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飛虹——青藏聯網工程全景實錄》以被譽為“電力天路”的青藏聯網工程為背景,詮釋了工程建設的作用、意義和影響,反映了建設者直面艱險、勇於挑戰、甘於奉獻的時代精神,以及責任央企忠於祖國,服務人民的承諾與實踐。 《雪域飛虹——青藏聯網工程全景實錄》由徐劍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雪域飛虹
-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 頁數:360頁
- 開本:16
- 作者:徐劍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232891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雪域飛虹——青藏聯網工程全景實錄》是一本報告文學,由國家一級作家徐劍歷經8個月,採訪了包括工程建設總指揮在內的全部參建人員150人後創作而成,用大氣恢弘又柔美靈動的敘述,見證了電網建設者的英雄史詩。本書印製精美,內有多張反映青藏聯網工程沿線的風土照片,與作者感性又大氣的文字一起,反映了青藏鐵路工程建設過程的全貌。
作者簡介
徐劍,第二炮兵政治部創作室主任,一級作家,全軍高級職稱評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
1994年開始從事專業創作,長期致力于軍事文學創作和國家重大工程與重大國計民生題材的文學創作,著有散文集《歲月之河》、《靈山》,飛彈系列文學作品《大國長劍》、《鳥瞰地球》、《礪劍灞上》和長篇電視連續劇《飛彈旅長》以及《江南草藥王》、《水患中國》、《東方哈達》、《冰冷血熱》、《遍地英雄》、《國家負荷》等十二部作品,先後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特別獎和電視劇金鷹獎等二十多項大獎,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優秀文藝家。二炮黨委為表彰其創作成就,曾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1994年開始從事專業創作,長期致力于軍事文學創作和國家重大工程與重大國計民生題材的文學創作,著有散文集《歲月之河》、《靈山》,飛彈系列文學作品《大國長劍》、《鳥瞰地球》、《礪劍灞上》和長篇電視連續劇《飛彈旅長》以及《江南草藥王》、《水患中國》、《東方哈達》、《冰冷血熱》、《遍地英雄》、《國家負荷》等十二部作品,先後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特別獎和電視劇金鷹獎等二十多項大獎,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優秀文藝家。二炮黨委為表彰其創作成就,曾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子 無法告別的西藏之旅
正極篇 艽野大夢
最後一個孤立電網
茫茫冬夜拉薩難熬
羊卓雍湖電站一波三折
生命守護神倚天青藏
民心工程——青藏聯網工程橫空出世
負極篇 往事如風
莽崑崙今夜難眠
第二章
正極篇 柴達木遠
大風起兮沙如牆
一家人與一個青藏聯網
高明蝸居夢高樓
虎父無犬子
負極篇 往事如風
清軍最後一名管帶與他的西藏嬌娘
第三章
正極篇 崑崙漢子
橫穿可可西里——柴達木、玉樹、西寧成三角
踏破崑崙山闕
俠骨柔腸莽崑崙
前度趙郎今又來
崑崙論劍偶遇“軍事迷”
負極篇 往事如風
鐵馬秋風莽崑崙
第四章
正極篇 格爾木人
一本《中國科學》改變一生
格爾木最多的綠色是軍人
立峰倚天問鼎崑崙
27年堅守生命禁區
負極篇 往事如風
格爾木城之父慕生忠
第五章
正極篇 楚瑪爾風
柔情五道梁,川軍曾潰不成軍
五塊崑崙石,寓意無石(時)不安
壯哉!五道樑上過“八一”
楚瑪爾風吹不走鐵桿外協工
沉默之旅,風火山下九死一生
負極篇 往事如風
一位老人與一座冷山
第六章
正極篇 母親河緣
長江源頭又見君
溫婉宜春——堪與雪山女神比肩
軍中姐妹花,為圓一個溫馨小家夢
仰望長江源,仰望拉薩
負極篇 往事如風
翻越唐嶺遇巨獸
第七章
正極篇 唐拉雅秀
誰立唐嶺唱大風
唐古拉山上有支“楊家軍”
唐嶺之上橫刀立馬
駛向唐古拉的故事
唐古拉山上長出“土豆樹”
紅龍驚天唐拉雅秀
負極篇 往事如風
大清帝國最後一支孤旅在長江邊過年
第八章
正極篇 羌塘萬里
唐南沼澤地帶冰點之戰
赤子丹心映冰雪
築起一道生命屏障
遍地英雄下羌塘
負極篇 往事如風
魔咒之地——安多
第九章
正極篇 熱振藏布
我看到了神獸白唇鹿
為吉祥之烏黑頸鶴讓道
踏平坎坷成大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
