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林佤族鄉

雪林佤族鄉

雪林佤族鄉位於雲南省普洱市滄拉祜族自治縣,地處東經99°47'48"~99°58'44"、北緯23°05'37"~23°15'32",東連木戛、安康鄉,南與西盟佤族自治縣的中科鄉相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雪林佤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電話區號:0879
  • 地理位置: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面積:222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J
簡介,農村經濟,基礎設施,人文地理,科學發展,招商引資,雪新農村建設,資源環境,特色產業,

簡介

雪林佤族鄉,地處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北部,距縣城勐朗壩120公里,轄7個村民委員會,53個自然寨,127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全鄉總人口11907人,佤族是雪林鄉的主體民族,占總人口的96%。雪林佤族鄉與友好鄰邦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23.72公里,兩國邊民跨境為居,世代和睦相處,結下了牢不可破的情誼。鄉情突出特點是“邊、少、山、低、窮”。“邊”即地處邊境,與緬甸國接壤,“少”即少數民族鄉,全鄉有佤族、拉祜族、哈尼族、彝族等7種少數民族;“山”即山多,是比較典型的山區農業鄉,山區、半山區占總面積的100%;“低”即社會發育低,人口素質低;“窮”既鄉窮、民窮。
鄉政府辦公樓鄉政府辦公樓

農村經濟

該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1萬元,占總收入的47%;畜牧業收入117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16頭,牛460頭);漁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03%;林業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7%;第二、三產業收入175萬元,占總收入19的%;工資性收入123萬元,占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486元,農民收入以水稻、茶葉、玉米等為主。

基礎設施

該鄉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鄉有374戶通自來水,有2806戶飲用井水,有318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430戶通電,有20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3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45%、6%和2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0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9戶(分別占總數的22%和13%)。
雪林佤族鄉雪林佤族鄉
該鄉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鄉道路為文明路面;鄉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鄉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25輛,機車302輛。
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8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14畝,有效灌溉率為1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8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畝。
該鄉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6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2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1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文地理

雪林佤族鄉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北部,距縣城120公里,東連該縣木戛鄉、南與西盟縣中科鄉相連,北與滄源縣岩帥鎮毗鄰,西與緬甸國勐冒縣昆馬區接壤,國境線長23.72公里。鄉內海拔最高峰2358米,最低1241米,主要河流有格浪河、格浪龍代河。
雪林佤族鄉雪林佤族鄉
該鄉有著共同生存、團結一致的美好民族傳統的歷史悠久。居住在傳統的茅草、竹子達成的人畜混居小木樓,傳統的民族服飾源遠流長。他們熱情好客,常用雞肉稀飯和阿佤水酒來招待客人,每遇傳統的“新米節”,全鄉各族民眾的人們圍在火塘邊煮著濃濃的茶水來回輪流地盡飲,並伴著優美的蘆笙歡歌載舞。

科學發展

1、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加大工作指導力度,整合項目捆綁投入,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強化便民富民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改變農村面貌,全鄉農林全面發展,扶貧開發工作繼續推進,新農村示範建設帶動明顯,村寨環境整治工作有序展開,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和指導員作用較好發揮,農村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基本條件不斷改善,交通、水利、通信、供電等基礎設施逐步夯實。2007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811萬元(現價)、同比比增長2.3%,糧食產量3872.858噸、同比增長1.1%。新增通電村委會1個,其餘4個正在實施之中;實施地震恢復重建項目130戶,農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1100戶,重點扶持村建設3個。樂施會幫扶項目,完成左都村左都大寨98 戶200畝雜交玉米種植,修善左都大寨防洪溝全長50 米。
雪林佤族鄉雪林佤族鄉
2、重視發展生產,加強實用技術推廣,以經濟作物種植、生豬養殖為重點,增加農民收入。結合邊疆黨建長廊工作的開展,把黨建工作與扶貧、禁毒和民族工作有機結合,進行“科技扶貧”、“知識扶貧”,變“輸血”為“造血”,建立黨員示範戶6戶,樹立典型,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幫助民眾儘早脫貧致富。並認真組織抓落實,做好扶持戶的種養殖業培訓工作及跟蹤檢查指導。目前,各戶種養殖業進展良好,養殖戶最多的已養豬12頭,平均每戶出欄3頭、種植大棚蔬菜2畝、雜交玉米10畝,每畝產量達0.5噸,每戶經濟總收入均增加1000餘元。
3、發展支柱產業,拉動本地經濟發展。為拉動本地經濟的發展,努力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鄉黨委、政府在積極探索路子,調整產業發展的同時,不忘繼續發展支柱產業,茶地面積由2006的10641畝發展到2007年的12194畝,產量由2006年的160噸增加到304噸,人均純收入增加了122元。
雪林佤族鄉雪林佤族鄉
4、社會和諧化建設取得新進展。積極向上爭取建起了4個村級黨組織活動事,4個村級衛生室,在南盼組建起了宣傳文藝隊伍,有計畫地開展了活動;結合創建“平安雪林”活動成立了3個社區警務室,組建了調解小組、聯防隊、消防隊等16種組織機構90個領導小組933人,全面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實行“三務”公開,全方位接受民眾監督。截止現在,民間糾紛調解率、治安滿意率均達95%以上。

招商引資

雪林佤族鄉的招商引資工作主要圍繞特色產業茶葉進行。目前,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已引入個體老闆鮑岩東在左都村芒而多依寨開發建成500畝無性系優質茶園;通過承包租賃的方式讓雪林鄉供銷社將大芒令村大青山茶廠經營權承包30年。通過以上招商引資項目的帶動,促進了我鄉茶產業的健康穩步的發展。
雪林佤族鄉雪林佤族鄉

雪新農村建設

雪林佤族鄉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納入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進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機制:一是鄉村重點抓。年初,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黨委副書記、鄉人民政府代鄉長等任副組長,相關工作人員為成員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專門辦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工作人員專門抓的工作機制。並根據雪林鄉的實際情況制定下發了新農村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認真做好試點村(南盼村扎務、波哨一社、左都芒額)建設規劃,採取目標化管理的方式推進新農村建設,在具體工作中把各項工作任務細化為每一個具體指標,逐一進行落實。二是工作隊指導抓。全鄉成立了由7名工作指導員為成員的一支新農村建設駐村工作隊,負責7個行政村新農村建設的指導、協調、服務工作,下鄉工作隊隊員堅持常年深入基層、深入農戶督促指導新農村建設工作,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協調解決。三是邊境村結對抓。按照總體工作部署,結合縣裡安排的重點扶持項目與邊境村進行結對,重點扶持邊境一線村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在結對共建活動中,各邊境村認真開展調研,幫助結對村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和新農村總體規劃,組織開展了“四進農村”活動,即科技培訓進農村、政策法律進農村、文明新風進農村、致富項目進農村;切實做到“五聯”,即思想教育聯做,環境衛生聯搞,文明新風聯抓,公益事業聯辦,產業項目聯謀,真正使結對村在較短的時間內有了新的變化。
雪林佤族鄉雪林佤族鄉

資源環境

2007年末,全鄉實有耕地面積35169畝,人均3.03畝,其中:水田面積11728畝,人均1.02畝;旱地面積23441畝,人均2.02畝。主產稻穀玉米蕎子等,稻穀平均單產198公斤,玉米平均公斤,蕎子平均單產51公斤。
雪林佤族鄉雪林佤族鄉

特色產業

茶葉作為雪林鄉特色產業,近年來其發展壯大備受雪林鄉各族民眾及各級黨政重視,通過近50年的培育,目前台麵茶已達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