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運動

雪橇運動

滑雪運動項目之一。乘木製或金屬制的雙橇滑板在專設的冰雪線路上作高速滑降、迴轉的運動。雪橇可分無舵和有舵、單橇和寬橇、騎式和臥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橇運動
  • 項目:滑雪運動項目之一
  • 分類:無/有舵、單/寬橇、騎/臥式等
  • 起源:北歐
  • 又稱:北歐冰橇
  • 瑞士:有舵雪橇起源地
  • 挪威:無舵雪橇起源地
比賽器材,比賽分類,比賽規則,無舵雪橇比賽規則,有舵雪橇比賽規則,起源與發展,綜述,有舵雪橇,無舵雪橇,

比賽器材

比賽器材為有舵雪橇無舵雪橇。有舵雪橇是一種集體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盤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運動。1924年在第一屆冬季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有舵雪橇用金屬製成,形如小舟,車首覆有流線型罩。車底前部是一對舵板;上與方向盤相接,車底後部為一對固定平行滑,車尾裝有制動器。雪橇全長為70-140厘米,寬為34-38厘米,高為8-20厘米。雪橇為木製,底面有一對平行的金屬滑板,寬不超過45厘米。雪橇前部沒有舵板,後部也沒有制動閘。滑板上部為支架。滑板前面翹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軟性,以利轉彎,但不準裝置能操縱滑板的舵和制動器。

比賽分類

比賽分為有舵雪橇比賽和無舵雪橇比賽。國際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聯合會成立於1923年11月。有舵雪橇運動初期還包括無舵雪橇運動,直至1957年無舵雪橇運動才單獨分出,另成立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
雪橇運動-無舵雪橇雪橇運動-無舵雪橇

比賽規則

無舵雪橇比賽規則

單座重量不準超過20公斤,雙座不準超過22公斤。比賽分男子單座、男子雙座、女子單座三項。比賽設施為以混凝土或木材為基礎砌成槽狀的滑道。道寬1.30~1.50米,滑道兩側的護牆均需澆冰。比賽線路長度男子1000~1400米,女子800~1200米。全程設11~18個彎道,彎道的半徑為8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男女相同,為4°~10°。起點與終點的高度差為70~130米。比賽時運動員坐在雪橇上,雙手藉助起點助欄用力向後推,使雪橇向前起動,滑行中仰臥在雪橇上,單手拉住雪橇皮帶利用身體起臥,變換肩、腿姿勢操縱雪橇,使之沿著冰道快速滑降。到達終點時,運動員須坐在雪橇上,否則不予計算成績。單座滑4次,賽期為兩天;雙座滑2次,賽期為一天。均以時間少者為勝。成績相等時,以各次滑降中成績最好者為勝。出發順序由抽籤決定!

有舵雪橇比賽規則

2人座有舵雪橇長不得超過2.70米,寬0.67米,滑車板寬度8毫米;4人座有舵雪橇最長3.80米,寬0.67米,滑車板最小寬度為12毫米。2人座有舵雪橇比賽時,總重量不得超過375公斤,4人座有舵雪橇總重量不得超過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攜帶其他加重物補足。滑道全長1435米,平均坡度為4°30′,最大坡度為8°30′。彎道部分的半徑必須在20米以上,滑道的護牆最少不得低於50厘米。比賽分雙人座和四人座兩項。每賽次滑行4次,以4次比賽的累計時間計算成績,時間少者名次列前。遇兩隊時間總和相等時,以任何一次最少時間的隊為勝!
賽期兩天,每天進行兩次。首輪出發順序由抽籤決定。從第二輪起,出發順序由前一輪的最後一名先出發,接著順次下排。出發前,雪橇距起點線15米。出發信號發出後,均由運動員在起點處手推雪橇奔跑起動,然後躍入座位,舵手率先跳入車內掌舵,調整理想的滑行線路,第二、三名隊員繼續推動雪橇,在他們跳入雪橇內之前以達到最大速度。制動員最後躍入負責制動。全部4名隊員在6秒左右的時間內必須全部入座。在比賽過程中,三名選手使頭部儘量縮起,所有隊員在過彎道時均側傾身體。到達終點時運動員均須在座位上,否則成績無效。有舵雪橇的最大時速可達135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50公里!
雪橇運動-有舵雪橇雪橇運動-有舵雪橇
有舵雪橇服裝、運動員穿戴用具包括比賽服,護肩、護肘、頭盔和專用釘靴。靴釘為刷型並均勻分布於靴底。靴釘的長度不超過14毫米,間隔不超過3厘米!

起源與發展

綜述

雪橇起源於北歐,又稱北歐冰橇。1883年2月12日,瑞士人皮特(Peter Minsch)和澳大利亞人喬治(George Robertson)聯手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國際冰橇比賽”,他們用時9分15秒滑過在瑞士達沃斯4公里的賽道。隨後這個運動在瑞士、奧地利德國義大利以及美國等國家迅速興起。1887年瑞士聖莫里茨地區的機械專家馬蒂斯(Mattis)設計製作了世界上的第一個比賽冰橇。自20世紀50年代始,隨著無舵雪橇的興起,冰橇逐漸被淘汰。冰橇滑降時,運動員頭在前,俯臥在冰橇上,利用安裝在專用皮靴前部的防滑釘控制冰橇的運動方向或制動。僅在1928年和1948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當下的雪橇比賽中,選手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40公里或者更大,其離心力超越5G。

有舵雪橇

有舵雪橇起源於瑞士,由無舵雪橇發展而來。18世紀80年代,兩位美國考察人員惠內和蔡爾茲在瑞士的聖莫里茨將兩個無舵雪橇前後用木板釘在一起,前面的用於控制轉彎,這是有舵雪橇的前身。1888年瑞士的馬蒂斯研製成裝有操縱舵的長雪橇,木製架子,鐵制滑板。1903年在聖莫里茨建成世界上第一條人工有舵雪橇滑道。雪橇形如小舟,金屬製成。橇首有流線型罩,橇底前部是一對舵板,上與方向盤相接,橇底後部為一對固定平行滑板,橇尾裝有制動器冬奧會設雙人座(1932年列入)和四人座(1924年列入)兩個比賽項目,僅限男子參加。比賽時每隊下滑4次,以4次比賽的總時間計算名次,時間少者為勝。

無舵雪橇

在1480年挪威就已出現無舵雪橇。1883年瑞士達沃斯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無舵雪橇比賽。1889年德國成立無舵雪橇俱樂部。有男子單人、雙人和女子單人3個比賽項目,均從1964年起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雪橇為木製,底面有一對平行的金屬滑板。滑板不得裝置能操縱滑板的舵和制動器。男、女單人項目比賽每隊限報3人,每名運動員可滑行4次,以4次滑降時間總和計算名次,少者為勝。雙人項目比賽時每隊不得超過兩名運動員,每名運動員可滑行兩次,以兩次滑降時間總和評定名次,少者列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