追你追到恰拉山
負極篇 往事如風
熱振藏布的晨鐘暮鼓
第十章
正極篇 龍騰藏地
“走後門”上青藏的女總工
哀兵必勝
中國第十三個生肖屬相一氂牛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矗立藏地
跋 拉姆納錯看前世今生
引子 無法告別的西藏之旅
正極篇 艽野大夢
最後一個孤立電網
茫茫冬夜拉薩難熬
羊卓雍湖電站一波三折
生命守護神倚天青藏
民心工程——青藏聯網工程橫空出世
負極篇 往事如風
莽崑崙今夜難眠
第二章
正極篇 柴達木遠
大風起兮沙如牆
一家人與一個青藏聯網
高明蝸居夢高樓
虎父無犬子
負極篇 往事如風
清軍最後一名管帶與他的西藏嬌娘
第三章
正極篇 崑崙漢子
橫穿可可西里——柴達木、玉樹、西寧成三角
踏破崑崙山闕
俠骨柔腸莽崑崙
前度趙郎今又來
崑崙論劍偶遇“軍事迷”
負極篇 往事如風
鐵馬秋風莽崑崙
第四章
正極篇 格爾木人
一本《中國科學》改變一生
格爾木最多的綠色是軍人
立峰倚天問鼎崑崙
27年堅守生命禁區
負極篇 往事如風
格爾木城之父慕生忠
第五章
正極篇 楚瑪爾風
柔情五道梁,川軍曾潰不成軍
五塊崑崙石,寓意無石(時)不安
壯哉!五道樑上過“八一”
楚瑪爾風吹不走鐵桿外協工
沉默之旅,風火山下九死一生
負極篇 往事如風
一位老人與一座冷山
第六章
正極篇 母親河緣
長江源頭又見君
溫婉宜春——堪與雪山女神比肩
軍中姐妹花,為圓一個溫馨小家夢
仰望長江源,仰望拉薩
負極篇 往事如風
翻越唐嶺遇巨獸
第七章
正極篇 唐拉雅秀
誰立唐嶺唱大風
唐古拉山上有支“楊家軍”
唐嶺之上橫刀立馬
駛向唐古拉的故事
唐古拉山上長出“土豆樹”
紅龍驚天唐拉雅秀
負極篇 往事如風
大清帝國最後一支孤旅在長江邊過年
第八章
正極篇 羌塘萬里
唐南沼澤地帶冰點之戰
赤子丹心映冰雪
築起一道生命屏障
遍地英雄下羌塘
負極篇 往事如風
魔咒之地——安多
第九章
正極篇 熱振藏布
我看到了神獸白唇鹿
為吉祥之烏黑頸鶴讓道
踏平坎坷成大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
追你追到恰拉山
負極篇 往事如風
熱振藏布的晨鐘暮鼓
第十章
正極篇 龍騰藏地
“走後門”上青藏的女總工
哀兵必勝
中國第十三個生肖屬相一氂牛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矗立藏地
跋 拉姆納錯看前世今生
文摘
這就是國家電網的作風,細枝末節考慮得極為周到,絕不比軍隊遜色。
飛抵長安城門外的鹹陽國際機場,已是黃昏時分。暮靄沉沉,夜色從東邊落下一道黑色帷幕,與地上的金帳扭曲著、纏綿著,交織在一起。等待,一個千年大荒的等待,等一個輝煌落幕,抑或一個不眠的初春之夜。
走下舷梯,登上西北電網有限公司接機的轎車,就像當年朝聖的駝隊一樣,朝迎賓大道踽踽而行,過了大唐年代鐵騎遠征哭爹又喊娘的鹹陽橋,將渭河拋在身後,往長安城駛去。
前方有煮茶的銅炊,還有鄉井水甜,可潤乾涸已久的靈魂。望不盡天涯路,卻可見炊煙冉冉,燈火點點,古老的明城牆依稀可見。西望長安,徐郎夜歸。我詫異萬狀,這部寫西藏電力前世今生的長篇報告文學,採訪之旅居然又從長安上路。
這可是當年唐蕃故道的零千米啊!驛道逶迤,穿越城郭、千村而去。也許,站在高巍的長安城堞之上,可以仰望——仰望崑崙,仰望唐古拉山,一座萬眾仰慕的神山,一座宗教的須彌山,似乎已經在前方視野中漸隆漸巍。
此刻,我仿佛佇立於西安古城的垛堞上,眺望艽野,遠眺城垣般崛起的青藏高原,一縷命運的陽光從雲罅中瀉下來,暖暖的,照得人有點眩暈。恍然之間,忘了我現在身處何地?驀地發現,埋在厚厚黃土之下的大唐長安城,幾乎成了我寫作生涯的零千米,寫當年大唐學子灞橋折柳送別之地的《礪劍灞上》如是,寫青藏鐵路的《東方哈達》如是,寫國家電網科技創新的《國家負荷》等幾部書皆如是,而今寫青藏聯網的《雪域飛虹》亦如是。我不免有點驚詫,命中注定,寫青藏聯網的書,自然要從西安城郭展開採訪的零千米。
對喻新強總指揮的採訪,是在第二天上午九點半進行的。那是周六的上午,初春的晨曦照在西安城垛之上,懶洋洋的,有一種慵懶的華貴和從容。這就是帝都的太陽,乾載不老,照著城郭蒼山,亦照著蒼生萬千。我從東門(古稱長樂門)外的一家賓館步行前往西北電網有限公司的辦公大樓,被引進會議室,剛落座,寒暄了一會兒,喻新強總指揮疾步走了過來。
這是我們的第二次見面和採訪。
初次見面也是這樣的季節,在抗冰搶險前線,時任國家電網公司建設運行部主任的喻新強本在長沙老家休春節假。可是雨霧三湘,冰凝楚山,一條線路接一條線路倒塔。郴州城黑,楚天冰封,為了讓全城人民在2008年晚上除夕夜看上聯歡晚會,國家電網數支送變電隊伍挺進郴州。大年初一,喻新強奉劉振亞總經理之召而來,到郴州電鐵督戰。硝煙散盡,我在元宵節前夜的郴州採訪了他。那時,七條電鐵已通,喻總神采飛揚,向我講述了冰雪之夜鏖戰電鐵的故事,讓人欷欺感嘆,撼冰雪楚山易,撼國家電網的送變電隊伍難。
