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aganniphum Balf. f. et K. Ward):常綠灌木,高1-4米;幼枝無毛,直徑約5毫米。葉厚革質,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有時卵狀披針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白色至淡黃白色。頂生短總狀傘形花序,有花10-20朵; 花冠漏斗狀鐘形,長3-3.5厘米,白色或淡粉紅色,筒部上方具多數紫紅色斑點。蒴果圓柱形。花期6-7月,果期9-10月。
黃毛雪山杜鵑(變種)(新擬)黃色海綿杜鵑: Rhododendron aganniphumBalf. f. et K. Ward. var. flavorufum(Balf. f. et Forrest) Chamb. ex Cullen et Chamb.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是葉片橢圓形,下面毛被厚,初為黃色,後變為深紅棕色,呈不規則的塊狀分裂。花期6-7月,果期10月。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3250-4400米的針葉林下或多岩石的山坡杜鵑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德欽。
裂毛雪山杜鵑(變種)(新擬)裂毛海綿杜鵑: Rhododendron aganniphumBalf. f. et K. Ward. var. schizopeplum(Balf. f. et Forrest) T. L. Ming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片下面毛被薄,多少粘結,兩層,上層毛被淡棕色,老時呈網隙分裂,顯出白色緊密的下層毛被。花期6月。 產中國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3 500-4 560米的高山針葉林緣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德欽。
專家從Forrest 14133號標本(R. glaucopeplum Balf. f. et Forrest的模式)觀察,葉柄具稀疏的短柄腺體,葉下面毛被混生少量短柄腺體,具表膜,雖然沒有見到該種的模式(K. Ward 768),但從青海、四川、雲南和西藏大量標本比較觀察,也發現葉下面混生腺體,葉柄上有時具1-2枚腺體,花的結構特徵也相同,因此D. F. Cham-berlain將R. glaucopeplum Balf. f. et Forrest作為該種異名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