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俊才編著的《雲上花園》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散文集,它收錄了作者自己拍攝的關於屋頂花園的四季影像與作者自己有感而發的文字資料,講述了作者家裡的屋頂花園的春夏秋冬,《雲上花園》講述了在屋頂花園裡關於生命的初始、成長、繁重與結束,在耕耘自家的屋頂花園的同時,作者也是在耕耘一家人共同耕耘著那份難得的親情,更希望把對故土、對親人、對自然的那份真情代代相傳。
基本介紹
- 書名:雲上花園
- 作者:農夫俊才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重慶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Story of Cloud Garden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5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如今數碼時代,全民攝影,玩高檔器材,游名山大川,出本畫冊的大有人在,同時運用文字和圖片兩種藝術形式來記錄生活,定格瞬間,留住記憶,表達出他廣博的愛心、赤誠的孝心、堅定的責任心和一個由男孩到男人再到男子漢的心路歷程。這本農夫俊才編著的《雲上花園》便是作者抓住一早一晚點滴時間,利用節假日閒暇,五六年潛心寫作和拍攝而成,是一本自家屋頂100餘平米園地耕種記錄,是在鋼筋水泥灰色“大森林”里開闢的一小片詩意雅致、款款深情的綠洲,是在部落格、微博、QQ空間競相綻放、在網路時代原創發表、點擊率近十萬的專題部落格。
作者簡介
農夫俊才,農夫是秉性,俊才是調性,拿捏在一起就是耕讀人生的天性。一方面受之父母,人身難得;一方面沉醉山鄉,含英咀華。我的家鄉在秀山,我的大學在重師,我的工作在兩江。我像一個文藝青年那樣細細留戀著身邊的一切,不知不覺走過了半百的人生道路,換過三五種行當,呆過十幾個單位。時而在作家面前稱攝影家,時而在攝影家面前充作家,好似蝙蝠,自嘲為二不掛五,人道是跨界人士。
我的愛好單一,好讀書不求甚解,勤寫作但發表不多;好攝影志在家園精微之處,喜野遊卻略去名山大川之雄奇;雖有大量刊載,但不求市面喧鬧,所幸《歲月塵封的記憶——重慶抗戰遺址》畫冊被中國抗戰博物館和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三千冊售罄。
在不經意之間七年之癢到來,親人們在四季走過我的眼眸,一縷縷光線打在樓梯上,幾束小花在叢中向我微笑,我時常留心,也做了杯水小事般的紀錄。白天上班養家餬口,半夜三更擊鍵為樂,不意作品數量和血壓相互攀高;到了周末,亦足不出戶,守候拍攝於巴掌大小之自留地,於不覺中集腋成裘,蔚為小觀。
2013年6月夏至
我的愛好單一,好讀書不求甚解,勤寫作但發表不多;好攝影志在家園精微之處,喜野遊卻略去名山大川之雄奇;雖有大量刊載,但不求市面喧鬧,所幸《歲月塵封的記憶——重慶抗戰遺址》畫冊被中國抗戰博物館和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三千冊售罄。
在不經意之間七年之癢到來,親人們在四季走過我的眼眸,一縷縷光線打在樓梯上,幾束小花在叢中向我微笑,我時常留心,也做了杯水小事般的紀錄。白天上班養家餬口,半夜三更擊鍵為樂,不意作品數量和血壓相互攀高;到了周末,亦足不出戶,守候拍攝於巴掌大小之自留地,於不覺中集腋成裘,蔚為小觀。
2013年6月夏至
媒體推薦
花園添生活境界,生活增花園意境。——《紅岩》文學雜誌主編劉陽
雲端之上,花叢之中,耕讀生活方可滋養驕傲心靈。——著名詩人、著名攝影家李元勝
把攝影生活化,生活自然化,把生活、自然都藝術化。——著名攝影家李文勇
