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烏,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甘青烏頭Aconitum tanguticum (Maxim.)Stapf的塊根。分布於四川西南部。具有祛風濕,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雪烏
- 別稱:康定烏頭、翁阿魯、翁格爾、草烏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屬:烏頭屬
- 種:甘青烏頭
- 分布區域:四川西南部
- 採收時間:8-9月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先煎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中藥化學成分,
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味辛、苦,性熱。有毒。
歸經
歸肝、胃、肺經。
功效
祛風濕,止痛。
主治
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相關配伍
治感冒發熱,濕熱黃疸:雪烏研末,每次0.3-0.6g,每日2-3次。(《中藥辭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先煎。
使用注意
未經炮製,不宜內服。內服不宜過量,體虛孕婦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8-9月採挖塊根,洗淨,切段,曬乾。
二、炮製方法
大小個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乾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時(或蒸6-8小時)至大個及實心者切開內無白心,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晾至六成乾,切片,乾燥。
形態特徵
甘青烏頭,又名辣辣草、雪烏、翁阿魯、山附子。塊根小,紡錘形或倒圓錐形,長約2厘米。莖高8-50厘米,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或幾無毛,不分枝或分枝。基生葉7-9枚,有長柄;葉片圓形或圓腎形,長1.1-3厘米,寬2-6.8厘米,三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之下,深裂片互相稍覆壓,深裂片淺裂邊緣有圓牙齒,兩面無毛;葉柄長3.5-14厘米,無毛,基部具鞘。莖生葉1-2(-4)枚,稀疏排列,較小,通常具短柄。頂生總狀花序有3-5花;軸和花梗多少密被反曲的短柔毛;苞片線形,或有時最下部苞片三裂;下部花梗長(1-)2.5-4.5(-6.5)厘米,上部的變短;小苞片生花梗上部或與花近鄰接,卵形至寬線形,長2-2.5毫米;萼片藍紫色,偶爾淡綠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船形,寬6-8毫米,下緣稍凹或近直,長1.4-2.2厘米,側萼片長1.1-2.1厘米,下萼片寬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花瓣無毛,稍彎,瓣片極小,長0.6-1.5毫米,唇不明顯,微凹,距短,直;花絲疏被毛,全緣或有2小齒;心皮5,無毛。蓇葖長約1厘米;種子倒卵形,長2-2.5毫米,具三縱稜,只沿稜生狹翅。7-8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300-4500m的山地草坡或林中。分布於四川西南部。
性狀鑑別
塊根紡錘形或圓柱形,大小不一,長2-3cm,直徑3-4mm;表面黃褐色至黑褐色;母根頭部有子根著生痕2-7個;子根頂端有一個偏斜的疤痕,斷面類白色。莖圓柱狀,皺縮,長10-30cm,直徑2-5mm,表皮灰綠色至暗綠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片皺縮捲曲,完整葉片腎圓形、橢圓形、掌狀深裂,裂片2-3淺裂。總狀花序梗和花梗有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或幾無毛。氣微,味苦。
相關論述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解毒。治胃腸炎,肺炎發熱。”
中藥化學成分
塊根含烏頭鹼(aconitine),烏頭原鹼(aconine),新烏寧鹼(neoline),準噶爾烏頭鹼(songorine),森布星甲(senbusineA),12-表歐烏頭鹼(12-epinapelline),12-表光澤烏頭鹼(12-epi-lucidusculine),1-O-甲基-12-表歐烏頭鹼(1-O-methyl-12-epinapelline),1-O-甲基準噶爾烏頭鹼(1-O-methylsongorine),12-表去氫歐烏頭鹼(12-epidehydronapelline),12-表去氫光澤烏頭鹼(12-epidehydroluciduscu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