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書院(麗江清朝時期書院)

雪山書院(麗江清朝時期書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雪山書院歷史源遠流長,是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歸流後,麗江首任流官知府楊馝所創建。此之後至光緒年間,雪山書院經歷了多次的修葺、擴張和改建,特別是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知府陳宗海、麗江晚清進士和庚吉,雪山書院山長李福寶,在書院原基礎上作改建,藏書樓十分為之壯觀,教室寬敞,門樓更高大。

直到1905年的停科舉、興學校,其使命才告結束,辦學歷史長達180年。期間,共培養出了2名翰林,7名進士,61名舉人,12名副榜,154名貢生,其餘廩生、增生、附生難以計數,正是這些邊疆人才推動了納西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體現古代麗江平民子弟從此能夠普遍接受漢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山書院
  • 地址:麗江古城
  • 創建人:楊馝
  • 創建時間:雍正元年
  • 人物:和庚吉
  • 開放時間:周六14:30-16:00
  • 地址:五一街王家莊巷公房37號
歷史淵源,麗江講壇,

歷史淵源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在雪山書院創辦了麗江勸學所,為中華民國麗江教育局的前身。首任勸學員、學務總董為麗江舉人周暐(周霖祖父)。同年三月,麗江知府彭繼志請百歲坊名人和積賢主辦《麗江白話報》,成為雲南省第一份白話報;隨後士紳楊憲之在雪山書院成立“麗江活字版製造所”,成為雲南鉛字排版,活字印刷的發祥地;民國元年(1912年)後,在雪山書院還創辦了多級國小,後成為軍隊駐地,遭到嚴重破壞,僅有圖書還被遷至玉皇閣藏書樓。
歷史上,雪山書院歷任知府和教育官員培植了大批的邊疆人才,推動了納西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三五年間,人才輩出,譽及滇西北。從1723年改土歸流到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雪山書院共出了兩名翰林,7名文進士,61名舉人,12名副榜,28名優貢和拔貢,其他貢生、稟生難以計數。
除培養大批的民族人才之外,雪山學院的創建還是體現古代麗江平民子弟從此能夠普遍接受漢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標誌。在1723年的改土歸流、雪山書院創建之前,麗江在漢學儒學教化上。處於半封閉的之後狀態。當時在土司統領下的麗江有不成文的規定:老百姓不能讀書認字,更不能參與科舉應試,“天雨流芳”只是土司對本家族子弟的一種薰陶而已,木氏土司採取的是“愚黔首”的政策,除了木氏文人外,不見他人姓文人。
雪山學院的創建為平民階層的士人學子提供了讀書的機會,讓他們在此研習經典,探求修身治國之道、應舉之策、講學論道、教化一方禮儀。因此,它不僅是麗江漢文化教育的最高學府,也是麗江文化教育的搖籃,雲南省第一份白話報的誕生地,雲南鉛字排版,活字印刷的發祥地,是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恢復“雪山書院”為麗江文化歷史與旅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雪山書院共收藏有圖書2萬餘冊書籍,在繼承發揚雪山書院的歷史業績,雪山書院將被打造成為麗江古城的“鎮城之院”。

麗江講壇

2011年11月7日,在古城內舉行的《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志》的首發儀式上,麗江古城雪山書院也宣告正式恢復。雪山書院於2012年起創辦麗江講壇,於每周六下午開講,講壇內容涉及人文歷史、民俗民風、天文地理、社會科學等,講壇力求立足麗江,圍繞文化,挖掘歷史,開啟智慧,達到傳播麗江的效果。麗江講壇已打造成為傳播古城歷史文化的重要視窗和品牌。
2018年8月18日,由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主辦,京版北教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麗江古城名家講壇”活動在麗江古城雪山書院正式啟動,活動以“玉水滋硯墨鴻儒悅古今”為主題,麗江古城雪山書院迎來了“麗江古城名家講壇”活動的首位主講嘉賓——北京大學中文系張頤武教授,為麗江的聽眾帶來《國學傳統和當下人生》主題講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