郴州一別,已經三載。士別三日,當刮目看。喻新強已經是西北電網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且身兼青藏聯網工程總指揮。落座後寒暄了幾句,便切入採訪正題。
西藏是一個孤立電網。喻新強總指揮感慨道,和平解放六十年了。六十年間,從農奴社會一步躍入社會主義社會,其變化堪稱地覆天翻。可是,卻有一件憾事,就是缺電,是一個硬缺電的自治區。從表面上看,是一種枯水期或季節性的缺電,但是深究起來,卻是結構性的問題。西藏一直是個孤立的電網,未與內地的電網相連線。
聽到“最後一個孤立電網”後,我的思維突然發散開了,飄得很遠。想起當年陰法唐老人講過的一件事:1950年,毛澤東主席第一次出國訪問,在開往莫斯科的列車上,發出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的電報。一聲令下,十八軍官兵向雪域挺進,當時全軍官兵心裡唯有一個信念,就是解放大陸最後一塊尚未解放的高原。
彈指一揮間,最後一塊高原已經解放了六十年。一代代老西藏在青藏高原上留下了歷史性的大手筆。20世紀50年代以後,先是青藏、川藏天路跨越崑崙山、唐古拉山以及橫斷山、喜馬拉雅山脈,像金橋一樣,連著內地與西藏;進入60年代,一條銀線掛通了北京與拉薩,藏族同胞可以聽到北京中南海的聲音;而到了80年代,輸油管道也進來了;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列車於2006年7月1日清晨駛入崑崙山。美國人保羅·泰魯說“只要崑崙山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的武斷之語被證謬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只待一個畫句號的歷史性工程,雪域飛虹與青藏鐵路交相輝映,比翼齊飛,將最後一個孤立電網與國家電網聯繫起來。
喻新強說,這項工程得以上馬,首倡者自然是國家電網公司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領導。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召開前夕,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站在中國電力的版圖前,俯瞰山河,除華南、西南一隅劃在南方電網界內,偌大的國家電網,覆蓋了神州大地東西南北中,成為中國的巨大動能。然而,唯有一塊高地,雄踞於人類的第三極之上,傲視天下。可是也因此成了最後一個孤立電網,與國家電網一直未曾聯網,以至於枯水期和冬天的季節性缺電時,國家電網也無力出手相援,讓西藏人民在寒冷的季節飽受缺電之苦,更無從奢談西藏的工業發展。
每次西藏工作會議之後,中央都要送西藏人民一份大禮。劉振亞記得,20世紀80年代西藏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是43份大禮。胡錦濤總書記當年主政西藏時,是各省市區定向援藏,一個省包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包一個縣城,蓋新房,建高樓,讓西藏人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城市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進入新世紀的大門之後,以江澤民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又給西藏人民獻上了一份厚禮,修築了跨越崑崙和唐古拉山的青藏鐵路,這從戰略的高度,將西藏與祖國內地襟連起來。
新世紀的最初幾年,該給西藏人民一份什麼樣的大禮?劉振亞總經理沉吟再三,一雙睿眸投向了青藏高原。他覺得此時西藏人民最缺的仍然是電,架一條進藏的輸電線路,將制約西藏民生和工業瓶頸的電網結構問題徹底解決。
此議一出,立即得到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成員的贊成。
之後,劉振亞總經理不顧高原反應,親赴拉薩,與時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會談,商討為西藏人民謀福利之事。
兩位一把手在拉薩一拍即合,將西藏電力廳所屬的電力公司劃歸國家電網公司,但因為是政府的財產,必然要以持股來解決。按說,一家大型國有企業與政府簽訂契約,政府應該持資產和股權的51%,而大型國企只能持股49%。可是那天,精明的張慶黎書記卻要讓國家電網主導西藏電力的發展壯大。他仰起頭來,對坐在對面的國家電網公司掌門人劉振亞說,我們拱手相讓,就是為了以內地發展標準來幫扶西藏電力有限公司。
呵呵!劉振亞笑了說,張書記,五五開,西藏和國家電網公司各占50%吧!
