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概況

《雲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概況》本次修訂,在基本保持原貌,統一體例、版本,增加新內容的總原則下,以補為主,重點補充改革開放以來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內容。對新成立的自治地方進行補寫。修訂和補寫的概況計有自治區概況5本、自治州概況30本、自治縣(旗)概況120本。修訂後的《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將更全面系統地反映當地歷史、地理、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展示山川風貌、物產資源、建設成就和發展前景。《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是20世紀80年代編輯出版的。《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的問世,對於增進各方面對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進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歡迎和好評。《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問世以來,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各方面情況有了新的變化,為了總結民族自治地方各項事業取得的成就和經驗,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國家民委決定修訂、再版《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並將其列為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雲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概況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294頁
  • 開本:大32
  • 品牌:民族出版社
  • 作者:楊忠武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
  • 出版日期:2008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508564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雲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概況》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地理環境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勢地貌
三、山脈河流
四、氣候
五、土壤

第二節 物產資源
一、水利資源
二、生物資源
三、礦產資源

第三節 人口與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節 行政區劃

第五節 名勝古蹟
一、它克岩畫
二、大佛殿
三、白塔
四、世界第一高橋
五、古龍洞

第二章 歷史沿革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 歷代行政區劃設定
第二節 人民政權的建立
第三節 土地改革
一、清匪反霸與減租減息
二、土地改革

第四節 社會主義改造
一、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二、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五節 改革開放
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二、對國有企業的改革
三、對內開放

第三章 民族區域自治
第一節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節 自治機關建設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
二、人民政府

第三節 法制建設
一、民族立法
二、普法工作
三、執法與監督

第四節 民族關係
一、政治上的平等關係日益鞏固
二、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日益緊密
三、文化上的交流日益密切
四、湧現了一大批民族團結進步典型

第五節 人民生活
一、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人民生活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民生活

第四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業
一、概述
二、傳統農作物的創新與發展
三、名特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創新
四、熱帶花卉的開發利用

第二節 林業
一、林種
二、植樹造林
三、森林保護
四、劃定自留山——責任山
五、林產品

第三節 畜牧業
一、養豬業
二、養牛業
三、馬、騾
四、山、綿羊養殖
五、家禽飼養
六、畜禽疫病

第四節 漁業
一、原生魚種
二、原生魚種改良與普及推廣
三、名特優魚種的引進開發利用
四、稻田養魚扶貧示範工程
五、民營漁業企業
六、魚類疫病及其防控
七、歷年漁業總產量及總產值

第五節 水利
一、蓄水工程
二、引水工程
三、提水工程
四、生產、生活用水工程
五、水利科技

第五章 工業
第一節 能源生產
一、水電的開發利用
二、沼氣開發利用
三、煤礦開發利用

第二節 工業企業
一、歷史概況
二、工礦企業的發展現狀

第三節 特色工業
一、元江鎳礦
二、元江化工廠
三、雲南元江金珂集團糖業有限公司
四、高水頭電站開發利用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節 公路
一、公路
二、橋樑

第二節 水路
一、水路
二、渡口

第三節 郵政電信
一、郵政電信業務的發端與歷史概況
二、郵政電信事業的發展與現狀

第七章 財政金融
第一節 財政
一、財政收入
二、財政支出
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稅收
一、農業稅
二、工商稅

第三節 金融
一、貨幣管理
二、銀行存貸

第四節 保險
一、保險機構
二、保險業務及經營狀況

第八章 貿易
第一節 國內貿易
第二節 對外貿易
第三節 民族貿易

第九章 旅遊
第一節 旅遊資源
第二節 旅遊景點
第三節 旅遊服務與設施
第四節 旅遊經濟

第十章 對外開放
第一節 招商引資
第二節 對外交流
第三節 對外經濟技術協作

第十一章 社會事業
第一節 教育
一、幼兒教育
二、國小教育
三、普通中學教育
四、職業技術教育
五、業餘教育

第二節 科學技術
一、科技調查研究
二、科技普及與套用
第三節 文化藝術

第四節 廣播影視
一、廣播
二、電視
三、電影

第五節 體育
一、民眾體育
二、學校體育
三、體育競賽

第六節 醫療衛生
一、衛生
二、防疫
三、醫療
四、婦幼保健

第七節 民族醫藥
一、哈尼族醫藥
二、彝族醫藥
三、傣族醫藥
四、其他少數民族醫藥

第八節 社會保障
一、勞動保障
二、就業服務
三、醫療保險
四、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五、困難職工救助
六、職工醫療互助

