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背景
葉氏以《難經》理趣深遠、難窺堂奧,故“議考經文,尋其意旨,旁采群籍、資為佐證、質以諸賢之箋釋。西士之剖驗,以正其義”而為此書。
流傳版本
現存《珍本醫書集成》本,1981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作者簡介
葉霖,清代醫家。字子雨,號石林舊隱。江蘇揚州人。同治、光緒(1862~1908)年間名醫。嘗為門人論四時陰陽伏氣之理,撰成《伏氣解》一卷(1897年)。又深研《難經》,謹考經文,尋其意旨,旁采群籍,質以諸賢箋釋,撰成《難經正義》六卷(1895年)。此時西醫學說已傳入中國,故詮釋臟腑部分,雜采西說為證,以正其義。另撰有《脈學》(1889年)、《痧疹輯要》,並增補參訂王邦傅《脈訣乳海》、張鶴騰《增訂傷暑全書》等書。門人甚眾,子鎔承其學。
書評、序言
序
醫書之繁,汗牛充棟,然剽襲偽托者多矣,何從而信之哉,亦在慎辨之爾。辨之法有三:考其年以求其世;此後味其辭而索其旨之淺深;臨其診以證其言之是非,而真偽無所匿矣。執是以觀古今醫籍,益十不失一焉。若世傳之《難經》者,楊玄操序言渤海秦越人所作,殆難窮考,而仲景《傷寒論》自序,有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云云,其為漢以前書無疑,是即史遷倉公傳所謂扁鵲之脈書也。而《隋書‧經籍志》云:《黃帝八十一難》二卷,與楊氏之序不侔。夫難,問難也。經者,問難《黃帝內經》之義也。雲黃帝者,或原於此,越人之作,似屬可信。自古言醫者,皆祖述《內經》,而《內經》十八卷,西晉亂後,亡佚益多,《素問》九卷,梁《七錄》全元起注本,祗存其八,已佚第七一卷,王太僕拉雜《陰陽大論》之文,以補其亡,妄托得自張公秘本,殊不足據。《針經》九卷,唐人搜其殘帙,易名《靈樞》,亦非廬山真面。越人去古未遠、採摘《內經》精要,意周旨密,雖為華元化燼餘之書、經呂廣編次,不無衍闕,然醫經補逸,獨賴此篇,厥功偉矣。惟理趣深遠,非淺學得窺堂奧,故詮注者,亡慮數十家,間見精義,究不能處處實有指歸,豈得為後學津筏,讀者病之。霖學識庸陋,難探玄微,謹考經文,尋其意旨,旁采群籍,資為左證,質以諸賢之箋釋,西士之剖驗,以正其義,非敢啟幽前秘,嘉惠來茲,唯在講肄之際,取便翻閱爾。
時光緒二十一年春正月揚州葉霖書於石林書屋
內容簡介
卷一為一至二十二難,卷二為二十三至二十九難,卷三為三十至四十七難,卷四為四十八至六十一難,卷五為六十二至六十八難,卷六為六十九至八十一難。葉氏認為,《難經》本屬彰明《內經》疑義而闡發軒岐至道者,故其辭意間或與《靈樞》、《素問》相違異,實能顯其奧義而補其不逮。故是書於各難之詮釋中援引《內經》相關原文錯綜排比,核其異同而會通之。若為《素問》、《靈樞》所無者,則謹考經文,尋其意旨,或融合諸家之論及其臨證體會,探賾索隱而闡明之。如三菽之通稱三部(五難)、清心凝神之望神法(六十一難)等,多能發前人之所未發而詳前人之所未明。惟其臟腑內景、氣血流注諸論,時雜以西說,難免有牽強之處。
影響評價
本書辯論精要,考證詳審,是研究《難經》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