還是國家電網公司占51%,西藏自治區占49%吧。張慶黎答道。
P9-11
飛抵長安城門外的鹹陽國際機場,已是黃昏時分。暮靄沉沉,夜色從東邊落下一道黑色帷幕,與地上的金帳扭曲著、纏綿著,交織在一起。等待,一個千年大荒的等待,等一個輝煌落幕,抑或一個不眠的初春之夜。
走下舷梯,登上西北電網有限公司接機的轎車,就像當年朝聖的駝隊一樣,朝迎賓大道踽踽而行,過了大唐年代鐵騎遠征哭爹又喊娘的鹹陽橋,將渭河拋在身後,往長安城駛去。
前方有煮茶的銅炊,還有鄉井水甜,可潤乾涸已久的靈魂。望不盡天涯路,卻可見炊煙冉冉,燈火點點,古老的明城牆依稀可見。西望長安,徐郎夜歸。我詫異萬狀,這部寫西藏電力前世今生的長篇報告文學,採訪之旅居然又從長安上路。
這可是當年唐蕃故道的零千米啊!驛道逶迤,穿越城郭、千村而去。也許,站在高巍的長安城堞之上,可以仰望——仰望崑崙,仰望唐古拉山,一座萬眾仰慕的神山,一座宗教的須彌山,似乎已經在前方視野中漸隆漸巍。
此刻,我仿佛佇立於西安古城的垛堞上,眺望艽野,遠眺城垣般崛起的青藏高原,一縷命運的陽光從雲罅中瀉下來,暖暖的,照得人有點眩暈。恍然之間,忘了我現在身處何地?驀地發現,埋在厚厚黃土之下的大唐長安城,幾乎成了我寫作生涯的零千米,寫當年大唐學子灞橋折柳送別之地的《礪劍灞上》如是,寫青藏鐵路的《東方哈達》如是,寫國家電網科技創新的《國家負荷》等幾部書皆如是,而今寫青藏聯網的《雪域飛虹》亦如是。我不免有點驚詫,命中注定,寫青藏聯網的書,自然要從西安城郭展開採訪的零千米。
對喻新強總指揮的採訪,是在第二天上午九點半進行的。那是周六的上午,初春的晨曦照在西安城垛之上,懶洋洋的,有一種慵懶的華貴和從容。這就是帝都的太陽,乾載不老,照著城郭蒼山,亦照著蒼生萬千。我從東門(古稱長樂門)外的一家賓館步行前往西北電網有限公司的辦公大樓,被引進會議室,剛落座,寒暄了一會兒,喻新強總指揮疾步走了過來。
這是我們的第二次見面和採訪。
初次見面也是這樣的季節,在抗冰搶險前線,時任國家電網公司建設運行部主任的喻新強本在長沙老家休春節假。可是雨霧三湘,冰凝楚山,一條線路接一條線路倒塔。郴州城黑,楚天冰封,為了讓全城人民在2008年晚上除夕夜看上聯歡晚會,國家電網數支送變電隊伍挺進郴州。大年初一,喻新強奉劉振亞總經理之召而來,到郴州電鐵督戰。硝煙散盡,我在元宵節前夜的郴州採訪了他。那時,七條電鐵已通,喻總神采飛揚,向我講述了冰雪之夜鏖戰電鐵的故事,讓人欷欺感嘆,撼冰雪楚山易,撼國家電網的送變電隊伍難。
郴州一別,已經三載。士別三日,當刮目看。喻新強已經是西北電網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且身兼青藏聯網工程總指揮。落座後寒暄了幾句,便切入採訪正題。
西藏是一個孤立電網。喻新強總指揮感慨道,和平解放六十年了。六十年間,從農奴社會一步躍入社會主義社會,其變化堪稱地覆天翻。可是,卻有一件憾事,就是缺電,是一個硬缺電的自治區。從表面上看,是一種枯水期或季節性的缺電,但是深究起來,卻是結構性的問題。西藏一直是個孤立的電網,未與內地的電網相連線。
聽到“最後一個孤立電網”後,我的思維突然發散開了,飄得很遠。想起當年陰法唐老人講過的一件事:1950年,毛澤東主席第一次出國訪問,在開往莫斯科的列車上,發出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的電報。一聲令下,十八軍官兵向雪域挺進,當時全軍官兵心裡唯有一個信念,就是解放大陸最後一塊尚未解放的高原。