散文隨筆與生活攝影的交叉文本,現代都市生活與故鄉田園牧歌的時空轉換。——著名散文家、詩派畫家張乾
雲端之上,花叢之中,耕讀生活方可滋養驕傲心靈。——著名詩人、著名攝影家李元勝
把攝影生活化,生活自然化,把生活、自然都藝術化。——著名攝影家李文勇
散文隨筆與生活攝影的交叉文本,現代都市生活與故鄉田園牧歌的時空轉換。——著名散文家、詩派畫家張乾
圖書目錄
春之雲
立春了,鳥兒亂叫
連結布穀催春
城市,鳥鳴式微
鴿羽翩翩飛去來
鳥瞰家園——白頭翁自述
春日晚餐——“偷菜”不如種菜
自倉小白兔兒歌
雲兒成長記趣
全家人過情人節,雲兒當賣花姑娘
連結賣玫瑰花的小女孩
三八節,親愛的女人與鮮花綻放
一人之計在於幼
清晨竹筍
夏之吟
草亭獨酌
連結酒與茶的隨想
雨打草亭
八哥窗前擾晨夢
銀花根深藤蔓長一樣綻放兩地香
葡萄藤兒在慢慢纏繞
夏夜家中抗洪救災
雲園旱情
觀日全食
吟兒就要歸來
連結挺進美利堅——女兒考取密西根州立大學記略
女行萬里父牽掛
雲中誰寄錦書來
越洋網聊慢活生活
母親河為什麼這樣美
把美麗的月亮帶回家
連結月是故鄉明
秋之落英
秋日凌晨的歡呼
書香飄蕩
連結沙龍歸家獨品茗
秋風秋雨秋夜情
秋江燈月夜
閒亭影展
母親在雲園的日子
鴨戲池塘雞啄菜
松獅熊雄來我家
為一個人的網球表演
祖孫牽手·母子夜話
連結牽手(節選)
荷塘月夜
冬之良宵
冬至,雲兒回家,男人有時是女人
冬吃紅薯
冬日裸奔
冬泳三章
連結兒時水中樂趣多
星期天,雲兒捉魚,狗兒洗澡,老爸被寫真
花園火光
連結父親追憶
書房話讀書
冬日雲園
清掃家園何所思
目伴
互望
連結月塘灣啊金竹灣
附錄:屋頂花園打造五字訣——金木水火土
後記:給心安個家
立春了,鳥兒亂叫
連結布穀催春
城市,鳥鳴式微
鴿羽翩翩飛去來
鳥瞰家園——白頭翁自述
春日晚餐——“偷菜”不如種菜
自倉小白兔兒歌
雲兒成長記趣
全家人過情人節,雲兒當賣花姑娘
連結賣玫瑰花的小女孩
三八節,親愛的女人與鮮花綻放
一人之計在於幼
清晨竹筍
夏之吟
草亭獨酌
連結酒與茶的隨想
雨打草亭
八哥窗前擾晨夢
銀花根深藤蔓長一樣綻放兩地香
葡萄藤兒在慢慢纏繞
夏夜家中抗洪救災
雲園旱情
觀日全食
吟兒就要歸來
連結挺進美利堅——女兒考取密西根州立大學記略
女行萬里父牽掛
雲中誰寄錦書來
越洋網聊慢活生活
母親河為什麼這樣美
把美麗的月亮帶回家
連結月是故鄉明
秋之落英
秋日凌晨的歡呼
書香飄蕩
連結沙龍歸家獨品茗
秋風秋雨秋夜情
秋江燈月夜
閒亭影展
母親在雲園的日子
鴨戲池塘雞啄菜
松獅熊雄來我家
為一個人的網球表演
祖孫牽手·母子夜話
連結牽手(節選)
荷塘月夜
冬之良宵
冬至,雲兒回家,男人有時是女人
冬吃紅薯
冬日裸奔
冬泳三章
連結兒時水中樂趣多
星期天,雲兒捉魚,狗兒洗澡,老爸被寫真
花園火光
連結父親追憶
書房話讀書
冬日雲園
清掃家園何所思
目伴
互望
連結月塘灣啊金竹灣
附錄:屋頂花園打造五字訣——金木水火土
後記:給心安個家
文摘
布穀催春
家鄉的春天,用一個字來形容就夠了——綠。田野的稻秧一望無際的綠,沒有半點兒雜色,隨風飄蕩不息,像天外飄來的綢緞,綠得讓人心醉;坡上的包穀密密匝匝的綠,毫無一絲兒空隙,結集在艷陽下呼喇喇地生長,像地下冒出來的生靈,綠得生機盎然。從田野和山坡襲來一陣陣分辨不清的聲響,隱隱約約又轟然雷動,猛烈地碰撞著胸襟,使人產生出一股難以言狀的激情。
坐立不安的我便背上背篼,拿著鐮刀,飛也似的走出家門,田野的綠色令人眩目。它飄蕩著不由抗拒地淹沒了我吞食了我,田坎上嫩嫩綠綠的豬菜被我的鐮刀飛快地割下,心不在焉地丟進背簍,一縷縷泥土氣息從地下衝出來,把人浮得輕飄飄的。“布——谷——布——谷”,布穀鳥的叫聲嘹亮而明快,好像沿著田坎傳來,如在耳際,凝神傾聽,聲音縹緲不定,若隱若現,又好像遠在天邊,站起身來四處嘹望,一片綠色而已。找不到布穀鳥的蹤影,只有“布——谷——布——谷”的聲音忽東忽西,時遠時近,難道布穀鳥是綠色的?它的歌聲也被春風染綠?你聽,你仔細聽啊,這遼遠的穿透綠色的聲音不是從鑲接雲天的包穀林中飄來的嗎?布穀鳥不是在山坡上唱歌嗎?
