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山楂

雲南山楂

雲南山楂(學名: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 Rehd.)是薔薇科山楂屬植物,小喬木。高可達10米;樹皮黑灰色,冬芽三角卵形,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稀菱狀卵形,葉柄無毛;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邊緣有腺齒,傘房花序或復傘房花序,萼筒鐘狀,萼片三角卵形或三角披針形,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白色;果實扁球形,黃色或帶紅暈,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四川和廣西等地。生長在海拔1500-3000米的松林邊灌木叢中或溪岸雜木林中。

果實味酸甜,鮮吃及加工,並可入藥。木材結構細密,質略重,可作細木工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嫁接,栽培技術,選苗,整地,定植,撫育,主要價值,營養,藥用,經濟,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黑灰色,枝條開展,通常無刺;小枝微屈曲,圓柱形,當年生枝紫褐色,無毛或近於無毛,二年生枝暗灰色或灰褐色,散生長圓形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無毛,紫褐色,有數枚外露鱗片。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稀菱狀卵形,長4-8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稀疏不整齊圓鈍重鋸齒,通常不分裂或在不孕枝上少數葉片頂端有不規則的3-5淺裂。幼時上面微被伏貼短柔毛,老時減少,下面中脈及側脈有長柔毛或近於無毛;葉柄長1.5-4厘米,無毛;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長約8毫米,邊緣有腺齒,早落。
傘房花序或復傘房花序,直徑約4-5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均無毛,花梗長5-10毫米,花直徑約1.5厘米;萼簡鐘狀,外面無毛;萼片三角卵形或三角披針形,約與萼筒等長;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白色;雄蕊20,比花瓣短;花柱3-5,子房頂端被灰白色絨毛,柱頭頭狀,約與雄蕊等長。果實扁球形。直徑1.5-2厘米。黃色或帶紅暈,有稀疏褐色斑點;萼片宿存;小核5,內面兩側平滑,無凹痕。花期4-6月,果期8-10月。該種的特點為枝上常無刺,葉片多卵狀披針形,有圓鈍鋸齒,不分裂;果實扁球形,熟時黃色帶紅暈。

生長環境

雲南山楂生長在海拔1500-3000米的松林邊灌木叢中或溪岸雜木林中。適宜生長的氣候帶主要是暖溫帶與亞熱帶。年平均溫度為11-17℃,最冷月平均溫2-8℃,最熱月平均溫19-21℃,極端最低溫-5至-8℃,低溫持續時間般在10天以內可以正常生長。比較耐乾旱,抗逆性較強,在中國雲南半年乾旱半年雨的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年降雨量一般要求在650-1300毫米。最熱月氣溫過低的地區,不適宜栽培雲南山楂,溫度過低,不能滿足果實生長發育的溫度,往往果實小,營養物質不足,風味不佳。但花期若沒有零度左右的低溫條件,花芽不能正常分化,生長發育同樣不良,不能開花結果。因此,適宜在低溫過程的地區生長。
雲南山楂適生的土壤主要是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及山地紫色土等。以酸性紅壤(pH值5-6.5)地區分布最多,在沙壤及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長發育良好,長勢旺盛,植株高大,壽命長,產量高。反之生長不良,出現早衰。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昆明、紅河州和楚雄州)、貴州、四川和廣西等地。
雲南山楂雲南山楂

繁殖方法

播種

播種方法:將反覆浸曬處理後的種子用條播法直接播入苗床內。每畝播種量以40-50千克為宜。播前開溝深3-5厘米,溝底要平,先在溝底放1.5-2厘米的河沙或細煤渣,再將種子播入,在上面再蓋約為種子2-3倍的河沙或細煤渣,然後再蓋草蓆或稻草(松毛),澆透水,這樣在播種層給幼苗生長創造了既通透又保濕的良好生長條件,因此,成苗率較高。當年秋末播種的山植籽,第二年6月出圃,苗高50-60厘米。
苗期管理:當山植幼苗長出2-5片真葉時,晚上將覆蓋物揭開,次晨太陽出來前又蓋上,逐漸地進行鍛鍊,15天后將覆蓋物揭去。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在雨季到來之前進行移栽較好,株距10厘米,行距20厘米,也可採取移密補稀的辦法。待苗高25-30厘米時可進行摘心,促使幼苗加粗生長。苗移栽後,每半個月噴1/1000的尿素一次和1/1000的硼一次於葉面上,連續各噴4次,交錯進行,促進苗木生長。

嫁接

選擇砧木:本砧除具有強有力的親合力和抗性外,還具有豐產、適應性強壽命長、容易繁殖、資源豐富等特點。為了擴大砧木資源,還試用中國雲南的小灌木火棘(火把果)作砧木。在中國昆明地區、紅河州、楚雄州等地進行過多點試驗,均已掛果,證明火棘是發展山楂育苗有前途的砧木。另據中國通海縣試驗,引種外地良種山楂嫁接在雲南山楂或火把果上同樣是可行的。
選擇接穗及處理:選擇優良品種中豐產、健壯的植株作為採集接穗的母樹。在母樹上採集樹冠外面中部發育充實的1-2年生枝條作接穗。供春季嫁接的接穗,應在春節前將接穗採好貯藏於地窖中備用,秋季芽接用的接穗由於氣溫高,採下後應及時剪去葉片,隨采隨接,以減少水分蒸發。為了防止品種混雜,應分品種掛上標籤。
嫁接方法:根據云南的氣侯特點,多在立春前後10天內嫁接,成活率較高。方法以枝接中的劈接為主。芽接以倒削貼芽接為主。嫁接成活率可達90%以上。
嫁接後管理:枝接後應及時抹除砧木櫱芽。芽接在一周后進行檢查,已成活的應將砧木上部的枝剪除,讓接芽萌發,待展葉後在接芽上方0.5厘米處剪除砧木,隨時除去砧木上的櫱芽,這樣可加速抽梢生長。