彈指一揮間,最後一塊高原已經解放了六十年。一代代老西藏在青藏高原上留下了歷史性的大手筆。20世紀50年代以後,先是青藏、川藏天路跨越崑崙山、唐古拉山以及橫斷山、喜馬拉雅山脈,像金橋一樣,連著內地與西藏;進入60年代,一條銀線掛通了北京與拉薩,藏族同胞可以聽到北京中南海的聲音;而到了80年代,輸油管道也進來了;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列車於2006年7月1日清晨駛入崑崙山。美國人保羅·泰魯說“只要崑崙山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的武斷之語被證謬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只待一個畫句號的歷史性工程,雪域飛虹與青藏鐵路交相輝映,比翼齊飛,將最後一個孤立電網與國家電網聯繫起來。
喻新強說,這項工程得以上馬,首倡者自然是國家電網公司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領導。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召開前夕,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站在中國電力的版圖前,俯瞰山河,除華南、西南一隅劃在南方電網界內,偌大的國家電網,覆蓋了神州大地東西南北中,成為中國的巨大動能。然而,唯有一塊高地,雄踞於人類的第三極之上,傲視天下。可是也因此成了最後一個孤立電網,與國家電網一直未曾聯網,以至於枯水期和冬天的季節性缺電時,國家電網也無力出手相援,讓西藏人民在寒冷的季節飽受缺電之苦,更無從奢談西藏的工業發展。
每次西藏工作會議之後,中央都要送西藏人民一份大禮。劉振亞記得,20世紀80年代西藏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是43份大禮。胡錦濤總書記當年主政西藏時,是各省市區定向援藏,一個省包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包一個縣城,蓋新房,建高樓,讓西藏人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城市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進入新世紀的大門之後,以江澤民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又給西藏人民獻上了一份厚禮,修築了跨越崑崙和唐古拉山的青藏鐵路,這從戰略的高度,將西藏與祖國內地襟連起來。
新世紀的最初幾年,該給西藏人民一份什麼樣的大禮?劉振亞總經理沉吟再三,一雙睿眸投向了青藏高原。他覺得此時西藏人民最缺的仍然是電,架一條進藏的輸電線路,將制約西藏民生和工業瓶頸的電網結構問題徹底解決。
此議一出,立即得到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成員的贊成。
之後,劉振亞總經理不顧高原反應,親赴拉薩,與時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會談,商討為西藏人民謀福利之事。
兩位一把手在拉薩一拍即合,將西藏電力廳所屬的電力公司劃歸國家電網公司,但因為是政府的財產,必然要以持股來解決。按說,一家大型國有企業與政府簽訂契約,政府應該持資產和股權的51%,而大型國企只能持股49%。可是那天,精明的張慶黎書記卻要讓國家電網主導西藏電力的發展壯大。他仰起頭來,對坐在對面的國家電網公司掌門人劉振亞說,我們拱手相讓,就是為了以內地發展標準來幫扶西藏電力有限公司。
呵呵!劉振亞笑了說,張書記,五五開,西藏和國家電網公司各占50%吧!
