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簾下的幸福》,由青年作家、詩人蘇憶安所作,是其鄉土散文與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該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久別故鄉之後,在鎮上會見故人“阿釵婆”的感人故事,以此加入了濃重的情感,讓人讀來有種說不出的淡淡的感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雨簾下的幸福》
- 文體性質:抒情散文,鄉土散文
- 文章作者:蘇憶安(劉武潁)
- 創作時間:2013年12月
文章簡介,文章正文,
文章簡介
《雨簾下的幸福》,由青年作家、詩人蘇憶安所作,是其鄉土散文與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該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久別故鄉之後,在鎮上會見故人“阿釵婆”的感人故事,以此加入了濃重的情感,讓人讀來有種說不出的淡淡的感動。
文章正文
我回老家的時候,已是臘末轉暖的時節,天飄著如簾交織的細雨,拍在我的黒木傘上,然後又在我的傘尖兒逃走,點滴綻放;這是一種分外熟悉的感覺,仿佛那雨花的綻放,就是老家不變的召喚。
我走過那東石街的北門,拐了個彎兒,拍淨了袖口的塵土,然後,向西門走去;這條街不長,卻被雨簾拉得很長,仿佛在這雨簾中去感覺著這條街,可以看見自己當年年幼的樣子;而且,伴隨著孩童的嬉鬧聲,街邊的花炮聲,也就會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用心去感受這條老街的故事,靜靜的心有了一種歸屬感,在這雨簾中,幸福地走著。
東石街的盡頭是阿釵婆的屋子,那裡,永遠都是鎮上最值得我記憶的地方;而最讓人念叨的,便是阿釵婆的青蔥肉包;念想著路過這裡,也自然不會錯過品嘗那青蔥肉包的機會;所以我一個轉身,便走進了阿釵婆的小吃店,兩目一瞟,才發現,這裡依舊是鎮上最閒情的地方。
鋪子裡不如外邊的涼,湯鍋里的熱氣溫暖著整個鋪子,老陳的桌椅,銹黃的門梁,都像極了當年的樣子,只不過又多了些皺痕,顯得更為滄桑。在座的都是些年輕人,沒有一張是我所熟悉的面孔,我不認得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他們中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認識我,只是尷尬地幾眼相望,形同陌路一般。
我料想著,就算是阿釵婆見了我,也應該認不得我了。所以,我也只是在就近的一個臨街的座位靠下,聽雨落的聲息,感受著這種久違的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感覺,恰恰證明了,我一直屬於這裡。
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有人拍了拍我的後背;我一扭頭,眼前便是一盤的青蔥肉包,還有兩個油麻子,以及阿釵婆的如故的詭秘的微笑。
初一看的時候,阿釵婆的頭髮已經全白,但還是那么慈祥,那么讓人喜歡;只是這么突然,把我驚得一臉尷尬。她眯著眼,笑得很燦然,所有的皺紋,都擰在了一起,很美,很美。她說,她認得我,變成灰末兒也認得;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會偷吃她的肉包子,也沒有第二個人,敢把她鋪子裡的所有的桌椅都刻滿了“孫悟空”,“豬八戒”。
我會意地傻笑著,目光掃視著鋪子裡的桌椅,在那油色的斑駁中,還清晰那些用刀片兒刻下的記憶,一個個稚嫩卻又永恆的畫面,開始在我的腦海里出現,和著那裡的碗筷敲擊的聲息,讓我意念無邊······
等到我回神,阿釵婆還是那么一副暖人的面容,她微笑著,給人以久違的幸福,一種酸楚的幸福。
還是當年的那樣,我衝著阿釵婆笑笑,輕聲對著她老人家喊了聲“婆婆”,然後和阿釵婆一起,把包子對半分,我們兩個一人一半;真的就像回到了童年,一切依稀可見。
時間仿佛靜止,屋裡的氣息開始被凝固,牆頭的時鐘卻還在溜達,感覺一切如故.
當我要走的時候,雨還在下著;滴滴答答中有一種懷舊的感覺;我撐起了那把傘,走進了雨簾里,踩在那深一色的青石板上,磨蹭著,久久不願離去。而阿釵婆就微笑著站在鋪門上,一隻手撫摸著當年我在門框上刻下的那些刀紋,白髮在臘末的風裡飄忽,像當年一樣地,她朝著漸行漸遠的我喊著:“小心點,臭皮蛋;記得常來看看婆婆。”
我聽著,恍然了腳步,只一回頭,便是一陣北風,洗過我的眉目,模糊了我的鏡框;我摘下了眼鏡,試圖尋覓著那風中的阿釵婆,但雨簾模糊了我的視野,我只能勉強看清阿釵婆的身影,感覺阿釵婆瘦了些,單薄了些。
雨中,我念想著剛才在阿釵婆臉上找到的那些紋路,依稀中仿佛看見了她那幸福而又詭秘的笑容,微微地,在風中綻放。然後風一陣吹,我一陣恍,轉身,帶著幸福的靈魂,悄然離去;直到雨一聲涼,我,消失在了東石街的盡頭。
我不再回頭,滿足著把淚水浸滿了眼眶;身後的雨簾,織滿了整個古鎮,好像就是昨天,雨簾也是如此織進我的心。
又是一年臘末江南雨,雨簾下綻放著我的幸福,一種來自情感深處的微幸福;這種幸福的源頭,就是我對故鄉的那種思念,對故鄉記憶的懷戀。在我看來,有一個值得記憶與回憶的地方,有那么一個美麗的童年街巷,也就有了我最美妙的幸福,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然後,我就有了無盡的思念,充溢著幸福的那種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