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至江渡

雨晴至江渡

《雨晴至江渡》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自己在雨後放晴的一天傍晚遠步江邊渡口時的心情;結尾兩句寫江邊渡口雨停水退後的景象。全詩精深含蓄,抒情婉轉;久雨蟄居之苦,遠謫飄泊之痛,皆在不言之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雨晴至江渡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雨晴至江渡1
江雨初晴思遠步2,日西獨向愚溪渡3
渡頭水落村徑成4,撩亂浮槎在高樹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渡:渡口。
  2. 遠步:漫步,遊歷。
  3. 愚溪:在永州。
  4. 水落:江水因雨而漲,雨停則水漸退去。村徑:村間通向渡口的小路。成:顯現,露出。
  5. 撩亂:紛亂。浮槎(chá):水中浮木。

白話譯文

江邊的雨季停歇,我便想著要去遠郊散步,夕陽西下的時候便獨自走到愚溪渡口。
渡口的洪水已落下,露出了走向村中的小路,而在高高的樹上,卻掛滿了漲水時留在枝頭上的浮木。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柳宗元在永州,其在永州瀟水上游的冉溪買地築屋定居,並將冉溪改名為愚溪,時柳宗元宴遊西山後,繼而又游鈷鉧潭、西小丘、小石潭等,此詩是在江雨初晴的情況下,在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獨自游觀愚溪渡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二十八個字。初讀起來好像很容易理解,詩的前兩句,寫他在雨後初晴的一天傍晚,獨自到江邊散步。後兩句寫他在愚溪渡口旁,雨停水退後所見到的景象。
河裡的洪水太大,大到連村旁的小路都被淹沒了。而且,水中漂浮的木筏,也被衝散了,有的高掛在岸邊的樹枝上。說明這場雨下得太猛,下得太久,自已在屋裡憋的時間太長了。久雨初晴,才迫不及待地要到江邊來走一走,放鬆放鬆自已被壓抑的心情。第二句中有一個“獨”字,用得非常巧妙,不僅是寫實,也是寫虛。寫實,是指他獨自一人到江邊來散步;寫虛,是指當年一起參加“永貞革新”的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都被發配到偏遠的州府,自己孤身人來到永州,勢單力薄,難以再成氣候。第四句中有一個“在”字,用得鮮活。因為木筏所處的位置,應該漂浮“在水中”,現在卻被漫天洪水衝到岸邊的樹上,“在高樹”三字,讓人嘆然思然,不勝感慨。
詩歌雖短,但有很強的邏輯性。第一句中,“江雨初晴”是“思遠步”的原因,也是這首詩歌的前提。第二句是把“思遠步”的想法付諸實踐,來到愚溪渡頭。三四兩句,則是“思遠步”過程中所目睹到的景色。仔細想來,第一句中的“初”字,顯示了詩人雨後急於外出散步的迫不及待,所以儘管已經“日西”,詩人還是“獨向愚溪渡”。後兩句又是“遠步”時所目睹到的景色,詩人運用極為簡潔的語言,含蓄地寫出了剛才大雨中愚溪的水勢以及水勢過後在夕陽籠罩下的恬淡和寧靜。柳宗元對佛理領會很深,讀柳宗元的這首詩,會感到禪宗非理性的直覺體驗對其藝術構思的影響。詩人寫雨後散步時所見到的景象,僅以水落後顯露出的村徑以及大水過後遺存的物象為著眼點,淡淡幾筆,既生動又逼真。這種“淡”,不僅是語言色澤上的“淡",更多的是創作主體心境的“淡”。平淡的風格,來源於詩人無所系縛、任運自在,如天空中的游雲一般不執著於物的主體心態。

名家點評

《參考訊息》高級編輯王一娟、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傅紹良:此詩以雨晴之景,暗寫雨中之事,筆法甚妙。“水落村逕成”、“浮槎在高樹”,足見雨水之大、山洪之猛,而洪水之後,村逕依舊、浮槎掛樹,又一片荒涼清幽之景,正合詩人幽獨之心。《白居易元稹韓愈柳宗元詩精選200首》
前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劉萬煌《柳宗元詩文選》:此詩選材獨到,江雨初晴,夕陽西下,渡口水落,浮槎高掛,這幅簡而明的水墨畫,留下了寬廣的空間供讀者去聯想與想像,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是柳詩的精品。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貞元(793年)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與韓愈共事。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司馬。十年後,又改任柳州刺史,卒於任所時年47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柳宗元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世人以“韓柳”並稱。他的散文寫得很出色。其作品由劉禹錫編成《柳河東集》三十三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