還是國家電網公司占51%,西藏自治區占49%吧。張慶黎答道。
P9-11
後記
拉姆納錯看前世今生
我對拉姆納錯神往已久,膜拜已久。
那些年,在西藏的典籍和聖地神遊時,拉姆納錯總是驚現在我眼前,我相信自己的靈魂早就漫遊到了那裡。
魂兒也扔在天上仙女湖之畔,相晤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2011年8月25日,我在西藏的採訪落幕了,離藏還有四天時間,可以去神往已久的天上仙女洗馬魂之湖一遊了,幻影浮現,看看自己的前世今生。
第二天早晨,拉薩城陽光燦爛,萬里無雲。駛向神湖的路一直向上,從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一直在緩緩升高。經過加查縣,穿過雅魯藏布江,到了崔曲五村時,天已經黑了。藏族司機師傅索多說,青藏聯網工程如果輸電了,這裡就不會再缺電了。
顯然我馬上要寫的工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造福於藏族人民的祥雲工程。愛挾著電來,一如浮在空中的佛光一樣。
下午5:07,我們終於抵達拉姆納錯山脊下的停車場,雖然已經傍晚時分,但是陽光正好,一輪夕陽西下,普照神山聖湖。我仰首而眺,此時斜陽正濃,從西邊斜照下來,泄在經幡之上,五光十色,吉祥之極。
於是,強巴師傅在前,我和朋友一家居中,索多斷後,收羅掉隊之人。強巴師傅腳下生風,而我緊隨其後,跟了一段,上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時,我便大口喘氣,開始“拉風箱”了。登第二段台階時,我坐在石階休息了片刻,然後站起身來,接著往上攀登,背上的攝影包越來越沉了。以後每升高一百米,我便會坐下來歇息一會兒。
經過四五次的歇息,終於離經幡越來越近了。最後一程,我抓住扶欄,一級一級往上爬。終於鑽過經幡條,一個山谷里的神湖奔來眼底。
天啊!我神情愕然,神山天佑,神山庇護,湖面晴朗,天上一朵雲翳也沒有,長長的拉姆納錯,猶如一面橢圓形的魔鏡展現出來了。我們站在城垣般的牆頭上,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強巴師傅說,我們不要說話,各自看各自的。一個小時之後再走。
好啊!我選了一個沒有經幡的平台坐了下來。掏出照相機一邊裝鏡頭,一邊開始看自己的前世。
波瀾不驚的湖面上,突然展現出一個巨大的水牛頭,從水中浮現出牛頭,兩隻牛角弧線尤其美,從東岸往西岸,鳧水而來。
我大為驚詫,這就是我的前世?一頭耕地的水牛,一頭馱牛。俯首甘為孺子牛,今生也許就是一種耕耘之命。牛在湖中,往西岸越近,幻影漸次隱去。突然東南岸又出一景,一隻狗站於岸邊,水波漸漸放大,那隻狗的顯影也越來越清晰,仿佛汪汪地在叫喚。
一切都得到了印證,我的前世為牛,而今生屬狗。牛與狗皆印證了我的前世今生,那么來世呢,我的來世會變成什麼呢?
一邊舉起手中的相機拍照,一邊等著水上波瀾不驚,再變幻境。果然,一會兒水中的牛和狗已消失的無影無蹤。突然,水中央出現了海市蜃樓,一個桃花島浮現水中央,有樹有房舍,儼然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唯聽狗吠雞鳴。
也許只是三兩分鐘,抑或更短,桃花島不在,東岸靠中間的邊緣上突然幻化出一個身影,一個女性婆娑多姿,頭戴一頂太陽帽,性感無邊,頗像西方女郎。
我不由得大驚失色,來世我會成一個女性嗎?
