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板塊邊界是岩石圈發生分裂和拉張的地方。它們是海底擴張的策源地,隨著地幔物質噴出不斷製造出新的洋殼來,因此這裡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離散板塊邊界
- 外文名:divergent plate boundary
- 特點: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 釋義:岩石圈發生分裂和拉張的地方
離散板塊邊界是岩石圈發生分裂和拉張的地方。它們是海底擴張的策源地,隨著地幔物質噴出不斷製造出新的洋殼來,因此這裡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離散板塊邊界是岩石圈發生分裂和拉張的地方。它們是海底擴張的策源地,隨著地幔物質噴出不斷製造出新的洋殼來,因此這裡火山、地震活動頻繁。釋義又稱生長邊界,兩個相互分離的板塊之間的邊界。見於洋中脊或洋隆,以淺源地震、火山活動、...
離散邊界(divergent boundary)是指兩個相互分離的板塊之間的邊界。相當於大洋中脊軸部。地幔物質沿洋中脊軸部上涌,出露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圈,添加在兩側板塊的後緣,兩側板塊背離洋中脊軸部而行。簡介 不同的板塊邊界有不同性質的相對運動。根據相對運動的型式可把板塊邊界分為三類:離散邊界、匯聚邊界和轉換斷層...
張裂板塊邊緣(divergent margin)又稱離散型板塊邊界,是兩個相互分離的板塊之間的邊界,見於洋中脊或洋隆,以淺源地震、火山活動、高熱流和引張作用為特徵。簡介 在板塊間的邊緣處是地質活動帶,發生著大量的地震和火山活動。這些邊緣有三種類型,稱之為離散板塊邊緣、匯聚板塊邊緣和轉換斷層。其中,離散板塊邊緣又...
板塊的邊界——三類型 ①拉張型邊界,又稱離散型邊界,主要以大洋中脊為代表。它是岩石圈板塊的生長場所,也是海底擴張的中心地帶。其主要特徵是,岩石圈張裂,岩漿湧出,形成新的洋殼,並伴隨著高熱流值和淺源地震。大陸裂谷也是拉張型邊界。②擠壓型邊界,又稱匯聚型邊界或者比尼奧夫帶。主要以海溝一島弧為代表...
板塊離散(plate divergence)是使相鄰板塊作背向運動,使其間的水平距離不斷增大,結果出現新的洋殼的作用。現代全球大洋中脊就是典型代表。發生在陸地內部的離散作用會使大陸裂解,如阿拉伯半島正因紅海的發育而離開非洲大陸。散布在大洋中的一些陸殼碎片,如印度洋中的塞席爾群島、大西洋中的羅卡爾海台等都是通過離散...
邊界學說 板塊邊界是構造活動帶,可分為離散型邊界、匯聚型邊界、守恆型邊界三類。離散型邊界 又稱生長邊界,是兩個相互分離的板塊之間的邊界。常見於洋中脊或洋隆,以淺源地震、火山活動、高熱流和引張作用為特徵。洋中脊軸部是海底擴張的中心,由於地幔對流,地幔物質在此上涌,兩側板塊分離拉開。上涌的物質冷凝...
納斯卡板塊的東界為一會聚邊界消減區,俯衝於南美洲板塊和安第斯山脈之下 ,形成“秘魯-智利”海溝。其南界與南極洲板塊形成離散邊界,即智利海隆,在該處因為海底擴張,岩漿得以溢出。其西界與太平洋板塊形成離散邊界,即東太平洋海隆。其北界則與科科斯板塊形成離散邊界,即加拉帕戈斯海隆。在納斯卡板塊的西北角,...
索馬里板塊是正在形成中的一個板塊。它是非洲板塊的一部分。索馬里板塊的西界是東非大裂谷,其北界是中印度洋海嶺的北段卡爾斯伯格海嶺向亞丁灣中的延伸,該海嶺以北即是阿拉伯板塊。索馬里板塊的北界和西界都是離散邊界,它們在阿法爾窪地相會,形成一個三聯點。索馬里板塊的東界是中印度洋海嶺,隔之與印度-澳大利亞...
北美洲板塊既有大陸地殼,又有大洋地殼。在大陸地塊內部是一個範圍廣大的花崗岩核心,即克拉通。這個克拉通的大部分邊緣與叫做地體的地殼物質碎片相鄰,這些地體是在漫長的地質時期內通過構造運動陸續拼貼到克拉通之上的。據信,落基山脈以西的北美洲大部都由這樣的地體構成。位置 北美洲板塊的東界是離散邊界,形成了...
科科斯板塊的東北界和東界為會聚邊界,消減於北美洲板塊、加勒比板塊和南美洲板塊之下。其南界和西界則以離散邊界分別與納斯卡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接。簡介 科科斯板塊,或譯科科板塊,以位於其中的科科島命名,是位於中美洲西岸外的太平洋中的一個大洋板塊。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塊中,它是南極洲板塊的一...
伸展構造(extensional tectonics)是指在水平伸展構造體制下形成的構造系統,大洋中脊(即板塊離散邊界)是最引人注目的現代伸展構造。簡介 在大陸伸展地區,伸展構造(extensional tectonics)多表現為正向滑動為主的斷層、剪下帶和拆離帶組合型式,發育在不同的層次、尺度、區域構造背景和構造演化階段。例如,大陸地殼的...
大西洋型大陸邊緣的形成與岩石圈板塊的拉開或大陸漂移有關。大西洋型大陸邊緣在過去曾是板塊擴張邊界,但不是板塊接合帶也不是板塊邊緣,而是不活動的或被動的大陸邊緣。它的活動並不是自己活動和俯衝,而是像坐火車一樣跟著板塊一起活動,所以很少有構造活動。實例 大西洋型大陸邊緣(Atlantic-type continental margin...
同沉積構造又稱同生構造或生長構造,是指在沉積過程中形成的構造。同沉積構造的構造形態一般表現為盆內斷層、盆緣斷層以及褶曲變形。同沉積構造主要發育在離散型板塊邊界部位以及板內變形輕微的斷陷盆地的同沉積斷層的上盤。研究歷史 同沉積構造獨特的構造形態以及所蘊含的運動學信息吸引了許多學者的研究,一直延續到今天...
對三聯點的最早認識源於板塊構造,認為地幔柱在板塊運動中起著驅動力的作用。因此三聯點傳統上被認為是3個離散邊界或者是張裂裂谷的交匯處,即伴隨著地幔柱上涌,在巨大岩石圈穹窿上,沿大致成120°交角的3支三叉裂谷系,推測是因為這樣需要最小力。最早詳細論述三聯點概念的學術論文是McKenzie和Morgan的《The ...
現代板塊邊界部位是新生代構造活動區,諸如火山、地震、岩漿活動和造山等構造—熱事件頻繁,特別是作為離散板塊邊界的大洋中脊,隨著海底擴張,岩石圈張裂,深部熱物質上涌,形成新的洋殼,也帶來了大量的深部熱量。而板內構造穩定區,諸如加拿大地盾、東歐地台等穩定的克拉通,因為構造活動早已停止,深部熱過程趨於穩定...
探險家海嶺是位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海岸以西中的一條海嶺。 探險家海嶺是位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海岸以西太平洋中的一條海嶺,在構造上是一段離散邊界。一些轉換斷層把它分隔為幾段,其中最大的一段是南探險家海嶺。它的東邊是探險家板塊,南邊亦與探險家板塊以及另兩個胡安·德富卡板塊和戈爾達板塊相接;這三個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