我匆匆地跑過一根田坎又一根田坎,快要抽穗的稻葉割刷得我光著的腳手痒痒的熱辣辣的。“布——谷——布——谷”,叫聲像一隻無形的手撫著我的心托起我的身。踩著軟綿綿的田坎,飛跑上山,一頭扎進包穀林,去尋覓那撩人的春天的歌聲。歌聲似晶瑩的露珠,灑落在綠油油的包穀葉子上滾動,清新單純;歌聲如潮濕的飄風,在歷歷作響的包穀叢林中穿梭,蕩滌塵埃。踏著蓬鬆的泥土,我分開擠擠的包穀林,循著歌聲急切地尋找布穀鳥的身影。富有彈性的包穀桿拍打得背簍噼啪作響,毛茸茸的葉子像脆生生的鞭子,忽左忽右地抽打我紅紅的臉和充脹著青春熱血的胸膛。東奔西跑的我如豹似虎,好像迅猛地追尋心中的獵物一樣。腳下的地在劇烈地晃動,無邊的包穀林在飛速地旋轉,我終於倒在地里……
“布——谷——布——谷”
聲音掠過耳旁,驚醒了沉睡的我,才發現自己壓倒了一小片節節生長的包穀,曖暖的陽光直射下來,包穀桿已沒有了投影。林里死一樣寂靜,早上傳來的那一陣陣令人怦然心動的聲響沒有了,包穀林迎風歷歷的聲響也沒有了,躁動的大地和躁動的心平靜了,只聽見山泉淙淙地彈琴,只聽見“布——谷——布——谷”的聲音依然在飄蕩,時高時低,時隱時現,時而在田野時而在山坡,悠揚而華麗,空靈而清越,激情而恬靜。我微眯著雙眼瞅著薄薄的白雲在遼闊高遠的藍天慢悠悠地飄動,看山下田野漫無邊際地展綠,看厚厚的包穀林靜靜地站立。我猜想“布——谷——布——谷”的聲音來自茫茫的宇宙,來自遙遠的天國,來自遼闊的大地。不是人間的歌聲,而只能是天籟,是春風把季節染綠把大地染綠把人的心境染綠,好孕育出一個萬物生長的世界。
發表於《中國國土資源報》1999年5月31日
鳥兒,是春天的歌者;
鳥兒,是自然的樂師。
鳥兒,是人類的鄰居;
在城市,森林是鋼筋混凝土建造,鳥兒是被拆遷、被轉移、被驅逐的對象。
鳥鳴式微。
最能感受鳥兒的存在,是每年的春天。根據我歷年之觀察,立春後的清晨,寅時以後,鳥兒就開始登台演出。最先亮劍的要數賣弄的畫眉、先知先覺的八哥和低調的斑鳩等,最糾結人類的是布穀鳥。
當昨日的疲倦被黑夜所掩埋和吞蝕,漸漸充盈新的活力,雙耳的音頻也消除雜噪而暢通的時候,按捺不住的畫眉就第一個嘹亮開場了。喉嚨里像安裝了彈簧,不是金屬的也不是木質的,是竹片。彈簧不是一片,是一組。它像由一個電子控制器操縱。發出的聲音節奏鮮明,音量飽和。我試著用本地方言翻譯過“你咋個么個你”或者是“春光幾許你等知不知”,反反覆覆就這么一組男女混合的中音,又有點像快板表演。隨便好多畫眉,也就這么一句唱和,不能令人想像,也不能給人帶來更多的愉悅。因為太簡短,儘管是開幕,儘管是多聲部合唱。
而八哥要稍晚些時候,在小區偶爾飛過,亮出本色的高音,頗為驚艷,但是倏然而逝。用一絲風,一絲飄風來形容甚是恰當。好像有人追趕著、監視著、限制著,它就這么奮力一鳴,“立春耶”,即逃竄它處。你想聽下去,可能等一會兒,可能再也等不到了。
而斑鳩呢,扮相首先就十分灰暗,嗚叫也更加低沉。“谷姑古——古,谷姑古一一古!”屬於男低音,反覆獨吟,有時長達四十多次,像小學生練習漢語拼音。偶爾唱和也是低音“谷姑古”,短則幾聲,長則三四十聲!這長長的低吟動徹人心,聲聲間隔短暫的等待,幾多孤獨,幾多哀怨。好像在執著地述說,好像在悽然地回憶,好像在無助地低嘆,好像在痛苦地期盼。它是否在尋找曾經的家園,是否在抱怨人們的侵占?就連偶爾在路上看見斑鳩,也如同一片黑灰的枯葉隨風飄落,悄無聲息。
唯有布穀鳥,是這城市裡最有力量的鳥,但是很少出現,即使出現,也幾乎無人真正看見。只聞其聲不見其身。它屬於真正的飛鳥,可能隱居于山林,偶爾飛臨城區,也是來去隱蔽,無蹤無影,往往在夜間,尤其在雨夜。但是它,嗚叫纏綿執著,幾乎徹夜常鳴,繞飛空中,如泣如訴,直擊心靈。它讓人反思生命的意義,讓人回憶遙遠的愛情,讓離別者肝腸寸斷,讓重逢者良宵苦短,讓平凡的生活頓生波瀾,讓春夏夜晚為之搖曳多姿……但是,極少人聽聞這扣人心弦的鳥鳴,因為它生存的艱難因為它降臨的稀罕,因為人類的忽略因為情感的麻木……
在居住小區,我只能在春天聽到這些。有時也去公園,也去集中綠地,也去拆而未建的閒置空地,也去河邊山頭,所聞不過如此。