緊接著,女性的身姿在岸邊不斷幻化,最後一位吸菸斗男士的頭像顯現出來。
這是我的來世嗎?!我默默叩問,按說一個凡夫俗子,要連續而來三載,才能看完自己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可是我卻有神湖之緣,西藏之緣,佛法之緣,只一次,便將自己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全看到了。
遙想當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圓寂四年後,五世熱振為尋找轉世靈童,騎著馬從山南而來,走了三天多的行程,抵加查宗。然後過雅魯,朝著崔曲而上,到了離神湖21千米的瓊果傑寺。念經做法三天,才騎著氂牛上山,抵達山頂後,五世熱振下湖走了三次。第一次看到神湖湖面雲層中驚現三個藏字,看見的影像是三個西藏字母——Ah,Ka及Ma;一個讀“阿”,一個讀“多”,連在一起,暗示靈童會出世於安多方向,即現在的青海。而第二次、第三次朝湖時,他看到了在湖象里浮現一幅圖畫:一座翠綠色和金色屋頂的寺院和一間有藍石瓦的房屋。一座小山,半山坡有一間藏家農舍,一條小路蜿蜒通向一座寺廟。這一影像被五世熱振詳細地記錄了下來,雪藏心中,守口如瓶,不到說話之時,絕對守密不說。後來尋訪靈童的格烏昌活佛據此,在青海的湟中縣祈家川(今平安縣紅崖村)尋找到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
波瀾不驚,湖靜蓮花生。不能不步步涼心,不能不心生虔敬。不知不覺間,我們在神湖的山巔坐了一個多小時。太陽漸次西斜,待我們站起來拍照時,神湖猶如一塊魔鏡一般,驟然關上,波平如鏡。同行的朋友喊照相,聲音大了一點,一隻灰頭雁從頭頂上掠過,嘰嘰地,幾聲啁啾,如哨聲一樣尖嘯,穿破天空。湛藍天幕上,此時並沒有一縷雲彩,可神鳥一叫,便落下幾片瑞雪。
太神奇啦!同行的朋友朝天驚呼道。 該說告別了,我們紛紛合掌祈禱,留下一張張與神湖融為一體的照片,然後下山。隨行朋友路上一再詢問我,看到了什麼,我噓了一聲,說這是秘密,不能隨便說的。
說嘛!朋友急不可耐,說自己看到了前世原來是一隻小兔子,後來變成了個吸菸斗的男士。說著便往下走,這位朋友在我後邊幾步,竟意外地跌倒了,一聲驚叫,腳脖腫了,不能動彈,我們連忙回頭去扶了起來,架著走。朋友驚呼,我泄露天機,遭了天譴,被神湖懲罰了……引得大家一陣鬨笑。
下山之時,斜陽正濃,暮靄四起,雪風徐來。強巴師傅依然是第一個下到了停車場,他驚呼道,你們過來看呀,過來了一群盤羊。
我尋聲而去,放眼眺望,將近一百多隻盤羊就流連於車場前後不散,白白的屁股,與荒坡上的石頭相近,隱蔽性甚好,有兩隻盤羊站在一塊巨石上,離我們不到十米遠,徘徊良久,不願離去。
吉兆啊,我感嘆道,剛膜拜了天上仙女湖,看到了自己三世,又見盤羊開泰。蓮生因果,我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也看到了雪域高原的今生來世……
2011年9月7日至12月18日凌晨02:22寫於北京南禮士路劍雨閣
我對拉姆納錯神往已久,膜拜已久。
那些年,在西藏的典籍和聖地神遊時,拉姆納錯總是驚現在我眼前,我相信自己的靈魂早就漫遊到了那裡。
魂兒也扔在天上仙女湖之畔,相晤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2011年8月25日,我在西藏的採訪落幕了,離藏還有四天時間,可以去神往已久的天上仙女洗馬魂之湖一遊了,幻影浮現,看看自己的前世今生。
第二天早晨,拉薩城陽光燦爛,萬里無雲。駛向神湖的路一直向上,從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一直在緩緩升高。經過加查縣,穿過雅魯藏布江,到了崔曲五村時,天已經黑了。藏族司機師傅索多說,青藏聯網工程如果輸電了,這裡就不會再缺電了。
顯然我馬上要寫的工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造福於藏族人民的祥雲工程。愛挾著電來,一如浮在空中的佛光一樣。
下午5:07,我們終於抵達拉姆納錯山脊下的停車場,雖然已經傍晚時分,但是陽光正好,一輪夕陽西下,普照神山聖湖。我仰首而眺,此時斜陽正濃,從西邊斜照下來,泄在經幡之上,五光十色,吉祥之極。
於是,強巴師傅在前,我和朋友一家居中,索多斷後,收羅掉隊之人。強巴師傅腳下生風,而我緊隨其後,跟了一段,上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時,我便大口喘氣,開始“拉風箱”了。登第二段台階時,我坐在石階休息了片刻,然後站起身來,接著往上攀登,背上的攝影包越來越沉了。以後每升高一百米,我便會坐下來歇息一會兒。
經過四五次的歇息,終於離經幡越來越近了。最後一程,我抓住扶欄,一級一級往上爬。終於鑽過經幡條,一個山谷里的神湖奔來眼底。
天啊!我神情愕然,神山天佑,神山庇護,湖面晴朗,天上一朵雲翳也沒有,長長的拉姆納錯,猶如一面橢圓形的魔鏡展現出來了。我們站在城垣般的牆頭上,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強巴師傅說,我們不要說話,各自看各自的。一個小時之後再走。
好啊!我選了一個沒有經幡的平台坐了下來。掏出照相機一邊裝鏡頭,一邊開始看自己的前世。
波瀾不驚的湖面上,突然展現出一個巨大的水牛頭,從水中浮現出牛頭,兩隻牛角弧線尤其美,從東岸往西岸,鳧水而來。
我大為驚詫,這就是我的前世?一頭耕地的水牛,一頭馱牛。俯首甘為孺子牛,今生也許就是一種耕耘之命。牛在湖中,往西岸越近,幻影漸次隱去。突然東南岸又出一景,一隻狗站於岸邊,水波漸漸放大,那隻狗的顯影也越來越清晰,仿佛汪汪地在叫喚。
一切都得到了印證,我的前世為牛,而今生屬狗。牛與狗皆印證了我的前世今生,那么來世呢,我的來世會變成什麼呢?
