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麻雀

雪萊麻雀

雪萊麻雀(學名:Passer shelleyi)是雀科、麻雀屬動物。體長15厘米。成年雄鳥的頭頂、頸背和上體呈淡藍灰色。鳥喙黑色。臉頰和耳廓灰色。下頦上有一條薄薄的黑色圍脖。外覆羽後面的上部呈淺栗色。背部有很深的黑色條紋。翅膀顏色從深棕色到黑色不等,羽毛邊緣呈淺黃色。尾巴深棕色,但外部尾羽邊緣呈淺色。下體呈深灰色,腹側顏色逐漸變淺。虹膜深棕色,角色的喙在繁殖季節會變成深石色。腿棕色。

留鳥。棲息于海拔1000-1700米、樹木茂盛的大草原和開闊草地及樹木稀疏的地區,但也見於半荒漠和淺林地。繁殖季節聚群。主要以種子和昆蟲為食。分布於蘇丹東南部、烏干達東北部、肯亞西部、衣索比亞南部和東部以及索馬里西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萊麻雀
  • 拉丁學名:Passer shelleyi
  • 別名:白尼羅河麻雀、雪萊棕麻雀、雪氏麻雀
  • 外文名:White Nile Sparrow
    Shelley's Rufous-sparrow
  • 同義學名:Passer rufocinctus shelleyi Sharpe, 1891
  • 國際瀕危等級:無危(LC)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雀科
  • 麻雀屬
  • :雪萊麻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目鳴禽亞目
  • 亞綱今鳥亞綱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Sharpe, 1891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動物學史

該物種以英國地質學家和鳥類學家喬治·歐內斯特·雪萊(George Ernest Shelley)的名字命名。
在外國同義詞中,它們有時被稱為裂谷麻雀或白尼羅河麻雀。該物種是單一型的沒有亞種。雪萊麻雀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僅僅幾年。曾經,它還被歸類棕麻雀的一個亞種,因此其數量並不為人所知。據鳥盟稱,其分布面積勉強超過30萬平方千米,種群數量穩定。

形態特徵

雪萊麻雀體長15厘米。成年雄鳥的頭頂、頸背和上體呈淡藍灰色。鳥喙黑色。一條新月形的栗色帶子從眼睛後部開始,一直延伸到頸部兩側。由一條細黑線排列。臉頰和耳廓灰色。下頦上有一條薄薄的黑色圍脖。外覆羽後面的上部呈淺栗色。背部有很深的黑色條紋。翅膀顏色從深棕色到黑色不等,羽毛邊緣呈淺黃色。中覆羽有寬闊的白色尖端,較大的覆羽有細淺黃色的尖端。在初級羽毛的底部有一個小白點。尾巴深棕色,但外部尾羽邊緣呈淺色。下體呈深灰色,腹側顏色逐漸變淺。虹膜深棕色,角色的喙在繁殖季節會變成深石色。腿棕色。
雪萊麻雀與非常相似的棕麻雀的不同之處在於其體型較小,羽毛顏色也不那么鮮艷。雌鳥與它的伴侶相似,但雌鳥的羽毛更昏暗,領圈是灰色的。幼鳥與雌鳥相似,但顏色暗淡,看起來已經褪色。
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1700米、樹木茂盛的大草原和開闊草地及樹木稀疏的地區,但也見於半荒漠和淺林地。在耕地和居住區附近也有一定程度的發現,但它確實不會進入村莊,並且不與人類接觸,它們似乎對人類很警惕。

生活習性

留鳥。在繁殖季節,雪萊麻雀非常群居。主要在地面上尋找種子和昆蟲並以此為食。
這種鳥的發聲確實知之甚少。叫聲包括音樂鳴叫和顫音。它還包含更刺耳的尖叫聲。鳴叫與其他麻雀的叫聲沒有太大不同。

分布範圍

分布於衣索比亞、肯亞、索馬里、南蘇丹、蘇丹和烏干達。
雪萊麻雀
雪萊麻雀分布圖

繁殖方式

該物種在9-11月以及3-6月之間以小群體繁殖。巢穴由雌雄共同築巢,巢呈卵形,覆蓋有圓頂,並有一個側入口,可通往產卵室。巢是用乾草以相當隨意的方式建造的,並用羽毛裝飾。巢位建在距地面一兩米的金合歡樹的多刺樹枝上。雌鳥每窩產3-6枚卵(平均4枚)。由2個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時間不確定。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無危(LC)。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規模尚未量化,但該物種被描述為在衣索比亞相當常見,在烏干達相當常見,在肯亞罕見,在其他地方不常見到罕見(del Hoyo et al.2009年)。
趨勢理由:在沒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脅的證據的情況下,認為種群數量保持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