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七葉樹

大果七葉樹

大果七葉樹(Aesculus chuniana Hu et Fang),是雙子葉植物綱、七葉樹科、七葉樹屬的一種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果七葉樹
  • 學名:Aesculus chuniana Hu et Fa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無患子目
  • :七葉樹科
  • :七葉樹屬
  • :聚傘圓錐花序組
  • 分布區域:廣西西南部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14米,樹幹直徑30厘米,樹皮淡褐色,粗糙。小枝圓柱形,極粗壯,近頂端的直徑約為1-1.2厘米,紫褐色,無毛,有多數橢圓形或長圓形淡黃色皮孔。冬芽頂生,近於球形,長與直徑均約1厘米,紫褐色,鱗片6-8枚,15-20厘米的葉柄;小葉7-8枚,先端短急銳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邊緣有緊貼的鈍鋸齒,中間3小葉大於兩側的小葉,中間3小葉長圓狀卵形或近於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5-28厘米,稀達31厘米,寬8-10厘米,小葉柄淡紫褐色,長1-1.5厘米,兩側的小葉倒卵形或近於長圓形,長16-20厘米,寬5-8厘米,小葉柄長5-10毫米,兩面無毛,上面深綠色,乾後淡紫綠色,下面淡綠色,乾後淡褐綠色,中肋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23-25對,以80°角與中肋叉分,在上下兩面均顯著,小葉脈成網狀,微顯著。
花序頂生,圓筒形,基部直徑12厘米,連同長10厘米的總花梗在內共長40-45厘米,花序的總花梗有淡黃色微柔毛,小花序長5-6厘米,具3-5朵花,近於平列伸展,花梗長約7毫米,有淡黃色微柔毛。花雜性;花萼管狀,長約5-6毫米,外面有灰色微柔毛,裂片5,大小不等,闊三角形或鈍尖形;花瓣4,大小不等,外面有灰色微柔毛,邊緣有纖毛,白色,前面的兩枚匙形,長1.5厘米,寬4毫米,基部爪狀,旁邊的兩枚長圓倒卵形,長1.4厘米,寬5毫米;雄蕊通常6,長短不等,長3.5-4厘米,花絲線形,無毛,花葯長圓形,長2毫米;花盤微裂;子房長圓狀卵圓形,有紅褐色絨毛,花柱被絨毛,柱頭小形。
蒴果卵圓形,黃褐色,無刺,有小斑點,直徑7-7.5厘米,頂端有短尖頭,成熟後3裂,殼很薄,乾後厚2毫米;種子通常1枚,近於球形或扁球形,栗褐色,直徑6.5-7厘米,種臍淡白色,約占種子的1/2。花期4月,果期10月。

近種區別

本種與天師栗 A. wilsonii Rehder 的親緣關係很相近,區別在於本種有較大的花和果,種臍較大,而小葉無毛有較短的小葉柄亦為重要的特徵,可資辨別;再本種有大形果實,又與雲南七葉樹A. wangii Hu相近,但本種的小枝較粗壯,冬芽有豐富的樹脂,小葉較大有23-25對側脈,亦易於辨別。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4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林中。產廣西西南部。生於海拔400-1400米的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那坡。

分布範圍

大果七葉樹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廣西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