在城市,鳥兒只是時令的更夫,只是季節的使者,只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只是殘存記憶的偶爾浮現,只是在人與建築的空隙里十分微弱的音符,飄飛不定的聲息。
籠中鳥的嗚叫,那只能是囚禁的反抗和自由的呼喚,只能是虛偽的服從和變性的嘔呀1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早晨我家斑鳩在屋頂“谷姑古”P4-7
家鄉的春天,用一個字來形容就夠了——綠。田野的稻秧一望無際的綠,沒有半點兒雜色,隨風飄蕩不息,像天外飄來的綢緞,綠得讓人心醉;坡上的包穀密密匝匝的綠,毫無一絲兒空隙,結集在艷陽下呼喇喇地生長,像地下冒出來的生靈,綠得生機盎然。從田野和山坡襲來一陣陣分辨不清的聲響,隱隱約約又轟然雷動,猛烈地碰撞著胸襟,使人產生出一股難以言狀的激情。
坐立不安的我便背上背篼,拿著鐮刀,飛也似的走出家門,田野的綠色令人眩目。它飄蕩著不由抗拒地淹沒了我吞食了我,田坎上嫩嫩綠綠的豬菜被我的鐮刀飛快地割下,心不在焉地丟進背簍,一縷縷泥土氣息從地下衝出來,把人浮得輕飄飄的。“布——谷——布——谷”,布穀鳥的叫聲嘹亮而明快,好像沿著田坎傳來,如在耳際,凝神傾聽,聲音縹緲不定,若隱若現,又好像遠在天邊,站起身來四處嘹望,一片綠色而已。找不到布穀鳥的蹤影,只有“布——谷——布——谷”的聲音忽東忽西,時遠時近,難道布穀鳥是綠色的?它的歌聲也被春風染綠?你聽,你仔細聽啊,這遼遠的穿透綠色的聲音不是從鑲接雲天的包穀林中飄來的嗎?布穀鳥不是在山坡上唱歌嗎?
我匆匆地跑過一根田坎又一根田坎,快要抽穗的稻葉割刷得我光著的腳手痒痒的熱辣辣的。“布——谷——布——谷”,叫聲像一隻無形的手撫著我的心托起我的身。踩著軟綿綿的田坎,飛跑上山,一頭扎進包穀林,去尋覓那撩人的春天的歌聲。歌聲似晶瑩的露珠,灑落在綠油油的包穀葉子上滾動,清新單純;歌聲如潮濕的飄風,在歷歷作響的包穀叢林中穿梭,蕩滌塵埃。踏著蓬鬆的泥土,我分開擠擠的包穀林,循著歌聲急切地尋找布穀鳥的身影。富有彈性的包穀桿拍打得背簍噼啪作響,毛茸茸的葉子像脆生生的鞭子,忽左忽右地抽打我紅紅的臉和充脹著青春熱血的胸膛。東奔西跑的我如豹似虎,好像迅猛地追尋心中的獵物一樣。腳下的地在劇烈地晃動,無邊的包穀林在飛速地旋轉,我終於倒在地里……
“布——谷——布——谷”
聲音掠過耳旁,驚醒了沉睡的我,才發現自己壓倒了一小片節節生長的包穀,曖暖的陽光直射下來,包穀桿已沒有了投影。林里死一樣寂靜,早上傳來的那一陣陣令人怦然心動的聲響沒有了,包穀林迎風歷歷的聲響也沒有了,躁動的大地和躁動的心平靜了,只聽見山泉淙淙地彈琴,只聽見“布——谷——布——谷”的聲音依然在飄蕩,時高時低,時隱時現,時而在田野時而在山坡,悠揚而華麗,空靈而清越,激情而恬靜。我微眯著雙眼瞅著薄薄的白雲在遼闊高遠的藍天慢悠悠地飄動,看山下田野漫無邊際地展綠,看厚厚的包穀林靜靜地站立。我猜想“布——谷——布——谷”的聲音來自茫茫的宇宙,來自遙遠的天國,來自遼闊的大地。不是人間的歌聲,而只能是天籟,是春風把季節染綠把大地染綠把人的心境染綠,好孕育出一個萬物生長的世界。
發表於《中國國土資源報》1999年5月31日
鳥兒,是春天的歌者;
鳥兒,是自然的樂師。
鳥兒,是人類的鄰居;
在城市,森林是鋼筋混凝土建造,鳥兒是被拆遷、被轉移、被驅逐的對象。
鳥鳴式微。
最能感受鳥兒的存在,是每年的春天。根據我歷年之觀察,立春後的清晨,寅時以後,鳥兒就開始登台演出。最先亮劍的要數賣弄的畫眉、先知先覺的八哥和低調的斑鳩等,最糾結人類的是布穀鳥。
當昨日的疲倦被黑夜所掩埋和吞蝕,漸漸充盈新的活力,雙耳的音頻也消除雜噪而暢通的時候,按捺不住的畫眉就第一個嘹亮開場了。喉嚨里像安裝了彈簧,不是金屬的也不是木質的,是竹片。彈簧不是一片,是一組。它像由一個電子控制器操縱。發出的聲音節奏鮮明,音量飽和。我試著用本地方言翻譯過“你咋個么個你”或者是“春光幾許你等知不知”,反反覆覆就這么一組男女混合的中音,又有點像快板表演。隨便好多畫眉,也就這么一句唱和,不能令人想像,也不能給人帶來更多的愉悅。因為太簡短,儘管是開幕,儘管是多聲部合唱。
