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波走

難波走

難波走,也翻譯成“難波步”。是在明治維新之前,被認為是日本古代特有的同手同腳的走路方式——右腳向前邁出的同時右手也向前,左腳向前邁出的同時左手向前。類似於競走,或者“順拐”。

這就是所謂的“ナンバ歩き”,據說是使用鋤頭等工具的日本農耕民族所特有的,直到明治時期,軍隊及學校等引入了西方的體操,之後才逐漸變為今天的走法。難波走是通過古代武術研究家甲野善紀的著作而廣為人知的。日本劍道歌舞伎能樂中仍舊保存了這種走路方式。

古代日本人是否生活中真的使用“難波走”也有很多質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難波走,難波步
  • 外文名:ナンバ歩き
  • 起源:日本
  • 套用:劍道、能樂、歌舞伎
起源,質疑,

起源

難波走早在江戶時代之前就出現了。在歌舞伎中這種動作被稱呼為“六方”。日本舞蹈評論家蘆原英了在《舞蹈和身體》中認為,“ナンバ”實際上是“南蠻”的意思。“難波走”這一名詞最早是用來嘲笑南蠻人(西班牙、葡萄牙人)右腳向前邁出的同時左手向前,左腳向前邁出的同時右手向前的,全世界都採取的走路方式。但是卻很有諷刺意味的成為了對日本以前的走路方式的稱呼。
戲劇評論家武智鐵二發現,除了難波走之外,古希臘在陶器上的繪畫中顯示的走路方式,踩高蹺的走路方式,爬梯子的方式,相撲鐵炮阿波舞,乃至屈膝旋轉法滑雪(古典式滑雪)等等,都與難波走的走路方式相同。

質疑

“難波走”被認為是古代日本人走路的方式,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江戶時代的《大名行列》等畫中,當時的日本人在不拿著東西走路的時候手臂和上半身沒有動,而在甩胳膊時,同時出一面的腳和胳膊。據這個假說,難波步被大量使用是因為武士的大小武士刀會在走路的時候礙事,另外,如果採用一樣的走路方式,和服的帶子也容易鬆弛。在近代以前,農民在插秧,搬運工、商人等職業在搬運重物時,有著身體不能晃動走路的要求,所以做故意揮舞手臂扭或身體的動作。但是在歐洲農民、搬運工、商人,帶刀的武士也都存在,為什麼歐洲人卻不使用難波走的走路方式呢?因此難波步的存在遭到學術界額質疑。
此外,武道史研究專家高橋賢認為,難波走是江戶時代特殊人群為了工作和生活需要才採取的走路方式,絕大部分日本人並不是採用“難波走”的走路方式。並且,現代的日本古裝劇和大河劇中,古代人,包括狂言師和歌舞伎演員等在內,演員的走路方式都不是難波走。反過來說,即便是拿著大小的日本刀,穿和服的人,不使用難波走也不會阻礙走路,為方便帶刀和穿和服為依據而採用難波走的理論帶來質疑。
另外,也有到明治時期,軍隊及學校等引入了西方的體操,為了便於保持紀律而採取難波走,之後才逐漸變為今天的走法的說法。但是,從日本明治早期保留下來的照片中找不到難波走的走路方式,在電影發明後的大正時代的記錄片中也看不到使用難波走的人,這在對於直到昭和時代還殘留古代風俗的日本來說,消失的是否太快了呢?這對於是明治以後通過學校來糾正難波走的說法的確是硬傷。
因此,難波走是古代日本人的走路方式被認為是古代武術研究者的說法,得不到學術上根本的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