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液體低溫吸收合成氣中二氧化碳的科學與技術基礎》是依託北京化工大學,由代成娜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離子液體低溫吸收合成氣中二氧化碳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依託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代成娜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吸收作為化學工業中重要的分離技術,適宜的分離劑篩選是其關鍵。本項目針對目前工業脫除合成氣中CO2過程(如低溫甲醇洗)存在的高物耗、高能耗等問題,提出以離子液體或複合溶劑(離子液體+離子液體、離子液體+有機溶劑)為分離劑在低溫條件強化吸收的新思路。重點研究離子液體低溫吸收過程中的科學和工程問題,包括低溫下離子液體結構(陰陽離子類型、陽離子烷基鏈長度和烷基鏈分支效應等)與單一氣體吸收及氣體混合物分離性能(溶解度及選擇性)間的關係,複合溶劑配比、其它氣體(CO、H2等)濃度、溫度及壓力等對分離性能的影響規律;建立適用於該體系的預測型熱力學模型,用以考察低溫下離子液體吸收氣體後的體積溶脹特性、探索其分離機理、篩選合適的分離劑,從而形成系統的分子熱力學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建立低溫吸收-解吸過程的平衡級和非平衡級數學模型,對工藝流程進行最佳化設計、能耗物耗分析,為大規模工業化提供基礎數據及可行性分析。
結題摘要
吸收作為化學工業中重要的分離技術,適宜的分離劑篩選是其關鍵。目前工業脫除合成氣中CO2過程(如低溫甲醇洗)存在的高物耗、高能耗等問題,鑒於此,項目提出以離子液體或複合溶劑(離子液體+離子液體、離子液體+有機溶劑)為分離劑在低溫條件強化吸收的新思路,充分發揮離子液體綠色高效的分離特點,且不改變主要工藝路線和生產設備。本項目針對合成氣中CO2氣體的吸收系統研究了離子液體低溫吸收過程中的科學和工程問題,包括低溫下單一及離子液體混合物離子液體結構、混合物配比、操作溫度等對CO2、CO、H2氣體溶解度的影響規律,建立並發展了適用於該體系的預測型熱力學模型(UNIFAC-Lei和COSMO-RS模型)用以考察低溫下離子液體吸收氣體後的體積溶脹特性、探索其分離機理、篩選合適的分離劑;首次考察了CO2、CO和H2氣體在長鏈咪唑陽離子(CnMIM, n=12)基離子液體中的溶解規律;從分子水平考察離子液體吸收氣體的相互作用,揭示分離機制;進而在熱力學及預測型模型的研究基礎上建立了低溫吸收-解吸過程的數學模型,對工藝流程進行最佳化設計、能耗物耗分析,為大規模工業化提供基礎數據及可行性分析。