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按照“詳今略古”的要求,記述了會澤鉛鋅礦開發至今,特別是建國以來廣大職工艱苦創業以及鉛鋅礦的發展史和現狀。
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地理交通
第一章 地理
第一節 位置
第二節 地形
第三節 範圍
第四節 氣象
第五節 水文
第二章 交通
第一節 1949年以前的交通簡況
第二節 1950年後的交通發展
第二篇 建置沿革
第一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
第一節 明代時期
第二節 清代時期
第三節 中華民國時期
第二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一節 軍事接管
第二節 會澤鉛鋅礦成立
第三節 會澤礦務局
第四節 復名會澤鉛鋅礦以後
第三篇 地質勘探
第一章 礦山廠區
第二章 麒麟廠區
第三章 其他礦區
第四章 礦區外圍找礦
第五章 生產探礦
第四篇 基本建設
第一章 氧化鉛鋅礦系統基本建設
第一節 礦山
第二節 選礦
第三節 冶煉
第四節 輔助生產
第二章 硫化鉛鋅礦系統基本建設
第一節 前期工作
第二節 工程建設
第三節 分項工程建設
第四節 試生產
第五節 竣工驗收
第五篇 採礦、選礦
第一章 氧化鉛鋅礦採礦
第一節 坑內脈礦
第二節 地表砂礦
第三節 輔助生產設施
第二章 硫化鉛鋅礦採礦
第一節 礦床開拓
第二節 採礦方法
第三節 充填料製備和充填工藝
第四節 安全、通風、防塵
第五節 輔助生產設施
第六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第三章 氧化鉛鋅礦選礦
第一節 砂礦選礦
第二節 河溝爐渣選礦
第三節 單鋅礦選礦
第四節 共生礦破碎篩分
第五節 索道運輸
第六節 尾礦
第四章 硫化鉛鋅礦選礦
第一節 原礦主要性質
第二節 選礦工藝
第六篇 鉛鋅冶煉
第一章 機構設定及演變
第一節 冶煉科及冶煉場
第二節 試驗煉廠
第三節 第一冶煉廠
第四節 第二冶煉廠
第二章 土爐冶煉鉛鋅
第一節 土爐煉鉛
第二節 馬槽爐煉鋅
第三章 鼓風爐煉鉛、粗鉛精煉
第一節 原料燃料
第二節 冶煉方法
第三節 粗鉛精煉
第四章 試驗煉廠鍺鉛鋅冶煉
第一節 生產組織
第二節 生產工藝
第三節 重大技術革新成果
第四節 技術經濟指標
第五章 火法熔煉
第一節 原料性質、製備
第二節 冶煉方法
第六章 煙化爐煙塵濕法煉鋅
第一節 原料
第二節 冶煉方法
第三節 科學試驗及技術革新成果
第四節 成品、半成品及中間產品
第七章 硫化鋅焙燒礦濕法煉鋅
第一節 原料
第二節 冶煉方法
第三節 技術革新、技術改造成果
第四節 成品及中間產品
第七篇 鍺生產
第一章 會澤鉛鋅礦鍺的誕生
第一節 鍺的發現和富集
第二節 提鍺試驗成功
第三節 國家對會澤鍺的重視
第二章 小型生產
第一節 建廠背景及經過
第二節 生產工藝改革
第三節 生產經營效果
第三章 規模生產及發展
第一節 建設規模和機構的演變
第二節 鍺加工
第三節 產品質量及主要技術指標
第八篇 輔助生產
第一章 動力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變化
第二節 供電
第三節 供水
第四節 供煤氣
第五節 供蒸汽
第六節 供風
第七節 供壓縮空氣
第二章 機修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變化
第二節 人員及裝備
第三節 生產任務完成情況
第四節 礦屬其它單位機修簡況
第三章 運輸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變化
第二節 運輸發展及管理
第三節 運輸總隊
第四章 建築安裝隊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變化
第二節 人員及裝備
第三節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第五章 工程隊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變化
第二節 人員及裝備
第三節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第四節 技術革新
第六章 硫酸生產
第一節 處理黃鐵礦及硫磺階段
第二節 處理硫精礦階段
第三節 處理硫化鋅精礦階段
第七章 煤焦生產
第一節 放馬坪燃料車間
第二節 理可煤礦
第八章 雨碌礦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變化
第二節 採礦
第三節 冶煉
第九篇 科學技術工作
第一章 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
一、煙化爐揮發富集鉛、鋅、鍺
二、粗粒級水砂充填
第二章 重大技術革新
一、改反射爐化礦為鼓風爐化礦
二、國內首創從氧化鉛鋅礦中提鍺生產工藝
三、豎井聯動化的改進
四、煙化爐汽化冷卻
五、空氣氧化代替高錳酸鉀氧化
六、用新型絡合劑代替單寧酸沉澱鍺
七、密實性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研製和套用