而八哥要稍晚些時候,在小區偶爾飛過,亮出本色的高音,頗為驚艷,但是倏然而逝。用一絲風,一絲飄風來形容甚是恰當。好像有人追趕著、監視著、限制著,它就這么奮力一鳴,“立春耶”,即逃竄它處。你想聽下去,可能等一會兒,可能再也等不到了。
而斑鳩呢,扮相首先就十分灰暗,嗚叫也更加低沉。“谷姑古——古,谷姑古一一古!”屬於男低音,反覆獨吟,有時長達四十多次,像小學生練習漢語拼音。偶爾唱和也是低音“谷姑古”,短則幾聲,長則三四十聲!這長長的低吟動徹人心,聲聲間隔短暫的等待,幾多孤獨,幾多哀怨。好像在執著地述說,好像在悽然地回憶,好像在無助地低嘆,好像在痛苦地期盼。它是否在尋找曾經的家園,是否在抱怨人們的侵占?就連偶爾在路上看見斑鳩,也如同一片黑灰的枯葉隨風飄落,悄無聲息。
唯有布穀鳥,是這城市裡最有力量的鳥,但是很少出現,即使出現,也幾乎無人真正看見。只聞其聲不見其身。它屬於真正的飛鳥,可能隱居于山林,偶爾飛臨城區,也是來去隱蔽,無蹤無影,往往在夜間,尤其在雨夜。但是它,嗚叫纏綿執著,幾乎徹夜常鳴,繞飛空中,如泣如訴,直擊心靈。它讓人反思生命的意義,讓人回憶遙遠的愛情,讓離別者肝腸寸斷,讓重逢者良宵苦短,讓平凡的生活頓生波瀾,讓春夏夜晚為之搖曳多姿……但是,極少人聽聞這扣人心弦的鳥鳴,因為它生存的艱難因為它降臨的稀罕,因為人類的忽略因為情感的麻木……
在居住小區,我只能在春天聽到這些。有時也去公園,也去集中綠地,也去拆而未建的閒置空地,也去河邊山頭,所聞不過如此。
在城市,鳥兒只是時令的更夫,只是季節的使者,只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只是殘存記憶的偶爾浮現,只是在人與建築的空隙里十分微弱的音符,飄飛不定的聲息。
籠中鳥的嗚叫,那只能是囚禁的反抗和自由的呼喚,只能是虛偽的服從和變性的嘔呀1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早晨我家斑鳩在屋頂“谷姑古”P4-7
後記
六年前俊才在長江邊的直港置了頂樓的住宅,面對長江,隔江可眺望到蔥綠的南山。他在屋頂造一個小園子,除了堆點山石和砌一個小池子外,還想留塊菜地來耕種。園子取名雲園,在園子臨江一側搭了個小亭子,用家鄉的茅草蓋了屋頂。亭內掛有一聯一匾,亭子因臨江望山而名“江山閒覽亭”,九十壽翁屈趁斯先生欣然題寫橫匾,聯是承玖撰,國明書。我學版畫,刻匾聯就成了我的功課。
都市裡的人們總想能有一個寧靜的空問可以用來回憶兒時那些在鄉間小溪捉魚撈蝦、飛奔著跑人大山森林捉迷藏的往事。人到中年更希望閒暇時可以對著山林發獃、可以憑欄眺望舟楫穿梭的江面,構想著躺在竹椅上翻著一本本唐詩或宋詞。其實我們是希望給自己的心在喧囂的塵世里安個家,這才是俊才選擇樓頂並耕耘一個小園子的初衷吧。
如何用老家秀山的那些山山水水做小園子的藍圖,營造一個袖珍版的家鄉?如何把故鄉那些兒時植根於腦海的記憶搬上來?於是園子裡有了從家鄉捧來的泥土,有了從家鄉山野里移來的金銀花,泥土和植物給屋頂接通了地氣,更連著鄉情與親情。透過綠色的金銀花藤,或藍天祥雲,或星月朦朧,天、地、人在這小小的園子裡聚會。把心安頓在這樣的園子裡,應當是平靜和有逸趣的。
看到雲園磚牆一角斜掛著的蓑衣和斗笠,農耕時代那些插秧打穀的事就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里閃現,睹物思人,家鄉和遠在家鄉的親人都仿佛近在咫尺。為了讓小女兒更親近自然,俊才一家還在小池子裡養了幾隻鴨子,看著淡黃色絨毛的小鴨一天天變成斑斕的花鴨子,給幼小的心靈帶來無法替代的驚喜和慰藉。俊才夫婦耕耘著這個園子,更是在心田裡耕耘他們的三朵花兒——三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人共同耕耘著那份難得的親情,更希望把對自然、對故土、對親人的那份真情代代相傳。
雲園剛建好的那一年,時常到園子裡喝茶,還參加過幾次攝影沙龍,在這樣的空間裡品茗和欣賞攝影新作自然就成了一件再愜意不過的事。藝術貴乎交流,心靈在此碰撞。
前年春節攝影家協會在楊家坪舉辦影展,我為俊才編排了一組博文和圖片組成的作品,以這樣圖文合璧的形式出現在影展中,自然引來許多駐足,現在回想起來應是本書的雛形吧!