第十二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縣城建設
一、市政設施建設
二、公用事業
三、住房建設
第二節 小集鎮建設

第十三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保護面臨的挑戰
一、當前環境狀況
二、環境保護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 環境保護措施
後記
修訂後記

文摘

第一章 地理環境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中南部,東經101°39‘~102°22’,北緯23°18‘~23°55’之間。縣城距市政府所在地玉溪131千米,距省會昆明219千米。縣境南北長64.5千米,東西寬71.5千米。總面積2858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2766.5平方千米,占96.8%;壩區面積91.5平方千米,占3.2%。
二、地勢地貌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脈南北走向,以元江(河)為界,西南支屬哀牢山脈,東北支屬橫斷山脈,兩山脈逶迤向南延伸,使元江河谷形成了東峨壩、元江壩等河谷盆地。由於地形複雜,高山與峽谷相對高差2250米。元江地處雲嶺以南哀牢山余脈和六詔山(橫斷)山脈之間。境內地形受“元江”的影響較大,其幹流由西北部入境向東南斜穿全境流入紅河縣,把縣境等半分割成東北片和西南片兩部分。分別為河谷、盆地、丘陵、中山等,屬深切割中山類型地貌。沿江形成元江壩、東峨壩等寬河谷盆地,較大的斷(拗)陷盆地有甘莊、乾壩、因遠、安定盆地。元江壩(縣城所在地)居於縣境中央,海拔383米。丘陵和群山呈放射狀而向四周擴展,離縣城越遠,海拔逐漸升高。西南面的阿波列山為最高點,海拔2580米。元江與小河底河匯合處為最低點,海拔327米。由於垂直地形構成的海拔相對高差大,立體氣候特點十分突出,形成一縣跨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南溫帶等多個氣候類型,一山有“山頂穿棉衣,山腰穿袷衣,山腳穿汗農”及“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共雷”的迥異季候和地理特徵。農業生產也同時呈現一年四季有種有收的繁忙景象。

後記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概況》作為比較全面系統科學地反映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縣情資料書,由國家民委及雲南省民委統一部署修訂,於2006年1月組成了以縣長楊忠武為組長,以副縣長吉壽海及縣民宗局局長白友光為副組長,由縣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委員會、民宗局、史志辦、民政局、建設局、環保局、統計局、檔案局、農業局、畜牧局、水利局、經委、交通局、文化局、教育局、旅遊局、商務局、科技局、體育局、衛生局、廣播電視局、人事勞動局、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等33個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共同參與的編寫領導班子,並相應地配置了編輯人員10餘名進行編寫。從著手制定實施方案到下發相關部門,並按照《概況》體例要求蒐集資料到修編成為上報書稿,歷時一年多,數易其稿本書的數據引用截止時間為2004年年底。
修編《概況》工作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領導重視、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廣泛地動員組織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各界人士相互配合、協作在此,向各族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序言

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包括《中國少數民族》、《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叢刊》,記錄了中國55個少數民族從起源至21世紀初的歷史發展進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薈萃了大量原始的、鮮活的、極其珍貴的資料,是一部關於中國民族問題的大型綜合性叢書,是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展開。為了摸清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狀況,搶救行將消失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料,1953年,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進行全國性的民族識別調查,1956年又開始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在三次大規模的系統調查的基礎上,中央民委從1958年開始組織編寫《中國少數民族簡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三種叢書。“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央民委機構撤銷,此項工作被迫中斷。1978年國家恢復民族工作機構,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改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1979年,國家民委決定繼續組織編寫以上三種叢書,並增加編寫《中國少數民族》和《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叢刊》兩種叢書,定名為《民族問題五種叢書》。《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的編輯出版列入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的重點科研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