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雲南七葉樹
- 拉丁學名:Aesculus wangii Hu ex Fang
- 界:植物界
- 科:七葉樹科
- 屬:七葉樹屬
- 種:雲南七葉樹
- 分布區域:雲南東南部西疇、麻栗坡、馬關、硯山、廣南、富寧和金平等地
- 保護級別:3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種子貯藏,栽培技術,育苗定植,苗期管理,栽植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藥用,其他,保護現狀,化學成分,生理研究,
形態特徵
雲南七葉樹(原變種),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褐色,粗糙。小枝圓柱形,紫褐色,無毛,有多數顯著淡黃色橢圓形皮孔。冬芽卵圓形或近於球形,長1厘米,栗褐色,有樹脂,鱗片鈍尖形,外面疏生微柔毛,6~8枚覆疊。
葉為掌狀複葉,有無毛的,長8~17厘米的葉柄;小葉5~7枚,紙質,橢圓形至長橢圓形,稀倒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鈍形至近於闊楔形,邊緣有鈍尖向上彎曲的細鋸齒,長12~18厘米,寬5-6厘米,稀達7厘米,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乾後淡黃綠色,嫩時沿葉脈有很稀疏的微柔毛,中肋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17~24對。小葉柄長3-7毫米,紫綠色,嫩時有很稀疏的微柔毛及黑色腺體,漸老時無毛。
花序頂生,圓筒形,基部直徑12~14厘米,連同長7~12厘米的總花梗在內共長27~38厘米,稀達40厘米,總花梗有淡黃色微柔毛,小花序長5~7厘米,有4~9朵花,近於橫向伸展。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花萼管狀,長6~8毫米,外面有灰色細茸毛,裂片5,小不等,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1~2毫米;花瓣4, 面有灰色茸毛,內面無毛,在前面的兩枚花瓣匙狀長圓形,基部爪狀,長1.3~1.6厘米,寬3毫米,旁邊的兩枚花瓣長圓倒卵形,長1.5~1.8厘米,寬3~4毫米;雄蕊5~6,有時7,長短不等,花絲長1.8~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1.5毫米;兩性花的子房長圓狀卵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圓形,有很密的褐色茸毛,花柱3~7毫米;
蒴果扁球形稀倒卵形,長4.5~5厘米,直徑6~7.5厘米,先端有短尖頭,無刺,黃褐色,有黃色斑點,常3裂,果殼很薄,乾後厚1.5~2毫米;種子常僅1粒發育,近於球形,直徑6厘米,暗栗褐色,種臍白色,約占種子的1/2以上。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分布區為南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13~17℃,月平均溫6~10℃,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相對濕度80%左右。土壤為棕色石灰土,pH值4.6~5.5。雲南七葉樹系陽性樹種,多零星混生於石灰岩山地半常綠闊葉林中,幼苗、幼樹多半出現於林隙透光度較大的地方。耐旱,甚至在岩石縫隙中也能生長。但在砂頁岩山地上罕見。
山谷、密林、石上、山地。生於海拔900~1800米的石灰岩山地闊葉林中。
生於海拔900~1700米的林中。
地理分布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種子失水後即喪失生命力,應在10~11月果實成熟時採收,隨采隨播,或用濕沙層積貯藏,防霉爛,至翌年早春點播於苗床,株行距15×20厘米。當年苗高可達30--50厘米,待翌年春季未發葉前出圃定植。
首先選擇地勢平坦的土地,然後施足基肥。所用基肥可以是土雜肥也可以是雞糞(土雜肥每畝3000~5000千克,雞糞每畝2~5方),撒勻後深耕。然後按1.6~1.8米的寬度整理畦壟,耙平備播。(畦面寬1.3~1.5米)。由於七葉樹幼苗耐蔭,容易受到日灼傷害,最好是沿畦埂種植一些其他樹種的大苗,以起到側光蔽陰的作用。
主要用播種繁殖,七葉樹種子的生命活力很難保持,由於種子內含水量高,如去果皮乾藏,未及1月即喪失發芽力。故9月上旬採收後應隨即播種,幼苗出土力較弱,播種覆土不宜過深,播後25~30天發芽,苗期需適當遮陰。在播種前,還要對種子進行一下簡單的處理。方法是用多菌靈和辛硫磷的混合液浸種,混合液的配製方法是,50%的多菌靈按1:500的比例加水,50%的辛硫磷按1:300~500的比例加水,然後二者混合製成消毒液。浸種時間為3~5分鐘,這樣可以起到殺死病毒和預防地下害蟲的作用。