一邊舉起手中的相機拍照,一邊等著水上波瀾不驚,再變幻境。果然,一會兒水中的牛和狗已消失的無影無蹤。突然,水中央出現了海市蜃樓,一個桃花島浮現水中央,有樹有房舍,儼然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唯聽狗吠雞鳴。
也許只是三兩分鐘,抑或更短,桃花島不在,東岸靠中間的邊緣上突然幻化出一個身影,一個女性婆娑多姿,頭戴一頂太陽帽,性感無邊,頗像西方女郎。
我不由得大驚失色,來世我會成一個女性嗎?
緊接著,女性的身姿在岸邊不斷幻化,最後一位吸菸斗男士的頭像顯現出來。
這是我的來世嗎?!我默默叩問,按說一個凡夫俗子,要連續而來三載,才能看完自己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可是我卻有神湖之緣,西藏之緣,佛法之緣,只一次,便將自己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全看到了。
遙想當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圓寂四年後,五世熱振為尋找轉世靈童,騎著馬從山南而來,走了三天多的行程,抵加查宗。然後過雅魯,朝著崔曲而上,到了離神湖21千米的瓊果傑寺。念經做法三天,才騎著氂牛上山,抵達山頂後,五世熱振下湖走了三次。第一次看到神湖湖面雲層中驚現三個藏字,看見的影像是三個西藏字母——Ah,Ka及Ma;一個讀“阿”,一個讀“多”,連在一起,暗示靈童會出世於安多方向,即現在的青海。而第二次、第三次朝湖時,他看到了在湖象里浮現一幅圖畫:一座翠綠色和金色屋頂的寺院和一間有藍石瓦的房屋。一座小山,半山坡有一間藏家農舍,一條小路蜿蜒通向一座寺廟。這一影像被五世熱振詳細地記錄了下來,雪藏心中,守口如瓶,不到說話之時,絕對守密不說。後來尋訪靈童的格烏昌活佛據此,在青海的湟中縣祈家川(今平安縣紅崖村)尋找到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
波瀾不驚,湖靜蓮花生。不能不步步涼心,不能不心生虔敬。不知不覺間,我們在神湖的山巔坐了一個多小時。太陽漸次西斜,待我們站起來拍照時,神湖猶如一塊魔鏡一般,驟然關上,波平如鏡。同行的朋友喊照相,聲音大了一點,一隻灰頭雁從頭頂上掠過,嘰嘰地,幾聲啁啾,如哨聲一樣尖嘯,穿破天空。湛藍天幕上,此時並沒有一縷雲彩,可神鳥一叫,便落下幾片瑞雪。
太神奇啦!同行的朋友朝天驚呼道。 該說告別了,我們紛紛合掌祈禱,留下一張張與神湖融為一體的照片,然後下山。隨行朋友路上一再詢問我,看到了什麼,我噓了一聲,說這是秘密,不能隨便說的。
說嘛!朋友急不可耐,說自己看到了前世原來是一隻小兔子,後來變成了個吸菸斗的男士。說著便往下走,這位朋友在我後邊幾步,竟意外地跌倒了,一聲驚叫,腳脖腫了,不能動彈,我們連忙回頭去扶了起來,架著走。朋友驚呼,我泄露天機,遭了天譴,被神湖懲罰了……引得大家一陣鬨笑。
下山之時,斜陽正濃,暮靄四起,雪風徐來。強巴師傅依然是第一個下到了停車場,他驚呼道,你們過來看呀,過來了一群盤羊。
我尋聲而去,放眼眺望,將近一百多隻盤羊就流連於車場前後不散,白白的屁股,與荒坡上的石頭相近,隱蔽性甚好,有兩隻盤羊站在一塊巨石上,離我們不到十米遠,徘徊良久,不願離去。
吉兆啊,我感嘆道,剛膜拜了天上仙女湖,看到了自己三世,又見盤羊開泰。蓮生因果,我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也看到了雪域高原的今生來世……
2011年9月7日至12月18日凌晨02:22寫於北京南禮士路劍雨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