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集:巴金致楊苡書簡劫餘全編》是作者和巴金通信的結集。經過十年浩劫,從中看到巴金先生嚮往光明的坦蕩心懷,他在任何時候都是鼓勵人前進,要永遠懷著一顆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心,這就富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性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雪泥集:巴金致楊苡書簡劫餘全編
- ISBN:7807068663
- 頁數:236頁
-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重量:458 g
- 尺寸:25.8 x 16.4 x 1.8 cm
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內容簡介
《雪泥集:巴金致楊苡書簡劫餘全編》收錄著名作家巴金致翻譯家楊苡書簡67封,在巴金給同一收信人的信件中,這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1987年,三聯書店曾出版《雪泥集》,引起廣泛關注。時隔20年,該版本早已無處尋覓。2000年起,楊苡就有重版《雪泥集》的想法,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現。在巴金先生去世後,她的這一想法更加強烈,並在好友的幫助下,對原書作了全面的增補。本書增補後期書簡五封,收信人楊苡對註解也作了增補。尤其珍貴的是,楊苡提供了所有信件的手跡,其中多數為首次公開。這些歷盡坎坷保存下來的信簡,對於熱愛巴金的讀者和研究巴金的學者而言,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為了真實再現巴金手跡,本書採用藝術紙四色印刷。本書將信件按年度進行歸類,並增加了巴金年表,為讀者閱讀信件提供必要的背景參考。同時,根據信件內容增加了一些附文,如羅蓀的信、嘉蓁的信、巴金的兩篇文章、楊苡的兩篇文章等,使全書的內容更為充實。
媒體評論
這些信簡能在今天流傳下來,實在太珍貴了。就中更可以看到巴金先生嚮往光明的坦蕩心懷,他在任何時候都是鼓勵人前進,要永遠懷著一顆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心,這就富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性意義。
——王辛笛
目錄
再版序言(王辛笛)
初版前記(楊苡)
輯一·一九三九一一九四八
一九三九年(No.001-002)
這半年來敵機似乎就跟著我炸。我到哪裡它炸到哪裡。
一九四○年(No.003)
這裡空氣很悶,我差不多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很羨慕你們那裡的廣闊的天空。
一九四一年(No.004)
我也去過呈貢看沈先生。
一九四二年(No.005-007)
把精神一半寄托在工作上讓生命的花開在事業上面,也是美麗的……
一九四三年(No.008一010)
一個人應該有幻想,幻想不但鼓舞人上進,還可以安慰人的心靈。
一九四四年(No.011-012)
我們辛辛苦苦印幾本書出來,倘使不能送朋友看看,還有什麼意思呢?
一九四五年(No.013)
我在書店快做了一年的校對,看校樣看得我想自殺。
一九四七年(No.014)
出版界情形不好,印書漸漸變成了奢侈的事情。
一九四八年(No.015-016)
文化生活社還有三十多部稿子,打算在半年內全部印出……
輯二·一九五一一一九七六
一九五一年(No.017)
我事太多……除了熬夜什麼事都無法做。
一九五三年(No.018-020)
我覺得你譯得有點草率,你本來可以譯得更好一點。
一九五八年(No.021)
新文藝有它自己的編輯方針,不受平明任何拘束。
一九五九年(No.022)
不過據我所知,在這裡買毛線衣需要毛線票……
一九六六年(No.023)
我從越南回來兩個月了,因為在越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務,還有一半任務是寫文章,到現在只寫出三篇,我不能不著急……
一九七二年(No.024)
我們仍住原處,只是樓上房間加了封,大家都住在樓下。
一九七四年(No.025)
每周去機關參加學習兩次,共兩個半天,其餘時間就在家裡看書和做點翻譯工作。
一九七五年(No.026-028)
沈從文到過上海,到我家來過一次……
一九七六年(No.029-035)
查良錚來過一信說前幾個月騎車摔傷了腿,地震期間受驚不大。
輯三·一九七七一一九九二
一九七七年(No.036一043)
“四害”橫行時,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寫了日記又撕掉,怕給家裡人添麻煩。那些可怕的日子,那些可恨的日子!
一九七八年(No.044)
良錚譯稿出版的事,我記在心上,總得盡一點力。
一九七九年(No.045-051)
當然我現在還在寫,可是總有事打岔,寫得慢,寫得少。我真想關起門寫三五年!
一九八○年(No.052-055)
我寫了“哀告”的文章,要求讓我安靜……
一九八一年(No.056)
腦子十分清楚,對生死問題也看得明白,一切毀譽都不在心上,相信頗有自知之明。
一九八三年(No.057)
在醫院中躲過生日,省卻一些應酬,倒是好事。
一九八五年(No.058-061)
這次作協代表大會開得很好……“作家必須用自己頭腦來思維”,祝詞里講得很明白。
一九八六年(No.062)
我“懷念肖珊”的文章就交給一份遠方的刊物……我不願意人們在我四周多談那些使我心酸的事。
一九八八年(No.063-064)
文代會開完了,有人說並未開得一團和氣,倒是一團冷氣。
一九九一年(No.065)
明年的《收穫》上有我的一篇短文,很短,我希望它不是我最後一篇文章。
一九九二年(No.066一067)
想想寫《雪泥集》那些信函的日子真像在做夢。
附錄:楊苡散憶(兩篇)
堅強的人——訪問巴金
夢蕭珊
再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