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孢子堆生於莖上,散生,矩圓形,長0.5-1.5mm,常互相連合,壁 1.5-2μm厚,肉桂褐色.有細刺,芽孔 2個,腰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離生柄鏽菌
- 界:真菌界
- 門:真菌門(Eumycota)
- 亞門: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 綱:冬孢菌綱(Teliomycetes)
- 目:鏽菌目(Uredinales)
- 科:柄銹科(Pucciniaceae)
- 屬:柄鏽菌屬(Puccinia)
- 分布:美國,古巴,瓜地馬拉,委內瑞拉,菲律賓,中國南部
形態特徵,中國分布,世界分布,討論,
形態特徵
夏孢子堆生於莖上,散生,矩圓形,長0.5-1.5mm,常互相連合,長期被寄主表皮覆蓋,略腫脹,有時晚期表皮縱裂而裸露,肉桂褐色,略呈粉狀;夏孢子橢圓形、倒卵形或矩圓倒卵形,有時側面壓扁,18-28(-32)×13-23μm,壁1.5-2μm厚,肉桂褐色.有細刺,芽孔2個,腰生。
在我國未見冬孢子。
中國分布
荸薺Eleocharisdulcis(Burm.f.)Trin.exHenschel福建:邵武(04294);台灣:台中(11634);廣西:南寧(60094)。
世界分布
美國,古巴,瓜地馬拉,委內瑞拉,菲律賓,中國南部。
討論
根據Arthur(1934)的描述,本種冬孢子為長橢圓棍棒形或紡錘形,頂端圓或尖,頂壁4-7μm厚,基部狹細,隔膜處稍縊縮,平滑,黃褐色至肉桂褐色,40-50×14-18μm,柄短,不脫落,有色。
Cummins(1951)報告此菌亦寄生於球柱草Bulbostylissp,標本采自廣西和貴州,作者未能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