我和俊才的交往好像從來離不開書和攝影。記得1996年參與由他主編的《為了大地的豐收》,我們一塊將有關珍惜土地的詩詞、楹聯編入其中,豐富了內容,提升了品味。書中首次發表了我的攝影作品《賽龍舟》,後來這幅作品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和眾多書刊廣為採用,還多虧了這次“首映”。第二次合作是由他主編《九龍熱土》這本畫冊,攝影、編撰歷時近兩年,凝聚了許多攝影人和文學愛好者的心血。第三次合作也是由他發起並主編的《歲月塵封的記憶——重慶抗戰遺址》。他領著我們一幫影友頂著烈日在山城各處搜尋和拍攝抗戰遺存,讓我們再次重溫陪都重慶這座二戰歷史名城的過去。到眼下,俊才讓我和他一塊編排這本有關他和雲園的專輯。如果說第一、二本書更多的是為了工作,第三本書則是希望讓人們回顧並銘記抗戰那段艱苦的歲月,到今天即將出版的這本書則是為了對自我心靈的觀照和與內心的對話。
我們的小日子常常就是這樣不經意,就是這樣平淡,正是這樣的平平淡淡才讓我們能夠慢下來,讓我們有回望的機會,才讓我們能夠堅定對生命的信念,才讓我們牢牢地守住心裡的底線。
快與慢、忙與閒、進與退、得與失、激盪與平靜、緊張與鬆弛、有用與無用,這些矛盾總是在我們生活中交織。如果我們能夠把握好生活應有的節奏,那我們就離幸福不遠了。
讓我們都來給自己建一個小小的園子吧,哪怕是種一盆小花小草在窗台,或者砌一個小池放幾條錦鯉,讓自己的心在這裡和魚兒一起遊玩,再沏一杯淡茶,沐著春冬的陽光,手裡拿著一本可意的閒書,這是不是你和我都需要的生活呢?是不是可以在這樣的地方給自己的心安個家了?
無論是從幼時光著腳丫步行上學到中年冬泳激浪,無論是從文學青年到作家的堅持,無論是品茗讀書的恬淡,無論是對家鄉、對親人、對朋友的真情,我總能真切地感知到一個真實的俊才。
在這裡我想把北大著名教授、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座右銘:恬、恆、勇、誠,送給俊才以及讀到和沒有讀到這本書的朋友們。
2012年3月5日千灘子口
都市裡的人們總想能有一個寧靜的空問可以用來回憶兒時那些在鄉間小溪捉魚撈蝦、飛奔著跑人大山森林捉迷藏的往事。人到中年更希望閒暇時可以對著山林發獃、可以憑欄眺望舟楫穿梭的江面,構想著躺在竹椅上翻著一本本唐詩或宋詞。其實我們是希望給自己的心在喧囂的塵世里安個家,這才是俊才選擇樓頂並耕耘一個小園子的初衷吧。
如何用老家秀山的那些山山水水做小園子的藍圖,營造一個袖珍版的家鄉?如何把故鄉那些兒時植根於腦海的記憶搬上來?於是園子裡有了從家鄉捧來的泥土,有了從家鄉山野里移來的金銀花,泥土和植物給屋頂接通了地氣,更連著鄉情與親情。透過綠色的金銀花藤,或藍天祥雲,或星月朦朧,天、地、人在這小小的園子裡聚會。把心安頓在這樣的園子裡,應當是平靜和有逸趣的。
看到雲園磚牆一角斜掛著的蓑衣和斗笠,農耕時代那些插秧打穀的事就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里閃現,睹物思人,家鄉和遠在家鄉的親人都仿佛近在咫尺。為了讓小女兒更親近自然,俊才一家還在小池子裡養了幾隻鴨子,看著淡黃色絨毛的小鴨一天天變成斑斕的花鴨子,給幼小的心靈帶來無法替代的驚喜和慰藉。俊才夫婦耕耘著這個園子,更是在心田裡耕耘他們的三朵花兒——三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人共同耕耘著那份難得的親情,更希望把對自然、對故土、對親人的那份真情代代相傳。
雲園剛建好的那一年,時常到園子裡喝茶,還參加過幾次攝影沙龍,在這樣的空間裡品茗和欣賞攝影新作自然就成了一件再愜意不過的事。藝術貴乎交流,心靈在此碰撞。
前年春節攝影家協會在楊家坪舉辦影展,我為俊才編排了一組博文和圖片組成的作品,以這樣圖文合璧的形式出現在影展中,自然引來許多駐足,現在回想起來應是本書的雛形吧!