在半密閉狀態下,在泥炭中貯藏半年,仍保持100%生活力。將採集的種子堆放在陰涼通風處,以利於後熟和著色,並對漚爛其外種皮有一定作用。堆放厚度不超過20厘米,每天翻動檢查一次,以免發生霉變。堆放3至4天后搓去外種皮,進行分級,擇去劣等低級種子。
播種時,每個畦子開挖四條播種溝,溝深5厘米。播種時一定要注意,種子的種臍要朝下,這有利於種子的生根發芽,點播時的株距以20厘米較為合適。下一步就是覆土,覆土深度5厘米,覆土完畢後,接著要澆一遍透水,等地面晾乾至能站人時,覆蓋10厘米厚的蓋草,用來保溫、保濕,這對種子生長及幼苗的安全越冬是很有必要的。秋末至第二年春天,種子將陸續生根發芽。在二月中旬可以去掉蓋草,此時要注意已經鑽出地面的小苗,不要碰斷苗芽。因為七葉樹的幼苗頂土能力較弱,因此,去掉蓋草後,要保持土壤濕潤,以有利於幼苗出土。在一般管理下當年苗高可達50厘米,翌年春再分栽培大,以後每隔1年分栽1次,培育5~6年可供綠化。移栽在深秋落葉後至翌春發芽前進行,均須帶泥球,栽後必須用草繩卷乾,以防樹皮灼裂。
種子貯藏
一般採用室內沙藏法。沙藏分為混沙貯藏和分層沙藏兩種,有時分層沙藏因翻動檢查也會變成混沙貯藏,所以,就只介紹混沙貯藏的方法。首先要選擇細沙,含水量控制在2%至4%,室內空氣濕度保持在85%至90%,沙的用量應為種子的2倍左右。將沙與種子拌勻後放在土地上面貯藏,注意,千萬不要堆放在水泥地面或透氣性不良的地面上。如果放在透氣性差的地方,極易使種子發生“自潮”或“自熱”現象,進一步促進呼吸作用,最終導致種子發生酒精中毒死亡。在土地面上鋪一層10厘米厚的細沙,然後將拌勻的種子鋪好,全部堆放完畢後,再蓋上一層4至6厘米厚的沙。在種子貯藏過程中要定期檢查,通風換氣,保持室內溫度適宜。若沙有些乾燥,可噴少量水保持濕度。七葉樹種子經過沙藏後,有利於萌發,且播種後出苗整齊,抗逆性強。
栽培技術
育苗定植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七葉樹種子易失水乾縮而失去發芽能力。果實採回後,及時剝去果肉,將種子用3倍量的濕沙混勻進行沙藏。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將沙藏子,在春土壤解凍後即播入準備好的苗圃地上。種子大,宜條狀點播,株行距15cm×25cm,深度3~4cm,種臍向下,覆土,上蓋稻草。在日平均氣溫11℃以上時,即可萌芽出苗。幼苗出土後,除去蓋草,搭好遮蔭棚,土壤乾旱時要及時澆水。苗期要注意除草,當年中耕2-3次,同時追施稀薄人糞尿(每畝1000kg)。深秋澆足越冬水,當年苗高可達40-60cm,2年生苗可達1.3m。秋播時,可將去果皮的淨種子及時播入苗圃,越冬,第二年春季發芽,一般發芽早於春播的。初夏可用嫩枝扦插,方法和一般樹種一樣,成活率也較高,壓條、嫁接成活率也較高,一般少用。
1年生或2年生苗出圃定植,於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起苗。一般起苗後及時栽種,也可移植培養大苗,株行距1m×1m為宜,待主幹高2.5~3m時出圃,掘苗時要帶土球,以利成活。定植常因栽植目的而異。一般應選土層深厚肥沃的半陽坡或陽坡種植。挖植穴60×60×50cm,施入底肥。栽正踏實,澆足水。定植後的1~2年,要加強肥水管理,以保證成活和提高生長量,促進提早開花結實。
苗期管理
出苗後的第一年5月中旬和7月下旬,要分別追施氮、磷、鉀復混肥,每次每畝施肥10~15千克,施肥後要及時澆水,可根據天氣情況每年澆水3-5次。在濰坊市境內一年苗的高度一般可達到50cm左右。出苗後第二年要調整密度,隔株去株,株距保持在40厘米左右,每畝大約4000棵,肥水管理與第一年相類似,但施肥量要有所增加,每次每畝施肥量在15~20千克。第二年苗高一般可達1.3m左右,地徑2cm左右。出苗後的第三年要隔行去行,行距保持在80~90厘米,每畝保留2000棵左右。水肥管理與第二年相同。七葉樹三年苗一般可達到2.4米左右,這樣的樹苗即可作為道路或其他綠化樹種。
七葉樹即使不修剪,其樹形也相當整齊。同時,由於生長緩慢,樹枝比較開張,故一般不作什麼特別的修剪。要修剪只是將影響樹形的無用枝、混亂枝剪掉即可。
栽植管理
3月至4月
⑴春播育苗。播種方法與隨采隨播相同。
⑵苗圃管理。隨采隨播的幼苗陸續發芽,要注意淋水保溫,促進出苗。
⑶植苗綠化。七葉樹喜光,稍耐蔭,喜溫和氣候,並適宜深厚、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庭園、“四旁”和道路綠化,要穴墾整地,穴徑60厘米、深50厘米,加施基肥,並帶宿土栽植,宜用大苗。行道樹株距4-5米。庭園綠化根據情況而定。栽後設立支架。並澆透水。
5月至6月
