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鴴

雪鴴

雪鴴(學名:Charadrius nivosus):全長約16.5厘米。屬小型涉禽。羽毛的顏色為灰褐色至灰色,常隨季節和年齡而變化。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後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小;第2枚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

是遷徙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線、河道遷徙。棲息地為沿海和內陸地區,通常是鹹水體、生活環境多與濕地有關,離不開水。棲息于海濱、島嶼、河灘、湖泊、池塘、沼澤、水田、鹽湖等濕地之中。分布於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西部和加勒比地區。

曾經是環頸鴴亞種之一,2014年劃分為獨立物種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雪鴴體長16.5厘米。 以前是環頸鴴亞種之一,2014年劃分為獨立物種。 頭圓、頸短,具短而細長的黑色鳥喙,胸側有暗斑。前胸所有的羽毛都顯示出白色,有白色的超級絨毛,喉嚨和下體白色,上體淺棕色至灰色。 腿相對較短,呈淺灰色。 繁殖期雄鳥在後背上顯示出一條紅褐色帶。主要為灰褐色,中冠,耳朵上有黑色斑紋,胸部兩側有斑點。雌鳥通常在這些區域變成棕色,但可能會顯示出一些黑色。 類似環頸鴴,但平均羽色略深,有較長的腿,繁殖雄鳥通常在後枕上有更廣泛的黑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河岸沙灘、沼澤草地上,通常單獨、或者3-5隻集群活動於海邊潮間帶、河口三角洲、泥地、鹽田、沿海沼澤和水田;在內陸的河岸沙灘、沼澤草地、湖濱、鹽鹼灘和近水的荒地中亦比較常見。

生活習性

遷徙期集群活動,有時與其他小型鴴鷸類結群覓食。在集小群覓食時,雪鴴的啄食頻次顯著大於不集群的時候。在南方一些地方並不遷離,而是遊蕩。雪鴴具有很強的返回繁殖地或越冬地的能力。如果親鳥遇見危險,常常裝扮成受傷的樣子,將一側的翅膀拖拉在地面。將威脅者引離鳥巢。以蠕蟲、昆蟲、軟體動物為食,兼食植物種子、植物碎片,覓食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昆蟲、蠕蟲等,也食植物的種子和葉片。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圭拉、阿魯巴、巴哈馬、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智利、哥倫比亞、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秘魯、波多黎各、聖巴泰勒米、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馬丁(法屬部分)、聖馬丁(荷屬部分)、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和維京群島。
雪鴴分布圖雪鴴分布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