我和俊才的交往好像從來離不開書和攝影。記得1996年參與由他主編的《為了大地的豐收》,我們一塊將有關珍惜土地的詩詞、楹聯編入其中,豐富了內容,提升了品味。書中首次發表了我的攝影作品《賽龍舟》,後來這幅作品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和眾多書刊廣為採用,還多虧了這次“首映”。第二次合作是由他主編《九龍熱土》這本畫冊,攝影、編撰歷時近兩年,凝聚了許多攝影人和文學愛好者的心血。第三次合作也是由他發起並主編的《歲月塵封的記憶——重慶抗戰遺址》。他領著我們一幫影友頂著烈日在山城各處搜尋和拍攝抗戰遺存,讓我們再次重溫陪都重慶這座二戰歷史名城的過去。到眼下,俊才讓我和他一塊編排這本有關他和雲園的專輯。如果說第一、二本書更多的是為了工作,第三本書則是希望讓人們回顧並銘記抗戰那段艱苦的歲月,到今天即將出版的這本書則是為了對自我心靈的觀照和與內心的對話。
我們的小日子常常就是這樣不經意,就是這樣平淡,正是這樣的平平淡淡才讓我們能夠慢下來,讓我們有回望的機會,才讓我們能夠堅定對生命的信念,才讓我們牢牢地守住心裡的底線。
快與慢、忙與閒、進與退、得與失、激盪與平靜、緊張與鬆弛、有用與無用,這些矛盾總是在我們生活中交織。如果我們能夠把握好生活應有的節奏,那我們就離幸福不遠了。
讓我們都來給自己建一個小小的園子吧,哪怕是種一盆小花小草在窗台,或者砌一個小池放幾條錦鯉,讓自己的心在這裡和魚兒一起遊玩,再沏一杯淡茶,沐著春冬的陽光,手裡拿著一本可意的閒書,這是不是你和我都需要的生活呢?是不是可以在這樣的地方給自己的心安個家了?
無論是從幼時光著腳丫步行上學到中年冬泳激浪,無論是從文學青年到作家的堅持,無論是品茗讀書的恬淡,無論是對家鄉、對親人、對朋友的真情,我總能真切地感知到一個真實的俊才。
在這裡我想把北大著名教授、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座右銘:恬、恆、勇、誠,送給俊才以及讀到和沒有讀到這本書的朋友們。
2012年3月5日千灘子口
序言
農夫俊才以花園命名的新書即將出版,他是我大學同學,發神經要我寫個序。怎么寫,不好寫,不寫。現在花園泛濫,這個樓盤叫花園,那個樓盤叫花園,而真正的花園在何處,反倒得去尋找。書稿放在案邊,半年無從下筆,曾兩次給他推薦寫序的人,他執意我寫。我將書稿翻來翻去,從前往後翻,從後往前翻,終找不到感覺。他的生活滿噹噹一本,小處,小細節;小天地,小日子。他莫是要做個小男人。這與我何乾?而我早被生活中的非生活所困,已成麻木、遲鈍狀,早已忘卻還有一處地方叫花園。找不回一條秘密通道,進得去花園嗎?一天我們一起喝茶,農夫俊才說,書將付印,等我的序。我急起來,不能誤人好事。但急有何用。怎么辦喲!我想到了最壞的主意,到時耍賴。生活太緊、太多、太快,另一面是疏散、簡單、減速,人本質的需要肯定是後一種。人的一生是純化淨化簡單化的過程,多事不如少事是生活的絕佳智慧。你說出本書非得有序,不是多事嗎?你個農夫俊才。
近期大學閨蜜從美國回來,我倆緣自大學時代的友情,現在又多一層兒女繞膝的快樂。她女兒和我兒子同齡,俊才的小女小一點。現在的小孩,只有孩子們聚在一起,才是孩子,平時與成人為友,斷送了多少金子般的童真。因為孩子們的要求,說去花園看小貓小魚,面對孩子我沒理由不一起前往。通常情況,我不輕易登別人家門,年輕時的好奇熱鬧漸漸轉換為中年人的安然平靜。自己的日子慢慢過,自己的日子自己過。俊才的書就是寫的他的日子,一個男人的日子。寫他家屋子頭的事屋子頭的人屋子頭的風景屋子頭的花園。(寫老父老母能喚起我的孝,寫三個女兒能喚起我的憐。敬上憐下難道不是每對夫妻最重要的責任和每個家庭最閃光的價值?)每分每秒一事一物被我們認為瑣碎,而俊才將其一粒一粒撿拾擦亮,使塵埃變成珠子。這個外貌不張揚的傢伙,一回到家就神采飛揚渾身魅力。這次造訪,我獲得靈感能為俊才的書寫出一篇序,還收穫了生活花園的幽幽花香和拳拳愛心。
這是一個屋頂小花園,由土石磚木搭建,少設計而多自然生髮,一亭、一池,餘下就是植物花草。自然簡樸,不隔不拘,輕觀賞而重生活。三個孩子在花園嬉戲玩耍,喚貓餵魚,上蹦下跳,觀天望水;我們大人則沏茶閒聊,漫話歲月。下廚房準備晚餐的,是俊才的夫人、姨妹和藏族干女。經這樣一說,這一家子的基本情況就出來了。目前常住人口五人,一群美佳人一個“俊”男人。我說俊才你才是寶玉哥哥喲,俊才說,是嗄,我這裡就是個大家庭,大小儘是美女,我個老男人,不在外拼怎么辦,下班買菜,誰早回屋誰煮飯,嘿嘿,願意,願意。這一聲聲願意,是一個男人的心甘情願,叫他在這個屋頭當牛做馬什麼都乾他都可以在所不辭。這是個居家的小男人呢,還是個頂天的大男人?在閒談中,我發現了過去三十年未發現的農夫俊才最魅力的一面。我問俊才夫人花園多少年了,她想了一下答七年。我給刺了一下!七年?七年通常不是很危機嗎?通常不是七年之癢?而眼前的花園怎么盎然蔥鬱,危機何在?!而癢又在哪裡?!晚餐在花園擺放一桌,色香俱佳,別有滋味,久違了的“故鄉”飯菜,特別長我們精神。靜一想,我知道了,這個花園有秘密。它向上通天,下接地氣,更有俊才一家子的澆灌和耕耘,它養花草,養魚,養貓,養人;養生活,養日子,養歲月,養心。沒有這樣的花園,七年之癢我是信的,甚至由癢及痛;而眼前的花園,不正七年之春嗎,滿目春意,我願花園之春永駐吧!