⑴苗圃管理。幼苗喜濕潤。幼苗出齊後,要及時搭棚遮蔭,噴水保苗床濕潤。並鬆土拔草,適當追肥。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
⑵幼樹扶育主要是鬆土除草等。
7月至8月
⑴苗圃管理。幼苗生長較慢,除鬆土除草外,要追肥2-3次。旱季注意澆水保持苗床濕潤。及時防治病蟲害。
⑵幼樹扶育除鬆土除草和培土外,要澆水。
9月至10月
七葉樹是世界上著名的觀賞樹種,最宜作庭園樹和行道樹。種子又是重要的藥材。
⑴採種。蒴果球形,頂端扁平,略凹下,9月下旬左右,蒴果呈黃褐色,即可採集。采後種子發芽力消失較快,宜隨采隨播。不播的進行沙藏,但發芽率不高。
⑵隨采隨播種育苗,在已整好地的苗床上開溝條播,條距20-3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播種時要將種臍向下。播後覆土蓋草。翌春發芽出土。
病蟲防治
⑴日灼病。夏季於樹幹上發生,可在深秋或初夏在樹幹上刷白以防日灼,也可以用枯草或稻草覆蓋於樹幹基部等,均可預防日灼病的發生。
⑵刺蛾。幼蟲食葉,在蟲害發生初期及時噴射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15%溴氰菊酯4000~5000倍液,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價值
藥用
七葉樹的藥用部分主要為果實或種子,稱娑羅子,是暢銷國內外的名貴中藥材。霜降後採集,曬7-10日後堆燜回潮,再用文火烘乾,備用,也可剝去果皮後直接曬乾,備用。
果實(娑羅子):味甘,性溫。有理氣、寬中、通絡、殺蟲的功能,用於胃脘脹痛、疳積、瘧疾、痢疾等。
臨床套用:
⑴治蛔蟲、腹痛,用娑羅子1枚,去殼搗碎,煎服,服用3次,可殺蟲止痛。
⑵治心膠痛,娑羅子燒炭存性,研末,用黃酒沖服。
⑶胸腔脹痛,娑羅子、八月扎、青皮等各6~9g,水煎服。
⑷乳房小葉增生,娑羅子9~15g,水煎代茶飲。
⑸樹皮5~10g煎服可解熱,也能治蕁麻疹、腹瀉、白帶、子宮出血等。
其他
雲南七葉樹采自廣西隆林的種仁含油28.4%;油的折光(25℃)1.4526,比重(25℃)0.9623,碘值82.5,皂化值191.8。油的脂肪酸組成(%):棕櫚酸9.9,硬脂酸3.3,山俞酸微量,油酸69.3,亞油酸17.5。種子油中油酸含量高,工業上利用油酸為原料合成洗滌劑。同時油酸經過氧化裂解成壬酸和壬二酸,可作合成纖維和尼龍的原料。
⑴種子富含澱粉,脫澀後可制餅食用。
⑵種子榨油,可提取油酸供工業用。
⑶七葉樹形美觀,花果秀麗,是優良觀賞樹種,常為名勝古蹟庭院風景樹而栽培。
⑷七葉樹材質良好,木質白色,微黃、細密、輕軟,可作細木家具之用。
保護現狀
由於石灰岩山地森林遭到採伐後,生境日益惡化,其果實成熟落地後易遭獸啃食,更新困難,已處於臨近瀕危的境地。
雲南七葉樹是雲南東南部石灰岩山地特有種。生長快,於形直,可作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樹種。其樹冠圓傘形,花大葉美,是極好的行道樹和庭園樹種。
雲南西疇小橋溝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應列為保護對象,並大力引種栽培。
化學成分
研究雲南七葉樹的皂苷類成分,尋找新的雲南樹皂苷資源。方法:對雲南七葉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兩部分進行化學成分研究,並利用各種化學、光譜技術鑑定結構。結果:從雲南七葉樹得到3個三萜類化合物和1個香豆素類化合物,經鑑定為原七葉樹皂苷元(1)、21-當歸醯基-原七葉樹皂苷元(2)、21β-當歸醯基-原七葉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3)和異秦皮苷(4)。結論:化合物1-4均為該植物首次分離得到。
生理研究
於2003年研究了自然脫水過程中七葉樹種子生理特性的變化。結果表明:七葉樹種子對脫水高度敏感,為頑拗性種子。種子成熟採收時含水量高達60.3%,種子在室溫下自然乾燥30天后,含水量下降到30.2%,此時種子生活力完全喪失。在脫水初期,種子發芽率有所上升,但隨後種子發芽率迅速降低。隨著含水量的下降,種子浸出液相對電導率上升,但當含水量在53.7%到50.9%之間時,種子浸出液相對電導率出現異常升高。同時種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隨脫水時間的延長而下降,只有種子含水量在53.7%到50.9%之間時出現例外。丙二醛(MDA)含量在脫水初期緩慢上升,在含水量下降到低於50.9%時,丙二醛(MDA)含量快速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隨脫水時間的延長緩慢上升。當種子含水量為47%~60%時,種子發芽率較高,說明這一含水量區間有利於種子生活力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