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 命令與征服 著名的
RTS 遊戲《
命令與征服 》泰伯利亞系列中的離子炮屬於
天基武器 ,通過在太空部署離子炮衛星來作為發射平台,對地面甚至太空的物體進行打擊,離子炮一直是GDI(
全球防禦組織 )的超級武器。
家園武器 家園 中的離子炮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武器,根據家園2劇情中提及,它是各族對先祖(The Great Progenitor)戰艦的武器“
相位炮 陣列(Phase Cannon Array)”仿製的產物,通常作為艦炮和反艦武器,遊戲中裝備的離子炮的單位均被標記為“反主力艦”型。此外,遊戲中離子炮光束的顏色被用來標記陣營。
玩家所控制的
希格拉 陣營的離子炮雖然威力強大,但設備體積同樣巨大,以至於護衛艦級別的艦艇裝上離子炮就沒有多餘的空間再裝其他武器了,只有重型巡洋艦或者家園2中的戰列巡洋艦這類大型主力艦才能攜帶複數門離子炮;同時這種離子炮每次照射只能持續數秒,射擊間隔較長,推測是由於供能和散熱的原因。
而技術更為先進的本圖西和卡德什陣營都對離子炮做出了一些改進,卡德什人對離子炮進行了小型化改造並降低其功耗,讓一艘護衛艦就能夠搭載4門離子炮;本圖西人在小型化上做的更好,甚至造出了一架戰鬥機即可搭載兩門的輕型離子炮,一個小隊的這種超級戰機就能對主力艦構成巨大威脅,同時他們還改良了艦載離子炮的瞄準機構,即使是靈活高速的戰鬥機都無法逃脫本圖西離子炮的鎖定。
現實世界 攻擊方式 離子炮的彈藥是宇宙中的大量不帶電子的
氫離子 。這些氫離子來源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產生的高能粒子通過離子炮周圍時離子炮會將氫離子收集起來,通過發射裝置將高能氫離子發射出去。離子炮對地攻擊時先打出大量電子束“軟化”大氣層,為下一步的攻擊做準備,還會導致射擊區域發生暴風雨天氣(在《命令與征服:叛逆者》中可以看到),之後會發射高能的
正電荷 氫離子球,造成大規模破壞。
能源 離子炮的電力來源就是
太陽能電池板 ,實際上在離子炮衛星上一直都有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為離子炮攻擊進行準備。
在《
命令與征服 》泰伯利亞系列中,離子炮威力從小到大,到了第三代成了一代神器。
勘誤 在繁體中文版《
命令與征服:將軍 》和資料片中,美軍超級武器雖然顯示的是離子炮,但實際上是粒子炮,屬於翻譯錯誤,粒子炮英文是Particle Uplink Cannon(粒子上行炮,不過遊戲語音是Particle Cannon),離子炮和粒子炮是完全不同的武器,離子炮威力要大於粒子炮。
開發背景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太空時代”以來,
軌道武器 就一直是一個軍事夢想。由於美國和蘇聯不斷努力的推動和平,一個禁止實現該武器的條約頒布了。然而這並不能停止技術專家對它的夢想和計畫。多年後,當Nod成為一個明確的世界性威脅這件事變得清晰時,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頒布了一個特殊的、秘密的決議來彌補軌道空間武器禁令,使GDI擁有開發該武器的特權。於是突然地,軍事技術專家得到了為軌道武器秘密工作的機會,這將使GDI能夠抗衡Nod常常神出鬼沒的優勢,在Nod部隊出現後第一時間轟飛他們。
開發過程 一個GDI的主要捐助者——
美國 ——對空間武器感興趣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雖然只是為了防禦而不是為了進攻)。美國軍事研究機構把他們在
戰略防禦計畫 [註:SDI,“星球大戰”計畫原名]上的工作成果提供給了所有研發新軌道武器的契約承包商。結果大多數的設計要不是偏好繁星密布地發射多門可以降下大片火雨的、使用
高斯 加速管(又叫做軌道炮)的空間大炮,就是建造一個巨大的太空站來供給單門雷射炮,然後靠多個衛星上的專用鏡子來把雷射反射到地球上的任意位置。
第一組設計方案因為它們太難以維持而被否決了——需要既昂貴又危險的航天飛行任務來給武器供應彈藥。第二組因武器太過脆弱而被否決——大型雷射太空站容易成為敵軍目標而那些小的軌道反射鏡又太不可靠。在這些方案的失敗後,只有一個方案獲得了成功:一個異常高效的、整合了革命性的微粒子
加速器 的武器,這就是GXE公司的中選方案“離子炮”。