正因為有了花園,才有農夫俊才和他的生活。這本書使我讀出,花園添生活境界,生活增花園意境。有生活的花園是最美的花園,沒有生活呢,或者殘缺生活,縱有金磚玉瓦,我也姑且叫作頹園。我將序取名((生活花園》。農夫俊才以為也適於書名。釋之然。欣之然。是為序也。
2012年7月
近期大學閨蜜從美國回來,我倆緣自大學時代的友情,現在又多一層兒女繞膝的快樂。她女兒和我兒子同齡,俊才的小女小一點。現在的小孩,只有孩子們聚在一起,才是孩子,平時與成人為友,斷送了多少金子般的童真。因為孩子們的要求,說去花園看小貓小魚,面對孩子我沒理由不一起前往。通常情況,我不輕易登別人家門,年輕時的好奇熱鬧漸漸轉換為中年人的安然平靜。自己的日子慢慢過,自己的日子自己過。俊才的書就是寫的他的日子,一個男人的日子。寫他家屋子頭的事屋子頭的人屋子頭的風景屋子頭的花園。(寫老父老母能喚起我的孝,寫三個女兒能喚起我的憐。敬上憐下難道不是每對夫妻最重要的責任和每個家庭最閃光的價值?)每分每秒一事一物被我們認為瑣碎,而俊才將其一粒一粒撿拾擦亮,使塵埃變成珠子。這個外貌不張揚的傢伙,一回到家就神采飛揚渾身魅力。這次造訪,我獲得靈感能為俊才的書寫出一篇序,還收穫了生活花園的幽幽花香和拳拳愛心。
這是一個屋頂小花園,由土石磚木搭建,少設計而多自然生髮,一亭、一池,餘下就是植物花草。自然簡樸,不隔不拘,輕觀賞而重生活。三個孩子在花園嬉戲玩耍,喚貓餵魚,上蹦下跳,觀天望水;我們大人則沏茶閒聊,漫話歲月。下廚房準備晚餐的,是俊才的夫人、姨妹和藏族干女。經這樣一說,這一家子的基本情況就出來了。目前常住人口五人,一群美佳人一個“俊”男人。我說俊才你才是寶玉哥哥喲,俊才說,是嗄,我這裡就是個大家庭,大小儘是美女,我個老男人,不在外拼怎么辦,下班買菜,誰早回屋誰煮飯,嘿嘿,願意,願意。這一聲聲願意,是一個男人的心甘情願,叫他在這個屋頭當牛做馬什麼都乾他都可以在所不辭。這是個居家的小男人呢,還是個頂天的大男人?在閒談中,我發現了過去三十年未發現的農夫俊才最魅力的一面。我問俊才夫人花園多少年了,她想了一下答七年。我給刺了一下!七年?七年通常不是很危機嗎?通常不是七年之癢?而眼前的花園怎么盎然蔥鬱,危機何在?!而癢又在哪裡?!晚餐在花園擺放一桌,色香俱佳,別有滋味,久違了的“故鄉”飯菜,特別長我們精神。靜一想,我知道了,這個花園有秘密。它向上通天,下接地氣,更有俊才一家子的澆灌和耕耘,它養花草,養魚,養貓,養人;養生活,養日子,養歲月,養心。沒有這樣的花園,七年之癢我是信的,甚至由癢及痛;而眼前的花園,不正七年之春嗎,滿目春意,我願花園之春永駐吧!
正因為有了花園,才有農夫俊才和他的生活。這本書使我讀出,花園添生活境界,生活增花園意境。有生活的花園是最美的花園,沒有生活呢,或者殘缺生活,縱有金磚玉瓦,我也姑且叫作頹園。我將序取名((生活花園》。農夫俊才以為也適於書名。釋之然。欣之然。是為序也。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