八、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
九、電爐合金鋅粉的研製與套用
十、鼓風爐放渣方式改革
第三章 科學技術研究所
第一節 機構及裝備
第二節 研究方向和主要任務
第三節 主要科研項目和成果
第四章 科學技術信息工作
第一節 科學技術情報
第二節 科學技術檔案
第三節 科學技術圖書
第五章 其他
第一節 參加科學技術組織活動
第二節 微型計算機的套用
第三節 科技、管理人員出國考察
第十篇 安全環保
第一章 安全生產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人員配備
第二節 安全生產管理
第三節 歷年重大安全措施及費用
第四節 重大自然災害
第二章 勞動保護
第一節 勞動保護措施
第二節 職業病防治
第三節 個人防護
第三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人員培訓
第二節 環境治理
第三節 綠化及環境衛生
第四節 環境管理及監測
第五節 環保科研成果
第十一篇 企業管理
第一章 1912~1949年的企業管理
第一節 東川礦業公司時期(1913~1938年)
第二節 滇北礦務公司時期(1939—1945年)
第二章 企業管理工作的發展
第三章 各項管理工作
第一節 計畫管理
第二節 生產調度
第三節 生產技術管理
第四節 質量管理
第五節 計量管理
第六節 設備管理
第七節 勞動工資管理
第八節 財務管理
第九節 物資供應管理
第十節 產品銷售管理
第十二篇 礦辦集體企業
第一章 創辦集體企業
第一節 創辦背景
第二節 創辦及發展
第三節 效益
第二章 綜合利用加工廠
第一節 創建及發展
第二節 硫酸鋅生產
第三節 鋅合金及壓鑄件生產
第四節 電鋅生產
第五節 電鎘及硫酸銅生產
第六節 立德粉生產
第七節 汽車運輸
第八節 職工福利
第三章 建築隊
第一節 建隊過程
第二節 人員及經濟指標
第三節 職工福利
第四章 綜合服務社
第一節 機構及人員
第二節 服務項目
第三節 職工福利
第十三篇 文教衛生
第一章 普通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
第二節 國小教育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二章 職工教育
第一節 文化教育
第二節 專業技術培訓
第三節 政治教育
第四節 成人大學
第五節 技工學校
第三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發展
第二節 人員及主要設備
第三節 醫療工作
第四節 職業病防治
第五節 防疫工作
第六節 藥劑工作
第七節 對外服務
第八節 醫療管理
第四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工作簡況
第十四篇 職工生活
笫一章 工資待遇
第一節 清代及中華民國時期職工工資簡況
第二節 1951~1990年職工平均工資增長情況
第二章 生活福利
第一節 職工住房
第二節 職工食堂
第三節 生活物資供應
第四節 其他福利
第五節 招待所
第三章 農副業生產
第一節 基地建設及機構變化
第二節 生產情況
第四章 離退休職工管理
第一節 離休幹部管理
第二節 退休職工管理
第三節 離退休職工的文化體育活動
第十五篇 政黨、民眾團體
第一章 共產黨
第一節 黨組織的建立、發展及隸屬關係的變化
第二節 組織工作
第三節 幹部管理
第四節 宣傳工作
第五節 黨的紀律檢查工作
第六節 落實政策和信訪工作
第七節 廉政建設
第二章 工會
第一節 工會的建立及發展
第二節 歷屆會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工會各項設施
第四節 工會主要活動
第五節 企業民主管理
第三章 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一節 團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第二節 歷次團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團組織的主要活動
第四章 治安保衛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發展
第二節 治安保衛工作
第三節 人民法庭
第四節 普法教育
第五節 消防工作
第五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機構設定及主要工作
第二節 歷年參軍、復轉及優撫工作
第三節 民兵組織
第十六篇 人物
一、人物傳略
王榮
李永福
劉治熙
陽德恆
二、歷任領導人名錄
三、省、部級勞動模範簡介
高李長
付興東
韋才福
劉樞
張良洪
黃素英
四、受省、部級以上單位命名表彰的先進集體
五、歷年被評為省部級先進生產者名錄
六、出席全國各類代表會議代表名錄
七、各專業高級職稱人員名錄
八、老紅軍名錄
九、28位老工人名錄
附錄:
一、工農業相互支援
二、歷年因公死亡職工一覽表
三、獲“從事冶金礦山事業三十年”榮譽證的職工名單
四、《會澤鉛鋅礦志》成書始末
五、編撰人員名單
勘誤表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