從理論上講,離子炮的運作十分簡單。用帶磁性和靜電的金屬板從太陽風中吸引帶電粒子,並將它們儲存到容器中。開火時,先用一股加速的電子將目標上空的大氣“軟化”並創造出高度帶電的環境(也就是暴風雨天氣)。當這個準備過程完成後(只需幾秒),粒子加速器發射出一高度集中的離子束對目標區域飽和炮擊,目標區域將遭到小規模
核聚變 帶來的熱量和大量亞原子輻射的共同衝擊。
攻擊的即時效應是爆炸中心的金屬將瞬間汽化,並對附近混凝土建築造成嚴重傷害(因攻擊對建築內鋼筋的影響),另外還有對生物體的致命傷害。儘管破壞力度非常強,但這個武器沒有多少長期效應,具有卓越的安全性、高效性、還有精確性。然而,這些都建立在武器極高的成本和精密性之上。前後共有三座離子炮武器系統被分別發射上軌道,但只有一門能成功抵達。
GDI 的軍事分析家推測要是全部三門離子炮都能運作的話,Nod和GDI這場戰爭能早結束幾個月。
性能用途 和
CCG 中的粒子大炮比較,兩者可以說是近親,非常近。眾所周知離子也是一種粒子,故離子炮也算是粒子炮的一種。兩者原理較為相近,但工具和實現手段有所差異(僅指兩部作品中的武器系統)。
從原料上來說,離子炮直接從
太陽風 蒐集無窮無盡的“彈藥”(運作能量也是源自太陽能),因此絕大部分離子都是氫的
陽離子 /氫核,這也是離子束進入大氣之後發出絢麗亮藍色的原因;而粒子大炮理論上可能發射的粒子遠不止氫離子一種,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更換不同的“彈種”(視乎設計力度和科學水平),當然原材料也需要自行供給。
從發射器來講,兩者首先毫無疑問有天基和地基的差別,離子炮的設計要緊湊得多顯示出其時代極為先進的科技水平,而粒子大炮有一個超龐大的地下供應系統;離子炮比較明顯使用直線粒子加速器,而粒子大炮不排除使用環形加速器的可能;離子炮的光束軌跡是直線命中(也有可能在地磁場作用下出現一定弧度),而粒子大炮要經過不少於1次的衛星反射,至少2次穿越大氣層。
從殺傷上,離子炮會發生顯而易見的小規模氫核聚變,具有核武的某些特性,但沒有任何的永久環境毀壞;粒子大炮若使用較容易獲得的元素粒子,則基本上只是靠射出粒子流的巨大動能及轉化成的熱能發揮殺傷效應。離子炮的持續時間較短,但還沒短到閃電一般稍縱即逝的地步,依然有持續及划行小段時間的潛力,而粒子大炮的明顯彈藥充足得多,一次準備可以連續維持巨大光束15秒以上;最後離子炮根據上文所說和大氣層有更強的電荷交換作用,會導致暴風雨天氣,粒子大炮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名稱的討論 有人認為,按照攻擊原理離子炮改名為質子炮應該更合適。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離子炮攻擊是釋放的氫離子不僅僅有
氕 (
氫 最常見的
同位素 ,
原子核 中不含有
中子 ),還有部分
氘 (原子核中一中子)和
氚 (原子核中兩中子)。因此離子炮這個名字是正確的,叫做質子炮則是狹隘、名不副實的。
代碼 NP中標準版
[IonCannonSpecial]
UIName=Name:IonCannon
Name=Ion Cannon
IsPowered=false
RechargeTime=4
Type=IonAction
Action=Ion;要註冊滑鼠
SidebarImage=IONCICON
ShowTimer=no
DisableableFromShell=no
心靈控制版
UIName=Name:IonCannon[IonCannonSpecial]
Name=離子炮
IsPowered=true
RechargeTime=7.2
Type=NewDominator
SidebarImage=IONCICON
ShowTimer=no
DisableableFromShell=no
Range=3
LineMultiplier=3
AIDefendAgainst=no
DomCaptureAll=no
DomCaptureBuildings=no
DomFirstAnim=IONBEAMALL
DomSecondAnim=IONRING
DomFireAtPercentage=90
DomCaptureRange=1
DomCapture=no
DomDamage=600
Warhead=IonCannonWH
ActivateSound=IonCannonSuperWeapon
Lighting=yes
LightRed=100
LightGreen=0
LightBlue=100
LightAmbient=120
LightGround=0
LightLevel=0
LightAmbientChangeRate=1
閃電風暴版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