栽培技術

選苗

從生長健壯、結實早、產果多、果品質優良、抗逆性強的母樹上採種育苗。選擇根系完整、莖幹光滑粗壯、發育良好、芽飽滿、無病蟲危害的一級苗上山造林。提倡用嫁接苗,因嫁接苗比實生苗一般可提前三至五年開花結果,還能保持母本的優良特性。若是已經栽種實生苗,可選用優良山楂接穗進行坐地砧嫁接改造,這樣也可達到早實、優質、豐產之目的。

整地

新建立雲南山楂豐產園時,必須對園地進行全面翻挖整地,最好是用機耕或用牛犁。清除雜草,消滅害蟲,為雲南山楂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條件。坡地種植山楂需開設台地。以利保土、保水、保肥。

定植

栽植時間:雲南山楂是落葉果樹,在水灌溉的地區,立春前栽種最好,成活率高,生長快。在缺水無灌溉條件的山地,可在雨季栽種,但在雨季結束時需進行地膜覆蓋,每樹塘用一平方米的塑膠薄膜將種植塘蓋嚴,並用土壓實,以利保溫、保濕。
栽植方法:定植塘規格為80厘米×80厘米×80厘米或1米×1米×1米的圓筒形或方形。用15至20千克農家肥做底肥,將表土和農家肥拌和放入底層,底土放在上層並踩實。定植時苗木要扶正,定植深度以根頸高出地面2厘米為宜不能過淺或過深。裁好後要及時澆足定根水,使根系和土壤緊密結合。
栽植密度:應根據地勢、土壤、氣候、品種等條件來確定。一般來說,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方,株行距稍大些,山地或丘陵、土層較淺,土壤瘠薄的地方,株行距要小些。總的原則是以樹冠長到最大的時侯,每棵樹都能充分得到陽光,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便於田間管理為宜。矮化密植的株行距可採用3米×3米或3米×4米等規格。這樣的種植密度,管理工作要跟上,經營強度較高、投資稍大,但可提前受益,提前達到盛果期,畝產量亦較高。若管理跟不上,易衰老。進行林糧間種的山楂園,株行距可採用8米×8米或5米×10米等規格。具體選用那種密度,要根據經營管理水平、間種方式、栽植品種而定。

撫育

中耕除草:雲南山楂樹苗,每年需進行二至三次中耕除草,讓一些害蟲曝曬死亡或被鳥吃掉。同時增強土壤的通透性,為雲南山楂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増施有機肥:增煎有機肥是促使雲南山楂健壯生長和早實豐產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年應進行兩次施肥,第一次施肥在5-6月結合挖土盤進行,這時雲南山楂正是生長和結實的旺盛期,在土壤內增施有機肥,有助於樹的生長和果實膨大,保證雲南山楂連年豐產。第二次施肥可在11-12月進行,施肥數量視樹的大小而定,在樹冠投影下挖施肥溝,溝深20-30厘米,有機肥施下後再覆蓋上土,這次施肥是為滿足雲南山楂翌年生長和開花結實的需求。
間種:在雲南山楂園地間種矮稈作物、綠肥和藥材,不但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和光能,增加收益,而且通過對間種作物的經營管理,順便也就撫育了山楂樹。間種以豆科作物為好。此外,還可間種綠肥如紫穗槐、光葉紫花苕、苜蓿及小冠花等。
整形修剪:合理的整形修剪,不但能使樹體骨架牢固、健壯,而且可以調節生長和結果的關係,促使幼樹早結果;多結果,到盛果期能獲得高產穩產。此外,合理修剪還能改善樹冠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勢,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同等條件下,經過修剪的雲南山楂,結果枝平均著生花芽2-3個,果枝健壯,花芽飽滿,每個花序平均有果6-8個,最多達16個,而末經修剪的雲南山楂,結果枝平均著生花芽只有1個,果枝細弱,花芽瘦小,果小,每個花序平均有果僅2個。因此,在種下雲南山楂後,從幼樹開始就應該注意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

主要價值

營養

雲南山楂木材結構細密,質略重,可作細木工用。果實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10克山碴果實含有維生素C97.56毫克,是蘋果維生素C含量的18倍,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鈣、磷、鐵等。

藥用

雲南山楂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果實中所含維生素C、酒石酸、山植酸、檸檬酸、黃酮類、類脂、貳類、解脂酶等,具有消積、散淤、防暑、降溫、提神、醒腦、增進食慾的功效,特別是果實內含黃酮類和三菇類物質,這些物質對人體心血管疾病有明顯療效,並有一定的防癌和抗癌作用。

經濟

木材結構細密,質略重,可作細木工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