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游華樓與孝陸訪名山第一碑》是詩人黃公渚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雨後游華樓與孝陸訪名山第一碑
- 作者:黃公渚
- 創作年代:近現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雨後游華樓與孝陸訪名山第一碑》是詩人黃公渚創作的一首詩。
《雨後游華樓與孝陸訪名山第一碑》是詩人黃公渚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雨後松風夾峴吹,夕陽澗底路逶迤。華樓未攬琳宮勝,先訪名山第一碑。1作者簡介黃公渚(1900—1964) 字孝紓,號匑廠,別號霜腴。福建閩侯人。20年代受聘...
《雨後游華樓與孝陸訪名山第一碑》是詩人黃公渚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雨後松風夾峴吹,夕陽澗底路逶迤。華樓未攬琳宮勝,先訪名山第一碑。作者簡介 黃公渚(1900—1964) 字孝紓,號匑廠,別號霜腴。福建閩侯人。20年代受聘於上海著名藏書樓“嘉喜堂”工作,同時在中國公學、暨南大學兼任教職。1934年到...
在右側山岩邊線處畫出雨後煙嵐、雲氣與之呼應。在用色上,寺廟用接近真實顏色的硃砂、朱磦,近景山石及中景突出的岩石多用赭石色,其他部位在淡赭石上罩花青、淡綠色,這樣可以使畫面既有對比又顯得統一。在創作過程中,我加深了對石濤“山川與余神遇而跡化”這句名言的理解。“神遇”指的是畫家頭腦中孕育的審美...
高寺懶為攜酒去,名山長恨送人游。關河見月空垂淚,風雨看花欲白頭。除去祖師心法外,浮生何處不堪愁”。從這裡可以看出,韓偓很早就不喜歡佛教的繁雜喧鬧,甚至連一些寺廟也懶得去遊玩,只是佛教的“心法”多契合詩人的情懷。《即目》其二亦云“動非求進靜非禪”,明確表明自己“動”並不是要乾祿求進,“靜”...
金華山也是佛教名山,尖峰山麓的千年古寺智者寺有近1500年歷史,始建於南朝梁武帝七年(公元526年),梁武帝所敕建,原為南朝梁代樓約法師道場。它興盛於唐,重修於宋,延續至元明清,是金華山的著名佛教歷史文化遺存,是歷史上金華山儒、釋、道文化和諧共棲的佛教代表。香火鼎盛時,曾有寺僧千餘,占地五十餘畝...
白雲山以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觀區,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被譽為“自然博物館”、“人間仙境”、“京洛名山”。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第一名。自恢復運營之日至...
西晉著名學者陸雲,(士龍)在《答車茂安書》中稱,鄮縣"西有大湖,北有名山,南有林澤,東臨巨海"。當時鄮縣縣治在鄮山,湖在縣治之西。可見晉朝時東錢湖已稱為大湖了。歷史沿革 東錢湖古時候稱"錢湖",以其上承錢埭之水而得名;又稱"萬金湖"以其利溥而言,唐代時稱“西湖”,當時縣治在鄮山,湖在...
寺前有明徵君碑,寺後有千佛岩等眾多名勝。寺前左側有明徵君碑,是初唐為紀念明僧紹而立,碑文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書法家高正臣所書,碑陰“棲霞”二字,傳為李治親筆所題。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貴文物。進入山門,便是彌勒佛殿,殿內供奉袒胸露、面帶笑容的彌勒佛,背後韋馱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級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